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工作實際情況出發,調查分析當前非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現狀,從文獻建設、圖書館人員構成、服務狀況及新信息化形勢下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文獻資源;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6-0221-02
高職院校經過十年的發展,由原來的單純追求規模,開始向內涵建設方向發展,突出表現就是以示范性建設、名校建設為主線,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育名、優、特專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拓展社會服務,增強辦學特色,強化學生素質教育,提高招生、就業質量,探索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管理新模式。圖書館也要按照高職院校的發展具體要求,深入了解高職圖書館實際現狀,探討高職圖書館的特色發展道路,對于確保高職圖書館的健康發展,使其為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提供優質服務,以保持提升高職院校的優勢和競爭力,顯然具有重要意義。
一、圖書館信息資源現狀
1.文獻資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高職院校普遍都由中專學校和成人高校合并而成,底子薄弱,基礎差,大部分院校的紙質圖書藏書量都不高,僅有少部分學校能達到30萬冊以上。近年來迫于高校評估的壓力,片面注重文獻的數量而無法顧及文獻資源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文獻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是無從談起。很多學校存在突擊進書的現象,結果圖書的利用率很低,針對性不強,圖書本身價值不高直接影響到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從館藏圖書學科類目上看,除專業書比重大些以外,各類別圖書文史類占大部分,其余各類比例相近。高職院校無論規模大小、專業差異,圖書館建設中都存在“重藏輕用”、學科藏書不均衡、不科學的問題。
2.館藏圖書的投入與圖書利用率不成比例。高職院校都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大多數院校都對專業圖書的比例有要求,經費一般都占年購書經費的絕大部分。但是在調查信息中表明,高職院校的專業書籍的利用率并不高。統計表明,專業類圖書的借閱僅限于專業考試用書(我校開設護理、會計專業,相關的等級考試用書),專業類圖書理應是相關專業教師和學生開展教學和學習的必讀書籍,但極低的借閱率說明,專業教師和學生利用圖書館開展教學研究或者學習的并不多,這也間接證明了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缺失。隨著高職的專業建設,專業文獻資料增加與實際利用率不成比例,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如何改革成為了必須面對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辦學成功。
3.電子資源數量少,無特色數據庫。網絡數據庫資源重復現象明顯,許多高職院校重復購置同樣數據庫造成一定的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大部分圖書館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并利用一些電子資源開展服務,但整體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基本上是近幾年陸續購進了一些數據庫和電子圖書。各院校引進的電子資源主要以國內大型的綜合性的中文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全文數據庫為主,引進的數據庫多數屬于學術理論性較強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等。電子資源主要是教師利用,為教師撰寫論文提供幫助。而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是技術性、應用性人才,這就造成了電子資源不能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大型數據庫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沒有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重復購置造成一定的資金和資源的浪費。高職院校應該走通過地區集團買斷數據庫等方式,為高職院校聯合購買數據庫,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信息服務水平和工作人員現狀
1.部門設置不完善。高職圖書館的部門設置雖有所改變,但還是以傳統的采編部、流通部為主。為了更好地提高采編能力,成立了文獻建設部整合采編力量,但流通部人員仍占全館人員大多數,體現出了傳統的借還書仍是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對讀者咨詢做的較少,讀者咨詢一般都是兼職,大多僅限于提供文獻借閱,在文獻信息深加工、對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方面比較薄弱,而且還在初步探索,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的現代化和服務的人性化。
2.人員配置和結構問題。高職圖書館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年齡配置不合理,人員學歷層次不平均,男女比例失調。專業技術人員存在以工代干情況,學院對圖書館人才引進的不重視,認為圖書館技術性低,無需配備高層次人員,或是從其他部門分流的聚集地,初級職稱人員占大部分,高級職稱人員嚴重不足。人員配置的不合理直接影響到了圖書館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圖書館專業和信息技術類人才偏少,年輕人偏少,影響到了圖書館廣泛利用現代化技術。
3.信息服務功能單一。圖書館的在信息服務方面與高職院校規模的矛盾日漸突出,一是大多數圖書館主要提供紙質文獻服務,參考咨詢、信息編譯、課題查新等縱深層次的服務開展層次較低;二是電子文獻閱覽、文獻傳遞、協作聯合等工作開展緩慢。主要原因有信息化人才缺失相關設施的落后、資金投入少部門設置不合理、文獻資源不足等多個方面。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圖書館服務只限于一般借還閱覽,服務功能缺少多樣性,縱深層次服務開展緩慢。
4.讀者服務。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根本宗旨是“讀者第一,服務育人”。一是開館時間。書刊借閱時間一般能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開放時間。但電子資源的開放時間未能達到24小時開放的要求。生均借閱圖書與《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要求相差甚遠,反應出館藏資源質量不高、利用程度較低。二是信息服務、開設有文獻傳遞服務項目,資源共享方面做得不好,網上咨詢服務項目工作效率低,要加強資源的共建共享,開設課題檢索。三是由于缺乏圖書情報專業人才、信息素質教育開展緩慢沒有充分發揮圖書館第二課堂育人的教育職能。四是服務程序化,人性化服務意識淡薄。讀者的意見反饋不及時,甚至置之不理,對讀者意見中的合理部分不做改進,圖書館的各種制度大多是對讀者的限制和規定,缺乏對讀者權力的考慮,而館員的服務也多是按照規定按部就班進行,缺乏創新及主動為讀者服務的意識。
三、高職圖書館存在問題的發展對策
1.加強硬件建設積極爭取資金改善硬件和環境建設。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與地方經濟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其辦學經費來源應多渠道、多種途徑。圖書館要抓住一切機遇,除爭取政府的投入外、 應主動想辦法爭取其他形式的投入。在建造新的圖書館館舍時,不僅要考慮當前的需要,更應考慮學院將來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模。
2.信息資源建設工作突出重點,建特色出精品。館藏文獻要建精品出特色。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是高技能應用性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結構以素質教育和技能性用書為主,文獻收藏應以本校所開設專業為主,突出館藏文獻的實用性特色性。與本校專業設置有關的信息資源要全面系統的收集,其他信息有重點的收集,逐步建立起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在特色的基礎上打造精品。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采購文獻。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要依據學校定位與培養目標,把握學校專業開設情況,專業文獻的采購,派本專業教師去采購。強調專業圖書實用性以提高圖書的利用率。非專業文獻以素質教育及當前熱點書籍為主,適當適量的采購。電子資源建設要突出本院特色并與本院專業相符合。電子資源的采購走實用性、節約性,而且要抓住電子資源特點。電子資源共享是下一步高職院校建設的重點,資源共享能夠更便捷地為師生服務,也能夠節約電子資源采購資金,多渠道多方式充分滿足讀者需求。電子資源建設也要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是圖書館發展的重點。在此基礎上采取多種渠道進行補充,如通過館際互借、全文傳遞、 共享資源、 公共信息資源、 開放信息資源等為讀者獲取信息。以上需要加強技術公關,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
3.轉變服務方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往傳統服務以被動服務為主,表現為讀者提出需求我們為其提供信息服務,缺乏主動性、創新性,因此要開展多種服務形式,挑選相關專業及熱門書籍進行書展。館員每周開展薦書活動,把推薦書籍相關信息,粘貼在公告欄,供讀者參考。成立讀者協會定期開展活動,成立讀書沙龍,交流閱讀心得。建立館員聯系系部制度,積極為系部科研教學提供信息服務。改變以往教材發放方式,在新學期開課前,直接把教材送到系部送到學生手中,讓其在第一時間用上教材,避免了以往由于教材發放不及時,耽誤上課的情況。加強讀者信息素質教育,根據圖書館實際情況及在校學生的人數,合理配備文檢老師,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 根據各年級學生實際需要,開展相關信息專題講座。 加大文獻信息宣傳力度,營造信息意識氛圍,加強讀者信息檢索能力。重視信息的深加工與開發,配合教學、教改的需要,針對當前教育改革和理論界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等,編制期刊題錄報導,撰寫綜述、述評等二、三次文獻,多方面地開發和揭示文獻內容,為科研工作提供前期主題依據,為學生提供導讀性信息。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把因特網、電子期刊、數據庫信息,整合、再加工整理,通過校園網絡提供參考咨詢,開展創新服務,發揮圖書館更深的作用。
4.加強工作人員管理,提高業務能力。針對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實際情況,應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改變原有不利于發展的用人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人才。主要引進符合當前圖書館發展的相關人才,除情報信息專業外,對外語、網絡管理、計算機等急需專業人才加大引進。提高現有人員的學歷層次,鼓勵在職人員進修及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館內開展各種業務學習,定期交流學習經驗,形成自我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以上學習形式,讓館員掌握新信息環境下的新技能、新知識,更好地適應當前圖書館發展的形式,為讀者提供更完善、更細致、更滿意、更深層次的服務,也為高職院校發展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1] 張靜.淺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和特色化服務的突破與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1).
[2] 王衛琴.關于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工作于研究,2008,(5):81-82.
[3] 錢玉光.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96.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