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內蒙古清水河縣胡麻生產發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胡麻;發展對策;清水河縣
中圖分類號 S5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38-02
清水河縣是內蒙古中西部區的胡麻主產縣,胡麻是其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廣大山區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但是,由于近年來種植馬鈴薯效益較高,且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而種植胡麻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種植面積有所下滑,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調查分析該地區胡麻生產現狀,找出制約胡麻生產的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對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促進胡麻產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基本情況
1.1 自然氣候條件 清水河縣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位于東經111°18′45″~112°07′30″、北緯39°35′00″~40°12′30″,海拔約有921~1 832m,東西長約80km,南北寬85km,總土地面積2 859km2。地貌類型多樣,主要是山地、丘陵、高平原等,土壤以栗褐土為主。
全縣主要氣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短促,干旱少雨,氣候干燥,多大風天氣,自然災害天氣較多,屬于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數為2 938h,年平均氣溫7.1℃,平均氣溫的年較差為45℃,≥10℃積溫為2 830.1℃,無霜期148d。日平均氣溫穩定在0℃以上一般在3月的中、下旬到11月中、下旬。年降水量約為410mm,70%集中于7~9月份。大氣較干燥,年蒸發量2 160mm,年輻射總量為571.52kJ/cm2,平均風速2.8m/s。
1.2 胡麻生產情況 2011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4.8萬hm2,糧食總產約60 000t,油料作物1.8萬hm2,油料作物總產約10 000t,其中胡麻面積為0.56萬hm2,胡麻總產約6 000t,占油料總產的60%,胡麻產業在本地區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及生產條件,生產的胡麻無公害、無污染,營養豐富,品質好,屬純天然綠色食品,具有較好的開發應用價值。
1.3 加工狀況 本縣胡麻加工企業很少,都是小型作坊,產品只有簡單的胡麻油,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農戶用胡麻直接兌換胡麻油,1㎏胡麻換0.33~0.35㎏胡油;另一種是來料加工,作坊向來料者(農戶)收取加工費。雖有少數產品是經過脫酸、脫臭、脫脂、脫磷、刨光后的成品油(即色拉油),但品質仍很低,市場競爭力弱,銷路不廣,每年只能生產一個月左右,極大地限制其生產能力。
2 發展胡麻生產的必要性
2.1 其不可替代性要求胡麻生產穩定發展 清水河縣是典型的丘陵山地旱作區,胡麻是其主要的油料作物,沒有其它油料作物可以替代。該地區人們長期食用胡麻油,有喜食胡麻油的習慣,而且隨著該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需求還將增加,這就要求胡麻產業穩定發展。同時,連年的干旱,使胡麻成為救災、避災的重要作物,特別是其生育期短,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也是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重要作物。
2.2 農業生產結構性調整需要發展胡麻生產 近年來由于種植馬鈴薯經濟效益高,連年連作,對土地造成很大的生態危害,調整種植結構或輪作倒茬勢在必行,而胡麻耐瘠、耐旱,是較好的輪作倒茬作物。同時,通過優良品種的繁育與推廣來帶動胡麻產業向高產、優質化的健康方向發展,充分、合理利用本地區的山旱地,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大胡麻的種植面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胡麻產業經濟效益。
2.3 新產品開發將帶動胡麻生產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胡麻加工的高科技、高層次、高附加值趨勢十分明顯。胡麻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開發,麻纖維和麻屑的綜合利用以及胡麻餅粕蛋白綜合開發,特別是胡麻膠、木酚素、高純度α-亞麻酸的提取應用,使得胡麻加工的利潤空間成倍增長,能帶來高于其他常規產品10倍至20倍的經濟效益,其原料價格提升的空間增大,必將帶動胡麻產業持續發展。
3 胡麻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品種混雜、退化。大多數農戶自己留種或串換用種以及收購商從鄰近地區購進商品作為種子使用,種子質量難以保障,所產胡麻籽粒質量差,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由于經費短缺或宣傳不到位,許多高產優質品種不能有效推廣;二是廣種薄收,管理粗放,投入不足,造成胡麻低產;三是近年來由于胡麻相對于當地馬鈴薯種植而言,經濟效益較低以及人們生態保護觀念淡薄等因素,制約了胡麻產業的發展;四是加工業不發達,商品轉化率很低。
4 發展思路及對策
4.1 以國家胡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為契機,為胡麻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十一五”期間,國內科研育種單位相繼育成一批綜合性狀好的胡麻新品種,如輪選2號、隴亞10號、晉亞10號等,要進一步加大這些品種的宣傳推廣力度,同時,加強抗旱節水栽培技術、配方施肥技術和病蟲草害防控技術的應用,徹底解決生產用種多、亂、雜及栽培管理粗放等問題,提升胡麻生產水平。
4.2 利用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胡麻生產 由于種植馬鈴薯經濟效益好,多年連作對土地造成極大的生態危害,必將面臨結構調整或輪作改良。因此,要充分發揮胡麻在旱地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積極發展。
4.3 高值化技術開發 推廣種植高亞麻酸品種(含量55%以上),利用有機栽培與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優質原料生產,開發出以胡麻籽、胡麻籽油、胡麻籽功能成分為原料或配方原料的具有高營養及健康功能的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開發胡麻高附加值產品,拉動產業的發展。
4.4 加強聯合,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爭取政府的經費投入和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農業科研單位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技推廣部門等的橫向聯合,形成相互合作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新格局。引導農民自覺接受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市場、信用、質量等意識,適應胡麻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利琴,楊建春,吳瑞香,等.大同、朔州地區胡麻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23-23.
[2]曹秀霞.寧夏胡麻產業發展初步調研與建議[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90-91.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