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宿州市埇橋區林產工業的發展現狀,埇橋區林產工業近年發展迅猛,產值連續2a位居安徽第一。同時指出了發展中存在產業規模較小、產品檔次不高、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從做好原料供給、加強政策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板材加工業、加強企業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完善市場體系、實施品牌戰略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宿州市埇橋區;林產工業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0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09-02
1 埇橋區林產工業發展現狀
埇橋區的林產工業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即20世紀90年代以前是第一階段,以傳統家具業和木材粗加工為主的初級階段;90年代初至2000年是第二階段,以板材加工為主的迅速發展階段;2000年以后到現在是第三階段,以板材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為特點的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階段。近年來,埇橋區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深挖資源潛力,集合林產優勢,做強產業園區,培育骨干企業,推動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全區林業總產值達74億元,其中林業產值4.6億元,加工產值68.3億元,三產1.1億元。木材加工企業350家,規模以上企業40家,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9家,板材產業相關從業人員2萬多人。產品主要有板式家具、整體櫥柜、木地板細木工板、膠合板、科技木、多層板、中、高密度板等,板材產量已達160萬m3。林業產業連續2a躍居“安徽省林業產業10強縣(區)”第一位,林業產業已成為埇橋區4大支柱產業之一。
2 存在問題
2.1 產業化程度較低,總體規模較小 埇橋區林產加工企業數量較多,但大多為粗加工企業,小作坊式的重復建設,規模企業較少,深加工產成品少。產品部分以半成品外銷,不能在本地完成深加工,產品附加值低,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
2.2 產品質量檔次不高 埇橋區林工產品普遍存在產品質量不高、精品不多、缺乏品牌意識,只有6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技術含量較低。一般產品較多,精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鏈延伸不夠,產品缺乏吸引力,所占市場份額較少,市場競爭力較弱。
2.3 缺少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很多企業在重點崗位缺少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很多高水平技術人員需要從山東、廣東等地引進,同時因為區域經濟落后,也存在企業難以留住人才的問題。
2.4 周轉資金不足 由于吸引外資不多,加上目前信貸手續仍然繁雜,企業貸款困難,絕大部分是利用民間資本和個體資金。這部分資金十分有限,導致一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困難,也成為企業技改的瓶頸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制約因素,難以實現產業擴張和發展。
2.5 勞動力緊缺 受沿海等發達地區的吸引,大量勞動力外出就業,導致本地勞動力緊缺,企業招工困難。
3 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搞好原料供給保障 注重抓好產業化原料基地建設。林業產業化發展資源是基礎。為木材深加工龍頭企業提供資源和補充后備力量,必須加強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應利用“三荒四邊及蓄洪區”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重點安排在全區的大中型河道兩側灘地;符離、夾溝、褚蘭、解集等北部山區山腳坡地;老汪湖、紫蘆湖和鴨湖等湖坡低洼地及祁縣等煤礦塌陷區。
擴大原材料供給范圍,鞏固產業發展基礎。隨著企業數量和產能的不斷增加,鼓勵企業所需木材、芯板等原料采購范圍由本地向周邊省市及國外擴展,有些企業開始從馬六甲進口芯板,緩解了加工企業擴張帶來的原料供給壓力,為基地下一步大發展打下了資源保障的基礎。
3.2 加強政策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板材加工業 利用國家和地方林業產業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林業產業化建設的積極性,對發展林業產業化的立項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支持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該做好資金調配協調工作,特別是協調做好銀企對接工作,幫助企業落實資金。繼續扶持建設以順河、汴河為中心的板材、家具加工業基地,在抓好這些企業上規模、上水平的基礎上,注重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要著眼于國際競爭的新形勢,本著“高水平、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中型龍頭企業為主、小型為輔、多元啟動、群體發展的要求,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實現重點突破,做大做強林產品加工業。力爭每年發展1~2個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木材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業效益。
3.3 加強企業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培訓 和全國各大林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產研合作關系,時刻把握林產工業發展的新方向、新動態、新成果。請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企業培訓技術和管理人才,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企業快速發展。多層次培育農民企業家,壯大產業隊伍。利用宿州林木產業協會等平臺,加強對林木產業企業主和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培訓;定期采取座談等方式進行企業家交流;組織基地企業進行基地內外參觀交流。
3.4 完善市場體系,實施品牌戰略 一是培育原材料市場。市場建設是搞活流通的重要環節,也是林產品銷售的重要途徑。要發展林業經濟,使產品有好的銷路,必須營造良好的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批發市場。根據我區的林業資源和加工企業的分布,在重點建設和扶持現有木材交易大市場的同時,還應在合適地區建立木材及其制品的批發大市場。二是培育和拓展銷售市場。大力發展品牌經濟,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通過強化企業的品牌意識,建立爭創名牌激勵機制,大力支持企業打造知名品牌。促使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增強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的能力,進而提高產品附加值。
3.5 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網絡 要發展林業產業化,必須使農民、企業、市場緊密相連,共同應對多變的市場,增強市場的競爭力。應成立木材加工等專業經濟協會,把企業與農戶連接起來形成聯合體。充分發揮協會的組織、協調功能,為林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構建“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的新型產業化模式。要積極扶持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對農民自發組織的各類專業協會,由于其力量還很薄弱,需要政府從物力,財力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并加以正確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各級相關部門,也要積極主動地轉變服務理念,完善服務制度,創新服務手段,幫助企業從項目申報、基本建設、科研立項、技術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3.6 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升產品檔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推進埇橋區林業產業化建設,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科學技術。發展林業產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科技在林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專門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和木材加工技術人員去先進地區的企業學習,引進專門人才,積極推廣和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逐步提高木材加工業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一批高起點高科技的林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輻射和全面帶動中小加工業的迅速發展。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