摘 要:作業成本法作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應運而生,它適應新的制造環境,提出了新的核算觀念和管理方法,是企業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一次突破。作業成本管理的逐步應用和推廣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主要對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成本控制;成本動因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199-02
一、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是根據事物的經濟、技術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點與一般,從而有區別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種定量管理方法。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基本依據,根據產品生產或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和形成的產品與作業、作業鏈和價值鏈的關系,對成本發生的動因加以分析,選擇“作業”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費用的一種成本核算方式。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二、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1.擴展了成本習性的概念,促進了完全成本法的復興。作業成本法用成本動因解釋成本習性,把成本劃分為短期變動成本、長期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三類。成本動因的引入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在當今高新技術的制造環境下,作業成本法的迅猛發展有利地促進了完全成本法的復興。
2.優化了產品組合,提高了企業戰略決策的水平。產品組合決策,是利用整個企業的“生產價值”來決定產品獲利能力及優先生產次序。在作業成本法中,管理人員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直接歸屬產品的成本。
3.使企業產品成本計算更正確,定價策略更靈活。采用作業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先將成本按各個作業進行歸集。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歸集于產品外,制造費用應分別按各項作業活動歸集到同質的成本庫中。然后分別選擇合理的作業分配標準,將成本庫中的制造費用分攤于產品中。管理當局可以對那些產品規格特殊且無明顯市價規則、價格彈性也很低的產品提高其價格水平。
4.改進了預算控制和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首先要求把對成本的控制落實到每一項作業上,再以作業為核心,進行作業分析,以成本動因為基礎進行成本控制,從而有效、持續地降低成本,改進了預算控制。其次,以適時生產系統和全面質量管理為重點的作業管理不再把標準成本法看成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
5.改進了責任中心的業績評價。資源通過作業形成產出價值,以作業中心為基礎設置責任中心,控制了資源消耗,充分發揮了資源在提供給顧客價值過程中的作用。
三、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構建的原則
1.成本效益的原則。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成本和成本所能帶來的效益,在作業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就始終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在選擇作業中心的時候要時刻注意成本效益的原則,避免為了片面的追求核算結果的精確性而不考慮經濟性。
2.簡單易行的原則。作業成本核算的原理并不復雜,思路也很明確,但是相對于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所需要的數據量和核算步驟要復雜得多。這樣作業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必須簡單易行,對于作業判斷選擇的地方,定要給出簡潔明晰的標準,避免因操作人員的判斷失誤導致最終計算結果的偏差。
3.系統柔性和穩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國有企業為了適應其所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必將會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的經營情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式。這樣,國有企業的產品線和組織結構就會發生一些變化。這就需要我們的作業成本核算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國有企業將來可能會發生的變化,并且說明在各種可能的情況發生時作業成本核算系統需要做出何種相應的變化。
四、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策略
1.進行成本—效益測試,避免生搬硬套。中國企業若要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發生較大的實施成本。所以在運用作業成本法時,企業首先應結合自身實際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通過成本—效益測試來判斷是否實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實行作業成本法。由于國情、企業發展背景、產銷環境不同,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國外或其他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經驗。進行成本—效益測試時,可選擇不同詳細程度的作業成本系統,從中找出效益與成本之差最大的方案。
2.降低成本動因及分配基礎的主觀性。作業成本法雖然大大減少了現行方法在產品成本計算上的主觀性,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它們。如在作業的確認、成本動因的選擇和同質成本庫分配基礎的確認上,不同經驗的會計人員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比如對材料處理成本的分配,可以選擇不同負載的復雜性和距離、也可以選擇運載量為分配基礎。這種主觀隨意性有時會帶來較大的偏差。當偏差很大時,作業成本信息可能是誤導性的。
3.提高企業信息技術,降低計量成本。要發揮作業成本法的優勢,必須搜集充分、可靠的成本數據。而搜集數據工作是以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為基礎的。同時,沒有軟件的支持,數據的搜集與分析工作的成本將會成高。因此,要在中國企業推廣會計電算化、網絡化,應盡快開發出適合中國企業的作業成本軟件,使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更加標準化、信息化、集成化,不斷降低計量成本。
4.加強培訓,樹立作業成本管理思想。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要得到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普遍認同,而要達到這點,就需要他們了解作業成本法、知曉實施作業成本法能帶來的好處。所以在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培訓員工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