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精制茶加工業存在著低壁壘的特點,而其低壁壘的產業特征會產生正負兩方面的效應。分析了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的正負兩種效應作用,研究表明低壁壘帶來的負效應遠超過了帶來的正效應,并對此提出了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精制茶加工業;效應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TS2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2-2945-02
Effec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w Entry Barrier in Chinese Refined Tea Processing Industry
CAO Chang-zhonga,JIANG Han-chunb
(a. Graduate School;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Chinese refined tea processing industry present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is not obvious, the degree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s at a low level, and the absolute cost is low, which wer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ntry barriers of the Chinese refined tea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will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The two sides of effec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negative effect brought by low barriers was far more than the positive effect. Furthermor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hinese refined tea processing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refined tea processing industry; effect analysis; entry barrier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規模經濟不明顯、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絕對成本低,存在著明顯的低進入壁壘的產業特點。低進入壁壘對產業的影響作用會有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影響。本研究將從正負兩方面分析中國精制茶業低壁壘特點產生的效應,并分析比較這兩種作用哪種起主要作用。最后,根據分析提出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應對建議。
1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低壁壘效應
進入壁壘作為影響企業有效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精制茶加工業較低的進入壁壘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方面,也導致了一系列的負效應,從正負效應兩方面分析較低的產業進入壁壘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影響。
1.1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的正效應
首先,精制茶加工產業較低的壁壘,在現階段茶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能吸引其他行業的投資,同時有效地促進精制茶加工企業的競爭,有利于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1,2]。其次,在中國精制茶加工企業的競爭過程中,企業面對著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與壓力,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會有效利用技術的革新來提高生產效率,最終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促進整個精制茶加工產業的效率提高。這對精制茶加工行業生產的低效化、競爭的低層次化情況的改善具有推動意義[3,4]。最后,較低的產業進入壁壘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有利于民間的投資機構和茶農本身參與到精制茶加工行業中來,這對中國的精制茶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以及農民企業家的成長具有推動作用。
1.2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的負效應
研究表明新企業的過多進入會有市場集中度的下降、規模經濟的喪失、虧損的增加等負面影響[5]。中國精制茶加工業在低進入壁壘的環境下,客觀上允許了非規模經濟茶業企業的進入,造成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競爭的無序化、低層次化、分散化和趨同化的特點。而這些企業的進入,延緩了規模經濟的形成,不利于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產業集聚的形成和產業集聚競爭優勢的發揮。反應在精制茶企業的身上就是企業在一種低利潤甚至虧損的狀態下運營,挫傷精制茶企業的積極性,不利于整個產業的發展。
一般來講,產業壁壘越高,則產品多樣化的異質性越明顯[3,6],在低進入壁壘前提下,企業的競爭無序化不利于中國精制茶加工業市場產品的多樣化的形成。由于產品的同質化、單一化的特點,在廣告投入方面,后進入企業存在“搭便車”的優勢,最終使得精制茶加工企業在廣告費用上不愿意投入成本。較低進入壁壘也不利于精制茶加工產業品牌化的形成。因為較低進入壁壘導致現有精制茶市場近似完全競爭市場,精制茶加工企業可以出售其產品,而無需在品牌上投入過多費用,從而影響了精制茶加工業的競爭層次,使得企業的競爭陷入產品的競爭。
2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正負效應比較分析
中國的精制茶加工產業低進入壁壘的特點,為潛在的企業進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加劇了現有企業的競爭壓力,有利于促進中國精制茶加工業在競爭中發展及資源的有效配置。然而正是由于較低的進入壁壘特點,導致了企業的過度進入,阻礙了精制茶加工產業規模效應,影響了產業內的競爭層次,且過度進入造成的過度競爭問題也會制約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競爭水平和效率。
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的企業規模類型如圖1所示,小型企業比重極高且呈增大趨勢,這些表現特點可以說明進入壁壘較低帶來的負面效應已遠遠超出了對產業改善的推動作用,多是小規模企業在不斷地涌入,導致了小型企業比重的增加。小型企業的不斷進入沒有促進精制茶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反而導致產業內競爭的無序化和低層次化,整個行業的效率低下。表現在行業中就是大中型企業比重停滯不前,行業發展緩慢。
過度的進入競爭降低了產業市場集中度,并導致產業利潤的惡化[4]。如圖2所示,從2005-2007年在整體精制茶業銷售額不斷增加的條件下,中國精制茶業的產業集中度CR4處于較低水平,且成下降趨勢。這正說明由于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特點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而企業間的競爭沒有建立在產品的差異化基礎之上,企業均需在現有條件下實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無序的低層次競爭。在這種低層次競爭中精制茶產業企業規模相似,分散化經營,發展模式類似,產品差異化小,最終使得CR4處于低水平。企業的不斷加入也導致了生產成本類似,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呈下降趨勢[7]。這些表現說明較低的進入壁壘的負面效應起著主導的作用。
3 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低壁壘問題的建議
為促進精制茶加工產業的健康發展,應該提高行業壁壘,抑制小規模的企業的進入和低層次競爭,最終促進中國精制茶加工業規模經濟的形成,產品多樣化的發展和全行業技術的創新。對此,針對精制茶加工產業進入壁壘的影響因素,提出以下3條建議。
3.1 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規模經濟方面的建議
一方面,通過政策的引導扶持龍頭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通過對茶區的規劃,促進精制茶產業的產業集聚;同時在資金上,對龍頭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從而促進龍頭企業的競爭發揮其優勢和帶動作用,促成精制茶加工產業的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的形成,抑制非規模經濟小企業的過度進入。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大精制茶生產的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促成精制茶生產的連續化、標準化、清潔化的生產模式的形成;最終達到降低生產可變成本比例,提高精制茶加工產業必需資本需要量,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精制茶產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帶動規模經濟的形成。
3.2 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產品差異化方面的建議
規范區域精制茶公用品牌的管理,嚴格提高并管理公用品牌使用標準,嚴格要求公用品牌精制茶質量,使公用品牌能健康發展,提升公用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形象。積極引導企業的自主品牌建設,提升精制茶產品附加值,引導精制茶企業將產品向橫向和縱向深加工,豐富產品種類和科技含量,積極促進與茶相關產品的研發,加快茶產品的差異化發展步伐,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質、低層次競爭。政府部門積極對精制茶交易市場進行監督,促使交易的公平有序和精制茶交易市場制度的完善,并積極探索新型的精制茶交易模式。
3.3 對中國精制茶加工業絕對成本方面的建議
促成茶類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精制茶加工核心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形成企業獨特的專利或加工工藝;通過行政手段對精制茶加工企業的進入實行標準限制,如食品行業QS的基本認證手段等,限制不合格企業進入;引導企業與茶農形成點對點的交易模式,促進訂單農業等模式的發展,使產業內企業的鮮葉收購具有固定的渠道和質量的保證,降低茶農的生產風險。
參考文獻:
[1] 楊公仆.產業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王慧炯.陳小洪.產業組織及有效競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
[3] 保羅·杰羅斯基.進入壁壘和策略性競爭[M]. 崔小剛,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 鄧啟惠.產業市場的“進入壁壘”及其效應分析[J].晉陽學刊,1996(2):27-31.
[5] 曹建海.過度競爭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卡爾頓.現代產業組織[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7] 唐要家.進入競爭與市場績效:辨明與檢驗[J].產業經濟研究,2004(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