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鄉村旅游迅猛發展,對改變鄉村貧困落后的面貌起了巨大作用,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有著便利的交通,優越的空間地理條件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其鄉村旅游發展迅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內容缺乏創新,經營模式老套,各地接待條件差距較大,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等。該文對北京市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北京市未來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北京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59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125-02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國人民的生活逐漸達到小康水平,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注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也在廣大普通家庭中發展起來。因此,一種新的、回歸自然的旅游方式——鄉村旅游,即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景民情、禮儀風俗等,觀賞當時種植的水稻、玉米、高梁、小麥等農作物以及果樹、小溪、小橋等鄉土風情,在全國蓬勃發展起來。而北京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人民生活節奏較快,生活水平較高、工作壓力較大,更多的人會采取親近自然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因而北京的鄉村旅游發展尤為突出。北京市也倡導以民俗風情、田園風光等鄉村資源為依托,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本文主要就北京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與措施。
1 北京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改善鄉村環境、促進社區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是近年來我國旅游研究與實踐中的熱點領域[2]。北京市是集政治、經濟和文化于一身的國際化大都市,近年來,鄉村旅游增長迅速。據統計在北京郊區的近4 000個行政村中,已經有300多個村開展了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旅游接待達到1萬多戶,從事旅游接待工作的農業人口有4萬多人,發展態勢良好,也成為人們選擇短期休閑旅游的重要方式。目前,北京市鄉村旅游呈現快速發展與品質提升并進的局面,也生產出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產品,如門頭溝麥秸畫、延慶豆塑畫、平谷奇石和桃木工藝品、通州景泰藍和燙畫葫蘆、房山石雕、大興玻璃西瓜等。2006年和2009年,北京市還相繼開展了“尋找美麗鄉村”評選活動,評選出50多個“京郊最美麗鄉村”。但是由于近幾年鄉村旅游發展過快,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2 存在問題
2.1 內容重復單一,缺乏創新 目前北京市的鄉村旅游主要以農家樂、采摘園和觀光旅游為主。據調查,北京市大約有13個區縣開展了旅游工作,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旅游項目皆大同小異,既無新意,也無各自地域的特色。一些休閑度假游客當看到這些毫無特色的旅游項目后,基本上都選擇了產業化的度假村,只有少量的研究藝術與傳統文化的游客才會留宿在這類古文化的村落中。這種傳統的粗放的開發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只注重傳統經營,缺乏合適的營銷模式 一些鄉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景區邊緣、老少邊窮地區,或遠郊區,大部分經營者只注重傳統的管理模式,雖然經營條件不錯,但是由于距離市區較遠,人們對其并不了解,因此肯冒險來旅游的人只是少數的年輕人,所占的市場份額太小。此外,缺乏有力的宣傳促銷策略,有些經營者還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對市場信息的敏感度不強,甚至不懂得鄉村旅游的經營模式,這就造成了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造成鄉村旅游資源的的極大浪費,嚴重影響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2.3 接待條件與游客消費水平差距大 大部分京郊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較差,接待能力有限,影響旅游者的情緒。在一些小型的旅游項目中,大部分從業者為農戶本身,資金缺乏,投入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接待與服務水平提升慢。北京市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著道路標識缺失,餐具消毒、被褥消毒不全面不徹底,餐廳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使得住宿、餐飲等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一些地方從事鄉村旅游業的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極差,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只看到短期利益,做“一錘子”買賣的生意,并沒有從長遠的發展來對待旅游者,也沒有從心底熱愛這項事業。尤其是在一些已經營一段時間的民俗接待戶中,業主對于游客的到來完全是一種漠然的態度。嚴重影響了旅游者的心情,導致消費水平降低。
2.4 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嚴重 有些旅游點隨著旅游者人數的增加,固體垃圾、污水對水源的污染也隨之加重。近幾年國家規定的傳統節假日增多,旅游人數大增,尤其是在“十一”黃金周期間,超負荷的接待更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加之一些旅游者不注重環保,到處亂扔垃圾,旅游從業人員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生態效益,使環境越來越惡劣。在一些旅游新村中,農民傳統的生活習慣所形成的景觀與新農村的環境極不協調。目前在農村沒有統一的處理固體垃圾的場所和方法,多數村莊采用填埋方式處理。但是農村垃圾的主體是有機物,并且旅游者帶來的垃圾都是一些難降解的物質,國家普遍采用的有機處理與生態處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也尚未引入。因此,垃圾處理也成了一個難題。還有一些古老村落的村民為接待更多的游客而增蓋民居,嚴重破壞了村落的傳統結構和古樸典雅的風格;傳統的建筑風格逐漸被現代建筑裝飾風格所替代,造成了傳統的自然資源被嚴重破壞。
3 發展對策
3.1 注重豐富文化內涵,加強自主創新 在鄉村旅游發展中,除了農家樂和采摘園外,應該深度挖掘一些當地的自然文化資源,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并且通過整合文化資源,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旅游資源的開發重在產品的獨特性,獨特性越強,吸引力就越大。北京市為促進鄉村休閑旅游的升級換代,專門制定了山水人家的生態環境示范模式、國際驛站的民居功能模式、生態漁村的品牌餐飲模式、采摘籬園的都市農業模式、休閑農莊模式、鄉村酒店模式、民俗風苑模式等8個鄉村休閑旅游新業態標準,可開展一些文化節活動等。在今后的進一步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應大力鼓勵農戶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引導和智力支持。
3.2 加強網絡營銷和公關營銷模式 在對鄉村旅游進行傳統營銷的同時,也要不斷構建新的營銷模式。現代社會,人們日益受到網絡的影響。因此,網絡宣傳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方式,可以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對鄉村旅游的品牌和產品進行宣傳推介,并建立客戶關系,開展網上預訂鄉村餐飲、旅館業務,以方便游客的選擇。與此同時,做好公關營銷,加大媒體宣傳,爭取政府支持,還可選取形象大使,深化旅游者印象,為此留下良好的口碑,以顧客吸引顧客增加客源量。鄉村旅游經營者還應提供最前沿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信息,統計旅游者信息,滿足旅游者需求,提升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3.3 加強基礎與服務設施建設 為了更好地發展北京市的鄉村旅游業,應加大投資力度以完善相關的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由于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大多數是本地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綜合素質相對不高,旅游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影響了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和整體水平。因此,應該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邀請相關部門和旅游院校對鄉村旅游服務人員進行分層次、分崗位培訓,使其盡快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推行“微笑服務”。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培訓,倡導誠信經營、文明服務,提升從業人員的文明素質。要積極引進旅游人才,努力培養一批守法紀、有文化、善經營、懂管理的鄉村旅游人才,為鄉村旅游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4 增強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投入 環境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載體,尤其是在以發展旅游為主體的村鎮,優美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廣泛地開展環保知識講座,增強不同群體的環保意識。其次,多印發一些宣傳冊,張貼宣傳標語,不僅促使當地人加強環境保護,還可以促使游客增強環保意識,在旅游過程中注重環保。最后,政府及有關執法部門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北京市政府也應加大環保投資力度,講究科學,廣泛征求意見,以創建文明衛生村活動為載體,制定高起點、高標準和高立意的鄉村旅游保護與開發利用的詳細規劃,結合實際,突出地方特色,保護本地的原有旅游風貌和生態文化環境的完整性,以形成一個快樂旅游、文明旅游和環保旅游的新模式。
4 結語
鄉村旅游是傳統農業的后續產業或替代產業。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北京鄉村地區也已經成為京城人民旅游的熱點目的地。有的地區還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水果與食品,如昌平熏鴿和蘋果、門頭溝京白梨和櫻桃、延慶豆腐、平谷鮮桃、房山磨盤柿、朝陽郎家園棗、大興西瓜、通州葡萄、懷柔虹蟬魚、密云板栗和水庫魚以及懷柔老油餅等。這些食品大都源于當地特產并輔之以獨特制作工藝而受到游客的喜愛。可以說,鄉村旅游不僅改變了京郊農村落后的面貌,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力量,還使農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協調統一,在農業生產中擺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有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才會不斷進步,鄉村旅游才會有一個更好的廣闊前景,才會給農民和社會帶來更豐厚的收益,實現建設“美麗北京”、“世界北京”的美好愿望,實現北京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美玉.“北京模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中國旅游報,2010(13):1.
[2]李梅,苗潤連.北京山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北京昌平區流村鎮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0(1):206-208.
[3]劉春婷,劉國垚,黃超,等.北京市鄉村旅游發展歷程及營銷模式研究[J].商情,2012(16):33-34.
[4]鄒統釬.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成都農家樂與北京民俗村的比較與對策分析[J].旅游學刊,2005(3):63-68.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