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步伐的加快,面臨的境外投資風險也在加劇,風險頻次增加,已經日益威脅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健康持續發展。剖析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面臨的各種主要風險,構建投資風險評價模型與指標,對海外投資風險進行評價,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風險;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241-03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世界排名躍升至第五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本輸出大國。2012年中國4 425家境外企業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進行了直接投資,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
伴隨中國企業境外投資規模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也進入投資風險高發期,國際風險頻發、而中國企業的應對的經驗不足,抗風險能力薄弱,面臨的風險壓力增大、投資虧損率高的挑戰。如何應對海外投資風險問題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面對的國際風險
風險是指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企業境外投資對外直接投資所面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東道國的國家政治風險,包括沒收、征用和國有化的風險、戰爭風險以及恐怖主義導致的風險等;其中,政治風險是企業境外投資中面臨的最重要最常見的國際風險。二是宏觀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東道國通貨膨脹、利率變動、匯率波動、經濟狀況變動等帶來的風險。三是與跨國經營相關的行業競爭風險,是指同行業中現有競爭對手狀態、潛在進入者狀態、原材料質量、供給競爭等方面帶來的風險。四是與社會文化及宗教信仰相關的文化風險,是指母國與東道國之間在宗教信仰、語言、價值觀、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風險。人文風險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重要風險。五是企業經營決策風險,是指由于企業缺乏過硬技術和產品,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和人才,在經營過程中未能進行科學決策而形成的風險。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和經營風險,中國企業應高度重視對境外投資國家風險的研究,對危及企業境外投資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監控。為了提高企業對境外投資風險識別與評估的質量,提高風險評價的信度和有效性,應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則,進行FDI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構建風險評價綜合模型。可以利用概率統計方法,通過對風險復雜性、分布、密度等風險因素的識別,采用參數估計方法和區間估計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可信度,可得出評價結果。也有學者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模型(F-APH)相結合對風險進行綜合定量評價和判定,評出風險的等級和結果。通過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對中國企業FDI風險進行定量化評價,力求評價結果做到全面客觀。為企業投資決策和風險預警提供參考依據。
二、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分析
(一)構建評價指標
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則,擬通過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構建風險評價綜合模型。系統分析投資風險影響因素,確定風險的評價維度,包括政治風險、宏觀風險、微觀風險社會文化與企業決策風險五個方面17個影響因素,設計企業對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主要依據測度的指標緯度(如下頁表1所示),以江蘇省蘇南企業為調研對象,開展調查問卷,收集數據。運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客觀的評價結論。具體指標(如下頁表1所示):
(二)境外投資風險的實證分析
1.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以江蘇省蘇錫常地區“走出去”的企業為對象,在每個城市隨機抽取20家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對蘇州、無錫、常州共60家制造、紡織等行業的對外投資企業發放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05份,其中有效問卷101份,無效問卷4份。本文對收集到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并利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和主成份分析。
2.因子分析與主成分分析
本文中的樣本數據經過SPSS統計分析的因子分析與主成分分析,根據Kaiser給出的標準KMO檢驗值為0.734(0.7 3.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上述實證研究結果,就各投資風險因素的評價結果作出如下具體分析: (1)境外投資的政治風險。政治風險因子得分是3.33,表明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遇到的風險高于一般水平(3分),反映現階段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遭遇的政治風險影響最大。由于政治風險與東道國的政治制度變化相聯系,并涉及與政治體系中潛在的威脅和壓力,政治風險又難以預測,為此中國企業應該充分考慮東道國政治風險對投資可能造成的影響。 (2)宏觀經濟風險。該風險因子的得分為3.20,高于一般水平但是低于政治風險。由于宏觀經濟風險涉及到東道國商業環境的不穩定性,以及東道國經濟活動水平和價格水平的波動。因此,在對這項風險的評價中,大多數企業的風險系數仍然比較高。 (3)企業經營決策風險。該風險因子的得分為3.19,高于一般水平但是低于宏觀經濟風險。反映出如果中國企業風險意識薄弱,缺乏對可能遭遇的風險進行充分論證和科學決策,在缺乏對未來市場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必然引發關乎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風險,只有進行科學決策,才是避免風險發生的一劑良藥。 (4)行業競爭風險。評價結果顯示,行業競爭風險因子的得分為3.15,略高于一般水平但是低于其他四類風險,相比之下,該類風險是影響最小的風險。但是在對外投資中,競爭風險卻被視為關鍵風險之一,因為此風險一旦發生,不僅影響范圍大,風險造成影響的持續時間長,并對中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影響較大。 (5)社會文化風險。該風險因子得分為3.18,略高于一般水平但是低于除去行業競爭風險之外的其他風險,也就是說,社會文化風險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企業應該認識到,熟悉東道國的社會文化環境與熟悉當地的市場一樣重要,如果忽視投資國與東道國文化差異,也會遭受投資損失。 三、結論與建議 面對來自東道國和他國的投資風險,中國企業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規避投資風險。這些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中國境外投資的國際風險預警機制和機構,加強風險預警管理職能,建立起一套海外投資風險的評價體系,對國際風險進行識別、監控和評估,有效地預控、規避、減少和轉移政治風險。中國企業在海外股權投資安排方面,選擇合資方式,建立跨國戰略聯盟,盡可能減少進入風險,利用對方人員、信息、社會文化和人脈關系等優勢,獲得東道國政府和企業的信任,有利于本國市場的開拓。通過實施“本地化戰略”,入鄉隨俗,尊重東道國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利用東道國的原料、技術和人才,在本土銷售,以降低東道國政治敏感度。中國企業可以有選擇地對海外資產進行投保,利用投保方式來轉嫁政治風險,盡可能避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培養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國際人才,增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許暉,姚力瑞.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測度[J].經濟管理,2006,(1):28-31. [2] 王健樸.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宏觀風險管理探討[J].投資研究,2010,(6):40-45. [3] 謝春芳.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與防范[J].貴州社會科學,2011,(5):44-49. [4] 韓載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分析[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 [5] 田澤.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預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0,(10):51-55. [6] 謝慶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07,(11):31-32. [7]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http://hzs.mofcom.gov.cn.[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