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快農村第二產業的發展是云南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探討新農村建設以來云南農村第二產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投資、資源導向性嚴重、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亟需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問題突出。并分析其成因。
關鍵詞:云南;新農村建設;第二產業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6-0038-03
根據2003年國家統計局印發的中國《三次產業劃分規定》[1],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云南新農村建設始于2006年,農村第二產業在產量、產值和結構調整方面已經取得了諸多輝煌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有必要探討這些問題及其成因。
一、云南新農村建設中第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第二產業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
新農村建設實施以來,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獲得很大的發展,但其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大額投資。首先,2006—2010年很多資金投入到了農村第二產業中,在促進農村第二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表明了其對資金投入的依賴性很強。(1)全省農村公路、鐵路建設總投資數額巨大,明顯依賴于巨額投資。五年來,云南農村公路總投資超過351億元,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建成硬化公路里程近2萬公里,實現90%的鄉鎮通油路和98%的建制村通公路,2010年全省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18萬公里,位居全國前列,而且正在投入巨額資金建設8條鐵路干線入滇、4條鐵路出境[2];(2)農村飲水、電力改造投入數額巨大,明顯依賴于巨額投資。五年來,云南電網公司投資82億元建設縣級電網,解決了22萬戶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云南電網公司用于農網工程項目累計總投資已達102.44億元[3];僅2010年云南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為476.1億元、農村改水投入104 720.38萬元、農村改廁投資32 167.71萬元[4];(3)上海市對口幫扶云南的資金使用情況,也表明了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發展的資金依賴性很強。五年來,上海市援助云南的實際投入幫扶資金9.98億元,實施整村推進和產業幫扶項目1 289項,實施教育、衛生等幫扶項目1 107項,實施各類經濟合作項目637項,合作資金達82億元,為云南農村道路、住房和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5]。其次,2011年以來的云南農村道路建設、飲水工程、電力改造、采礦、礦產冶煉、房屋建造和農產品加工等,仍然是過多依賴于巨額資金投入。
(二)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嚴重
首先,從云南省農村支柱產業中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特征。“兩煙”、甘蔗、茶葉、橡膠、礦業、水電已成為云南省的支柱產業,這些產業的產品如卷煙、糖、精制茶產品、輪胎、硅、鋁、鋅、鋼鐵、水泥、生物化肥、生物農藥等都十分依賴于云南省的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很少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和制成品,所以它們的資源導向性特征十分明顯。其次,云南省農村第二產業中的許多非支柱產業也顯示出資源導向性特征。全省農村的制磚、制瓦、石料加工、房屋建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制鹽、飼料加工、糧食加工等非支柱產業,都是十分依賴于自然資源的,基本上是就近取材、就近加工和制造。再次,正在建設中的中緬油氣管道預計于2013年建成投產,這條管道就從緬甸途經保山、大理、楚雄、昆明到重慶,屆時的石油冶煉將會成為云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它仍將展現出云南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特征。云南農村第二產業嚴重的資源導向性,特別是工業重型化趨向,很可能造成資源的耗竭性、掠奪性使用,還造成大量的污染,甚至于影響到生態環境和氣候環境的變化。
(三)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亟需加快發展
在云南省許多縣(區、市)新農村建設中,很明顯的問題之一是農產品加工和輕工產品制造業發展很滯后,它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它導致了云南農村的大米、小麥、馬鈴薯、核桃、肉類、禽蛋、蔬菜、水果、咖啡豆、菌類等許多農產品加工度低,基本上是以原材料或初級加工產品的形式銷售到市場上,農產品附加價值低和產業鏈短,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個體經營戶少,不利于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消費業的繁榮,影響了農民增收,制約了糧經產品加工與銷售者增收;它導致了云南農村的食品制造、飲料制造、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業、小型農具制造業等輕工產品制造業發展滯后,生產這類產品的鄉鎮企業數量少、個體經營戶少,生產規模小、產品少、產品檔次較低,本地居民生產這類產品少、或者不能(會)生產,群眾日常生活消費中的多數輕工產品都是從縣域外運進來,還有一部分輕工產品是一些外省人在云南農村鄉鎮制造的。因此,云南農村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發展很落后,制約了這類產品市場銷售額的增長,影響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經濟的增長。
(四)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問題突出
新農村建設以來,云南農村的工業和建筑業管理問題突出,不利于農村新型工業化的實現。首先,認識不全面,規劃不到位。新農村建設中,云南農村工業和建筑業應該是什么樣子?應該如何發展?如何做出科學合理的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發展規劃?大家都不夠清楚,導致缺少科學合理的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發展規劃,實地到農村考察后的感覺就是比較凌亂。其次,新型農村工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云南農村工業的科技含量低;布局比較分散,隨意性特征明顯;農村特色工業少,農村工業與農業的關聯度很低,未能使絕大多數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未能充分發揮農村工業的比較優勢;農村工業相對封閉,與外界市場聯系不夠緊密,產品結構不能適應市場競爭要求;農村集體工業的資產結構和產權制度不合理,難以增收盈利。再次,農村建筑業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農村修建公路、水庫、堤壩、水渠的投資巨大,資金使用的公開度較低,各項監督與檢查落實不夠,一些可以使用普通勞務的工程項目,很少或沒有使用當地勞動力,一些農民群眾對此有些埋怨。新農村建設中,農戶庭院硬化、改廁、改圈、改灶、修建住房等建筑業十分興旺,農戶自籌一部分資金,政府部門補助一些資金,或者是政府把補助資金折價為磚、瓦、水泥等材料直接運送給農戶。一些農戶反映的問題是:政府補助資金發放慢,一般是等待農戶先行墊付資金修建房屋后,政府有關領導干部來考核驗收之后,才發放補助資金,有些農戶抱怨自己墊付資金困難;政府補助資金折價為磚、瓦、水泥等材料的價格比市場價格高較多,一些農戶感到困惑;農戶建房存在規劃不合理、攀比的問題,一些地方的農戶房屋建得很凌亂、房屋一戶比另一戶高,擋住了陽光和風水(當地多數農民群眾這樣講),矛盾糾紛較多;建房、修路、小城鎮建設等占用耕地越來越多。
二、造成云南新農村建設中第二產業發展問題的成因
造成云南新農村建設中第二產業發展問題的成因,主要是與農村發展落后、資金需求大、資源依賴性高、管理主體缺位有關。
(一)第二產業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成因分析
一是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現有基礎十分薄弱,道路建設、飲水工程、電力改造、房屋建造、農產品加工等都是農民迫切的需要,農民沒有足夠的財力投入這類建設,急需政府籌集巨資去大力加強建設,因此,新農村建設中肯定要投入巨額資金才能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這是必然的選擇。二是云南一些地方政府已經習慣于慣性化的經濟發展方式,即把經濟增長作為主要政績,投入巨資去“上項目、鋪新攤子”,熱衷于搞項目工程,因此,新農村建設必然是巨額資金投入到農村道路建設、飲水工程、電力改造、礦產開采與冶煉,必然導致農村第二產業重型化、巨資化發展趨勢。三是云南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片面地理解工業化,未能堅持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而傾向于投巨資上大工程項目、搞工業園區,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發展很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難度增加,經濟增長轉向為主要依靠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的局面還未形成,在產業結構上向“三、二、一”結構演進的速度較慢。
(二)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十分嚴重的成因分析
首先,自然稟賦優勢的發揮,是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成因之一。云南省的自然資源稟賦好,豐富的水能、礦產和生物資源成為工業化的重要基礎,水電、有色金屬磷化工被培育成為全省的支柱產業;而煙草、制糖、制茶產業也是因為發展這些產業的自然條件好,且經過數十年的培育而成為全省的支柱產業。其次,云南省工業結構演化過程中輕重工業結構失調,是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成因之一。改革開放初期,云南省能夠生產一些輕工業產品,輕重工業比例高;此后,云南輕工業比例不斷下降,2008年全省輕重工業比例為25.2∶74.8,如今有近十種精細化工、電子消費類產品云南都不能生產。再次,云南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面臨一些困難,這也是云南農村第二產業的資源導向性成因之一。云南對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行業的發展限制還不夠嚴厲,一些企業幾乎在掠奪性、耗竭性地開采和利用自然礦產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產業集群的打造力度小,鄉鎮工業比較分散,國外資源如橋頭堡建設中對云南周邊國家的資源利用程度低,對省外資源利用率較低。
(三)農產品加工和輕工產品制造業滯后的成因分析
一是政府、企業和農戶對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樹立等不起、坐不住、立即行動起來的觀念意識。農產品增值困難,且銷售困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加工度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落后;云南農村的許多鄉鎮很少制造或不能制造一些輕工業品,失去了一大塊消費市場,影響農村經濟的增長。而且,云南農村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業基本上是自發地發展,引導和扶持不足。二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相關服務未能配套跟進。政府部門出臺促進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的優惠扶持政策細則是欠缺的,企業和個體戶在經營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在技術指導、產品質量標準、經營知識培訓、執照申辦、稅收征繳等方面的服務相對薄弱,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不足;政府重點扶持一批批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制造企業和個體戶的行動,還顯得緩慢且力度不夠大。
(四)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管理問題突出的成因分析
一是云南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意識低,落實不到行動上。正如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所言,一個人的社會不需要管理,兩個人以上的社會時時處處都需要管理。所以,云南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缺位,發展凌亂,表明了有關部門和人員的管理意識急需提高,急需加強管理。二是新農村建設中,云南農村工業和建筑的發展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缺少清晰的任務和目標的指引,不僅云南地方政府缺乏農村管理和規劃人才,而且很少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單位去作出具體的市(州)、縣、鄉(鎮)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發展規劃,導致了土地占用、農戶建房、庭院硬化、改廁、改圈、改灶、農產品加工業、特色工業等村莊建設規劃缺乏前瞻性和科學性。三是云南農村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辦法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地方政府對農村工業發展的管理不夠嚴格,缺少指導性、操作性強的規章;地方政府對農戶房屋建設的土地使用許可管理不到位,基層黨組織、村委會對農戶房屋的地基厚度、房屋高度、大門朝向等事項的引導和調解不到位;地方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管理者角色發揮不夠,征求農戶意愿少,沒有探索出一些農戶十分認可的辦法。例如,農戶先獲得政府扶持建設資金,農戶建房、改廁、改圈等建設完成后,再由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去考核驗收,這種方法深受農戶喜愛。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的通知[EB/OL].http://gov.ce.cn,2003-05-14.
[2] 十一五時期云南農村經濟發展情況[EB/OL].商務部網站,http://www.sina.com.cn,2011-03-01.
[3] 劉曉穎,譚晶純.云南電網公司五年鑄就新輝煌[EB/OL].云南日報,http://www.sina.com.cn,2007-12-14.
[4] 云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2010年云南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 楊猛.幫助云南40余萬人口脫貧“十一五”滇滬對口幫扶合作推進新農村建設[EB/OL].http://roll.sohu.com/20110808/n315703740.
shtml,2011-08-08.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