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取靈山縣近年主推超級稻品種之一的瀘優11進行了雙季早稻不同栽培方式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手工移栽稻相比,水稻直播其產量明顯提高,尤其是旱直播,較手工移栽高出6.2%以上,節本增效422元/667m2。
關鍵詞:早稻;栽培方式;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 S51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26-02
近年來,留守農村種田多為“3860”部隊,農業生產力與農業生產季節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稻栽培方式向低成本、優質、高效方向轉變,本田直播水稻栽培技術因具有省工、省時、省力的特點而得到了大力推廣。為探索研究超級稻直播栽培和傳統手工栽插的在產量、用工方面的優缺點,為推廣超級稻直播栽培技術提供依據,筆者選取了靈山縣近年主推超級稻品種之一的瀘優11,開展該品種作為雙季早稻不同栽培方式試驗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基本情況 本試驗設在靈山縣靈城鎮十里村農戶梁大建的責任田,田塊面積1 734.2m2,其中1 334m2為試驗區,四周設保護行。土壤為沙壤型水稻田,肥力較好,排溉方便,前茬為蕹菜田。
1.2 試驗設計 試驗品種是瀘優11,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旱直播、水直播、旱移栽、水移栽。每個處理不設重復,每個小區面積為333.5m2。用黑色塑料薄膜圍成獨立小區,各處理間開溝隔離,四周設1.5m寬的保護行。各小區施肥量相同。
1.3 田間管理
1.3.1 播種 3月25日開始浸種,浸種20h后拌“旱育保姆”種衣劑(3kg稻種/kg)。后進行旱直播和水直播,其余的種子等露白后播秧地,4月18日移栽,旱直播、水直播田播種后噴30%掃弗特乳油75mL/667m2,封閉除雜草。
1.3.2 水肥管理 根據土壤和作物目標產量,實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每667m2施尿素40kg、鈣鎂磷肥35kg、氯化鉀25kg;破口期結合病蟲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在整個水稻生長期間,除水分敏感的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用藥施肥時采用跑馬水灌溉外,一般以無水層或濕潤灌溉為主,以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呼吸能力和肥料利用率。當莖蘗數達穗數苗的90%左右開始曬田7d,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干濕交替,以協調根系對水、氣的需求,直至成熟。
1.3.3 病蟲害防治 旱移栽和水移栽前5d噴施送嫁藥,每667m2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金級高位)20g+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安泰生)120g,對水60kg噴施,預防稻飛虱和預防稻瘟病。分蘗盛期每667m2用20%氟蟲雙酰胺懸浮劑(稻騰)30mL+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飛電)16g,對水60kg噴施,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分蘗末期和破口前667m2用20%氟蟲雙酰胺懸浮劑(稻騰)30mL+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飛電)16g+32.5%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懸浮劑(阿米妙收)60mL,對水60kg噴施,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灌漿期667m2用20%氟蟲雙酰胺懸浮劑(稻騰)30mL+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飛電)16g+ 32.5%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懸浮劑(阿米妙收)60mL,對水60kg噴施,防治后期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
1.4 測產驗收 本試驗于7月15日進行測產驗收, 各處理在收割前采取對角線五點法,隨機取樣進行室內考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表現 從表1數據看出,實測產量高低排名和理論產量一致,總體趨勢為瀘優11直播產量高于移栽產量,實測產量最高產量為旱直播517.5kg/667m2,比最低產旱移栽高出97.5kg/667m2,比水移栽產量高出30.0kg/667m2。旱直播的穗長、每穗實粒數均最高,其667m2有效穗僅次于水移栽。另外,4個處理的千粒重相差不大,均在27~28g。
2.2 對水稻分蘗的影響 一般靈山5月份就開始進入雨季,所以早夠苗可爭取雨季來臨前的晴好天氣曬田,有效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從表2可知,實際成穗率直播的要比移栽的高,其中成穗率最高為旱直播(52.1%)。另外,移栽分蘗要高于直播處理,原因是分蘗期較長,中期曬田遇雨水天氣難控苗,水分充足,苗高峰數量較大。
2.3 成本及效益比較 水稻直播較移栽除了可省去育苗、插秧的人工,還可節省育秧田的薄膜、架條、秧盤等生產物資。每667m2可節省人工5個,節省300元左右,可節省農用物資50余元,合計減少支出350元左右。另外本試驗中旱直播產量要高出傳統水移栽30kg,按2.4元/kg稻谷折算,增收達72元,總體節本增效422元/667m2。
3 結論與討論
在試驗過程中,直播田大田時間長,后期草害相對移栽田嚴重,但后期紋枯病和稻飛虱為害較移栽輕,主要是由于中期控苗效果好,水稻植株之間空間較大,空氣通透性好,田間濕度小,植株莖稈韌性強、葉片挺直,不利于紋枯病的為害和稻飛虱取食,同時噴藥防治可噴勻莖稈基部,防治效果好。中后期成穗率高,產量也因此較高。直播栽培由于沒有移栽植傷根,各節位的次生根系能完整保存,其單株根量、根重均高于移植栽培,而且孕穗期上層根量大、白根多、根質好,后期活熟,結實率高,這也是產量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直播技術中旱直播除播前土壤干旱灌底墑水或播種后灌“跑馬水”外,一般苗期不灌水,因此,旱直播前期節水特點和靈山4月份春旱的現狀匹配。
綜上所述,水稻旱直播這種輕型栽培技術不僅節水增產,而且可以節省物質和用工的成本,尤其是在當前農村勞力缺乏的現狀下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步洪,戴正元,謝成林,等.直播水稻的研究與應用進展及發展策略[J].江蘇農業科學,2010(5):13-15.
[2]謝軍保,謝元生,曾凡禮.水稻直播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0):67-68.
[3]張晉,顏群,高利軍,等.水稻紋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稻田發生情況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21-823.
[4]潘典進,余艾青,張梅,等.直播和移栽水稻的主要農藝及產量性狀對比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5):1 042-1 04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