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北地區某市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推進依法治水、依法行政工作,依法收取水資源費的過程中,出現了若干問題。其中一些具有普遍性。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該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和推動節水型城市的建設。
關鍵詞:水資源費;征收;依法治水;可持續利用
中圖分類號:TV69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6-0203-02
前言
西北某市行政區域上位于黃土高原,屬于極度缺水地區。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為429m3,遠高于全省人均用水量是232m3;2009年用水總量高達15.65×108m3,年耗水量9.0351×108m3。該市以地表水源供水為主,地表水源占其總供水量的比例在50%以上,污水排放量超過2×108m3。這些數據表明,該市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但人均用水量又嚴重偏高,屬于高耗水地區。控制調節用水量刻不容緩。
而依法征收水資源費是控制與調節水資源使用的最現實途徑,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足額收取水資源費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重要措施,體現國家對水資源所有權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該市按照國家及省相關部門的要求,逐步開展水資源費征收,使全市水政水資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依法管理軌道。通過堅持不懈的工作,水資源費的征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連續多年市一級完成上級下達的水資源費收取任務,其中2007年,全市水資源費征收額達1 070.8萬元,市本級超額完成了征收任務。理順了內部水資源管理體制,為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奠定了基礎。
這些資金全部上交財政后,由財政統一調配,主要用于全市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綜合考察、調查評價、監測、規劃;水資源保護及管理和節水項目研究開發等方面。既保障區域供水安全,又促進了水源涵養和資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和水資源利用效率,對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當前水資源費征收存在的問題
盡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水資源費征收過程中仍存在著應征未征、征收不到位、不按標準征收等問題,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認識不到位。個別單位和個人對水法規不甚了解,對實行取水許可、依法繳費存在逆反心理和消極抵觸情緒,借口企業效益差不積極履行繳費義務;有的單位因利益驅動,不按規定裝置量水設施或不及時更換已損壞的量水計量設施,還有的將正常的繳納水資源費“亂攤派、亂收費”混為一談。
2.行政干預。為發展地區經濟,政府大力開發工業園區,并加大招商引資興辦工礦企業,從局部利益出發,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造成大量新改擴建項目在未進行水資源論證和辦理取水許可的情況下,私自開工建設及鑿井取水,水資源管理與水資源費征收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還有個別單位以招商引資企業有優惠條件為由,拒絕繳納水資源費,從而導致水資源費征收工作難度加大,部分企業未征收水資源費。
3.執法力度不強。收費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而有的征收人員不了解依法收費的精髓,沒有熟練地掌握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講究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拒交的企業或法律政策問題時,做不出圓滿、合法合理的解釋,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未能充分運用司法手段促進征收工作。
4.計量設施安裝率較低。主要是企業效益差取水單位裝表率不高,計量設施安裝率較低,或計量設施簡陋,測量精度難以保證,誤差大,人為因素多,不能按照實際取用水量足額收交水資源費,容易使水資源費征收出現人情收費問題,至今仍存在包費和協議收費的情況,致使水資源費不能足額征收。
5.管理體制不順。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是一個循環統一體。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相互轉化,與上下游、左右岸、千支流間的開發利用相互影響。開發利用、水環境保護等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涉及到水務、環保、礦產等多個部門。目前還未形成一個有權威的統一水管理體系,在地下水資源管理中,水利部門與有的部門職能交叉,如地熱水、礦泉水本都屬于地下水的范疇,但水利部門征收水資源費,礦產部門征收礦產資源費,交費單位以“不能重復交費”為由拒交,影響了水資源費的落實。
二、對策和建議
1.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和其他新聞媒體廣泛深入、持之以恒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全民依法繳納水資源費的意識。主要采取“二化”、“三多”、“四面”的方式進行宣傳,“二化”是普法活動經常化和制度化;“三多”是普法方式多個、普法場合多種多樣、普法內容豐富多彩:“四面”是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繳費單位、面向水事案件多發地,使取水單位充分認識到取水許可、用水要交費、依法交納水資源費是獲得取水權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為征收水資源費和管理水資源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積極溝通、部門協調。依法收費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僅僅依靠水利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應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力爭取得地方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減少地方政府的干預,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3.完善計量設施。對取用水單位安裝合格的取水計量設施,全面實施計量收費,對未安裝計量設施的,一律限期安裝,保證水資源費的足額征收,同時也避免引起群眾之間的各種矛盾。
4.教育培訓、提高人員素質。要重視開展業務知識培訓,結合收費工作實際,組織進行法律法規知識、新型科技知識培訓,提高人員綜合素質,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收費隊伍。規費征收歷來是一項煩瑣的工作,要善于運用工作技巧,在實踐中加強練習,以訓練出屬于自己風格的表達方式與協調技巧。
5.理順主管部門與征收單位之間的關系。利用上門收取水資源費的機會,向廣大取水戶宣傳水資源費征收法規和政策,同時,與他們加強感情交流,傾聽他們對水資源費征收方面的意見和要求,理順并協調好征繳雙方之間的關系,使雙方達成共識,從而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征繳關系。
結論
水資源費征收問題主要是征收單位未意識到水資源的資源屬性。當前國家對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逐年提高,水資源費征收相關管理條例出臺時間呈現加密趨勢:2000年該省人民政府下發《省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 2006年國務院下發了《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60號);2009年該省頒布了《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2013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還聯合下發了《關于關于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29號)進一步對水資源費的征收底線進行提高。這些都說明水資源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適當的壓力傳導將為更好地解決當前水資源費收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一條有益的思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水資源費的征收效率。
參考文獻:
[1] 史璐.中國水資源費形成機制的理論分析和政策建議[J].理論月刊,2012,(4).
[2] 單以紅.關于水資源費性質的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22)
[3] 沈大軍.水資源費征收的理論依據及定價方法[J].水利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