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喜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具有較高的綠化觀賞及生態防護價值,在福建省尤溪九阜山自然保護區有大量散生分布。通過對該區喜樹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并結合生產管理實踐經驗和目前有關科研成果,論述了喜樹的開發利用價值以及培育技術,以期為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利用喜樹這一珍貴樹種提供科學理論基礎。
關鍵詞:喜樹;開發利用;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5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98-02
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為藍果樹科(Nyssaceae)喜樹屬(Camptbtheca)落葉喬木,是一種暖地速生樹種,屬我國特產單種屬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四川、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浙江、江蘇、福建等省(區)[1]。喜樹具有較高的觀賞、藥用價值,因此,開展喜樹資源的調查和多樣性分析,對資源保護及其可持續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溪九阜山自然保護區自然生境條件優越,全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71科549屬1 116種,分別占福建省野生維管束植物250科1 611屬4 839種(含亞、變種) [2]的68.4%、34.1%、23.1%,尤溪、明溪、永安、大田等地均有大量的喜樹分布,筆者僅對尤溪九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喜樹的分布點進行調查研究。
1 自然環境概況
九阜山保護區位于福建省尤溪縣坂面、西城、新陽三
鎮的交界處,地理坐標:東經118°0l′58″~118°07′16″、北緯
26°03′37″~26°06′59″,總面積2 308.3hm2。該區氣候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型,水熱條件優越,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為18.9℃,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為6.2~9.2℃,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為24.3~28.8℃;夏季降水多于秋冬季節;相對濕度平均83%以上。九阜山保護區地處閩中西玳瑁山脈東北向廷伸的支脈上,地勢總體上是南高北低,屬于侵蝕中低山地貌,主峰九阜山,海拔1 215.2m,最高峰尖頂峰,海拔1 222.4m,最低點海拔205m,高差達1 027m以上。海拔850m以上多為黃壤,550~850m多為黃紅壤,550m以下多為紅壤[3]。
2 調查方法
采用野外實地調查、標本采集與資料收集和筆者十多年來在保護區野外巡護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野外調查主要結合喜樹的生境和植被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選擇九阜溪的官路田、鳳坑口、雙溪口、十八重溪、場坪坑和雙鯉水庫周邊等地點進行調查,調查基本上能覆蓋喜樹主要生境和大部分地區。在室內對照有關參考資料,對九阜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喜樹進行系統分析,為其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3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表1),喜樹喜光,不耐嚴寒干燥;需土層深厚、濕潤而肥沃的土壤,深根性,萌芽力強;較耐水濕,在酸性、中性、微堿性土壤均能生長,在海拔600m以下的風化土及沖積土生長良好。尤溪九阜山自然保護區的九阜溪山腳溝谷、溪谷邊坡和河灘沙地以及雙鯉水庫四周環庫路、村莊公路和渠道埂邊的溫暖濕潤的開闊地較多,為喜樹生長創造良好的生境條件,都有其大量散生分布,長勢旺盛,幼苗極多。
4 喜樹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2-3]
4.1 藥用價值 喜樹的果實、根、樹皮和枝葉中含有抗腫瘤作用的生物堿叫喜樹堿。喜樹堿是DNA合成抑制劑,對DNA合成期的腫瘤細胞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可以治療胃癌、結腸癌、膀胱癌、食道癌、賁門癌等。很多學術刊物和雜志都對喜樹堿抗癌作用給予肯定。醫藥化工上生產出的喜樹堿水劑、粉劑、喜樹酒等產品,投放市場也供不應求。
4.2 園林價值 喜樹為深根性樹種,較耐水濕,生長迅速、萌芽更新力和抗病蟲害性強;樹干通直圓滿,枝條平向外展,樹冠呈倒卵形,枝葉繁茂,姿態優美,為我國闊葉樹中的珍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廣泛適用于河流沿岸、庫塘、農田防護林建設和公園、庭院綠蔭樹,以及街道、公路的行道樹。
4.3 生態價值 喜樹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氮氧化物的抗性較強,可改善環境、凈化空氣,是綠化、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可以對其抗性的生理機制進行研究,為環境保護和監測提供理論基礎。此外,喜樹堿也是一種有效的成蟲不育劑,是研制開發綠色無公害“農藥”的重要原料。
4.4 其他價值 喜樹木材淺黃褐色,結構細密均勻,材質輕軟,干燥容易,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廣泛用于建筑模板、小件家具、雕刻、包裝、火柴桿等;葉易腐爛,是較好的有機綠肥,因此喜樹具有極高的材用和農用價值。
5 喜樹的栽培管理
5.1 育苗技術 喜樹主要是以種子育苗繁殖為主。11月上中旬,當果實由綠變褐呈干燥狀的時候采收種子,采后首先要進行挑選、去雜,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然后裝入袋內,置于通風、干燥、陰涼處保存。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播種,為使種子發芽快、出苗齊,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然后將種子漂洗干凈,用40℃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12h。最后將種子取出與新鮮沙子(約占1/3)混合均勻,放入盆中進行催芽,注意保持濕潤,并經常翻動,使種子均勻受熱,待有80%的種子開始露白時即可播種。
5.2 造林方法 應選擇海拔600m以下,土壤深厚、肥沃的陽坡,坡度25°以下,立地條件較好的溝谷坡地。造林時間應以開春前葉芽即將萌動時為宜。造林苗木應選擇無病蟲害、無凍害、無機械損傷,苗高1m,根系完整的1a生壯苗,每667m2以70~110株為宜。造林后林下可長期套種農作物,如茶葉、黃花菜等經濟作物,以保持水土,增加近期收益。
5.3 撫育管理 成片幼林撫育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抹芽修枝、追肥等工作,每年2~3次。喜樹主根發達、萌芽力強,幼林期間應抹芽修枝,為培養優良干材,最好在春季抹芽代替修枝。施化肥應與施有機肥相配合。
5.4 間伐與更新 間伐應根據造林密度、立地條件及培育材種來確定。第1次間伐可在造林后6~8a內進行,如培育大徑材,15a左右還要再進行第2次間伐。每次間伐強度應視林分生長情況確定,至主伐時每667m2保留60株左右。防護林帶的間伐,應以林帶的稀疏度要求為準則,一般保持5%~40%的通風度。喜樹萌芽力很強,可萌芽更新1~2代。培育一般用材20a生左右即可主伐,培育較大徑級用材可在30a生左右主伐。
6 小結
喜樹分布廣、適應性強、價值高、根系發達、樹姿優美,是我國珍貴的藥用樹種和可廣泛用于河流沿岸、庫塘和農田的防護林建設及庭園行道樹綠化樹種。此外,喜樹對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氟化氫、氮氧化物的抗性較強,可以對其抗性的生理機制進行研究,為環境保護和監測提供理論基礎。隨著我國生態林業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大力發展喜樹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6.
[2]劉樹明,劉劍秋.福建省維管束植物物種多樣性及其分布格局[J].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2011,6(4):35-41.
[3]魏開炬.九阜山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6):27-29.
[4]馮建燦,張玉潔,譚運德,等.喜樹與喜樹堿開發利用進展[J].林業科學,2000,36(5):100-108.
[5]張顯強,唐金剛,乙引.中國喜樹資源及可持續開發對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1):36-3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