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生新品種泰花8號系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花生新品種,2012年通過國家品種鑒定,具有早熟、高產、優質等特性。2012年在泰興市張橋鎮郭橋村種植示范中,田間實收測產平均單產339.1kg/667m2,較當地大面積平均單產236kg/667m2增產103.1kg/667m2。其栽培技術包括:種子處理,重施基肥,垅作覆膜,及時化控,綜合防治,適時收獲等。
關鍵詞:花生;泰花8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44-02
花生新品種泰花8號,原名9311-801,系本所用泰花1號作母本、中87-77作父本進行雜交選育而成。2012年2月申報并通過國家品種鑒定,具有早熟、高產、優質等特性,適宜長江流域片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南部及江蘇等省市作為鮮食或油用型花生品種種植利用。
1 特征特性
1.1 形態特征 植株直立,株型緊湊,主莖高32.3~40.4cm,側枝長34.5~43cm,總分枝數7~8條,有效分枝數5.3~6.5條,連續開花,花量中等,結莢集中,成熟期較早,單株有效果數15~18個,單株生產力16.3~18.9g。莢果普通形,中等偏大,果嘴不明顯;500g果數280~320個,500g仁數530~565粒。百果重218.6~223.4g,百仁重90.3~94.3g,出仁率76.6%~77.8%。籽仁中等偏大,長橢圓形,種皮粉紅色,光滑,有光澤,無油斑,無裂紋。
1.2 生物學特性 幼苗期長勢較強,中期長勢穩健,后期不早衰。全生育期生長整齊,葉色綠。夏播生育期113~120d,春播生育期125~131d。一般莢果產量4 500~5 250kg/hm2,小面積高產田莢果單產已突破6 000kg/hm2。蛋白含量為26.44%,粗脂肪含量為53.31%,口感細膩,食味好,可作為鮮食及油用品種利用。種子休眠性、耐濕性強,抗旱性較強,抗倒性中等。中抗葉斑病,抗銹病,高感青枯病,抗旱性、抗倒性強,種子休眠性中等。適應性較強,穩產性能良好。適宜全國長江流域片的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的沙土、沙壤土田塊種植。
2 高產示范情況
2012年夏季,筆者在泰興市張橋鎮郭橋村開展了示范種植,種植面積15.3hm2,前茬小麥,6月3日收獲,單產431kg/667m2,秸稈由聯合收割機粉碎后全量均勻還田。6月5~6日施用45%(15-15-15)復合肥600kg/hm2、尿素75kg/hm2后機械耕翻起垅。垅寬80cm,垅高15~18cm,垅面寬45~50cm,人工耙細整平、清理垅溝。再采用96%異丙甲草胺乳油100mL/667m2對水20kg彌霧機噴施化除。6月8~9日覆膜,6月10~12日人工播種。
示范用泰花8號種子全部由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首先是曬種2d,剝殼后剔除癟粒、破粒、病粒、小粒,再每667m2種仁用高巧(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0mL+杜邦普尊(5%氯蟲苯甲酰胺懸劑)30mL+水300mL均勻拌后晾干即播。播種時統一選用寬5cm左右的小鐵鍬,由覆膜的垅面垂直打孔穴播、蓋土,每垅播2行,每行距垅邊8~10cm,穴距18~20cm,每穴2粒、3粒相間播種。6月17~19日陸續出苗,苗情較好,出苗率92.3%,無缺穴,幼苗健壯,均勻整齊一致。
整個生長期間7月13日、8月27日共人工除草2次,噴水抗旱1次。7月28日667m2用15%花生超生寶粉劑40g對水50kg噴霧進行適當化控。不防治地下害蟲。8月10日采用杜邦普尊(5%氯蟲苯甲酰胺)60mL/667m2對水50kg噴霧2次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9月20~24日成熟并收獲。
9月20日,筆者邀請了泰興市農業委員會、市農技推廣中心及張橋鎮農技服務中心的專家領導,對張橋鎮郭橋村泰花8號示范基地進行了測產。測產組專家們在考查基地總體情況的基礎上,抽取了其中薛宏、薛畢賢兩農戶進行實產收獲稱重,采用對角線五點定點實收計產,每點長4m,寬1.6m,面積6.4m2,兩戶667m2產鮮果均為6.2kg,折合667m2產鮮果均為645.9kg,根據兩戶田間濕度及鮮果水分狀況,評估曬干率分別為50%和55%,因而兩戶產量折干分別為322.9kg/667m2和355.2kg/667m2,平均產量為339.1kg/667m2,較當地大面積平均單產236kg/667m2增產103.1kg/667m2。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種子處理,播前防治 在曬種2d的基礎上剝殼粒選,后每667m2種仁用高巧(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0mL+杜邦普尊(5%氯蟲苯甲酰胺懸劑)30mL+水300mL均勻拌后晾干即播,能較好地預防中后期蠐螬為害[4-5]。
3.2 重施基肥,適當追肥 基肥:施用優質腐熟灰糞肥22 500~30 000kg/hm2、高效復合肥600kg/hm2、尿素75kg/hm2;出苗后追施尿素45~75kg/hm2作苗肥;生長中后期看苗適當追肥,也可結合病害防治進行葉面噴肥。
3.3 垅作覆膜,合理密植 采用耕翻起壟一體機,做成寬80cm、高15~18cm、壟面寬45~50cm的垅,注意耕翻深度25cm左右。播前用96%異丙甲草胺乳油100mL/667m2對水20kg噴霧除草。再選用寬90cm、厚0.005~0.006mm地膜覆蓋垅面,注意地膜須壓緊壓實。播種時統一選用寬5cm左右的小鐵鍬,由覆膜的垅面垂直打孔穴播、蓋土,每垅播2行,每行距垅邊8~10cm,穴距18~20cm,每穴2粒、3粒相間播種。密度為135 000~142 500穴/hm2。
3.4 及時化控,協調穩長 一般在花后25~30d,株高達33~35cm時,采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50g/hm2或花生超生寶900g/hm2,對水750kg/hm2多效唑均勻噴霧。
3.5 綜合防治,抑制病害 中后期結合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和葉斑病防治,依次采用蘇云金桿菌、杜邦普尊(5%氯蟲苯甲酰胺)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安泰生(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防治病蟲害[6]。同時,注意清溝理墑,降低田間及土壤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抑制病蟲害發生。
3.6 適時收獲,豐產豐收 當飽果率達80%以上時開始收獲,收后一次性曬干貯藏。
參考文獻
[1]孫大容.花生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393-394.
[2]禹山林.中國花生品種及系譜[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廖伯壽,唐桂英,王玉瑩,等.油用型優質花生新品種中花5號的選育與應用[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3,25(2):86-88.
[4]謝吉先,王書勤,陳志德,等.幾種種衣劑防治花生蠐螬的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28-130.
[5]謝吉先,王書勤,陳志德.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對花生蠐螬防治效果的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2(6):95-98.
[6]謝吉先,俞春濤,張祖民,等.特色花生[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5-10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