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G網絡發牌才不過四年半的時間,很多人連3G手機都還沒用上,但4G已經來了,因此有人質疑,有必要這么急著為4G搖旗吶喊嗎?推廣4G會不會造成資源浪費?我認為,這是很多人對4G網絡不太了解造成的。
首先要說明,4G其實只是一個概稱,它是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所采用的技術標準——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由3GPP組織制定的UMTS技術標準的一個長期演進計劃,LTE因為技術標準的不同又分為中國移動正在推廣的TD-LTE技術(即時分雙工),以及與之相競爭的FDD-LTE技術(即頻分雙工),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要記住的就是4G將大幅提升無線數據網絡的速度,越來越 “快”了。
為什么需要更快的4G呢?打個比方,我們以前蓋房子批了一塊地,這個地已經蓋了平房,但這個平房的容積率不夠,老百姓住的房子不夠大,他想住大房子,只有蓋樓房,樓房蓋完了以后還有人要住更大的房子,那怎么辦?就繼續蓋高層樓房。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說我們需要等大家都住上平房了再蓋樓房,都住上樓房再蓋高層。
現在用移動網絡的人越來越多,網絡越來越堵,那么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情況叫擴頻,就好比人住不下了,就再批地蓋房,但地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第二種情況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效率,就是蓋高樓。對運營商來說,如果他新批了一塊地,那么你覺得是蓋一個平房還是建高層好?而且從投入來說,除了研發投入,在基礎網絡部署時,4G和3G花的錢是差不多的。
發展4G,并不會讓3G網絡的投入浪費。原來用2G網絡,2G網絡能夠打電話大家都覺得挺好,后來要讓網速跑得快,就要用3G,用到3G的時候,是不是2G就不用了呢?沒有,2G還在用來打電話,3G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將來發展4G,3G也不會淘汰。也就是說,2G、3G和4G是一個長期共存的過程,并不是誰完全取代誰,它們之間還有分工。
很多人認為,3G的速度已經很快了,4G對我用處不大。我認為,用戶的需求是會被“挖掘”出來的,技術發展沒有上限,用戶的需求也不存在“夠了”的問題。我們最早時用軟盤,可以拷小文件,后來變成光盤,可以刻一部電影,再后來光盤也不用了,把它保存在SD卡里面或者硬盤里,可以拷很多部電影,而且是高清的。同樣,4G網絡也會帶來應用上的改變,以前拍張照片保存在手機里,但內存不夠大,你就保存不了多少張,就得拷出去或者換SD卡,如果網速飛快,就可以同步到云里面去,就不會怕照片丟失,用戶的感受也不一樣。速度的提升,也會催生其他配套應用的升級。
當然,我們也不用太夸大4G網絡帶來的改變,它肯定不會在短時間內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沒有那么靈驗,但是發展和普及4G這個大方向是不會錯的,因為4G的潛力是3G所不能比的,在 4G上可以體驗到更多的東西,這并不是現在能“設想”出來的。
此外,需要解釋下很多人擔心的流量費問題。4G的流量當然更大,但是在2G的時候,流量費也非常貴,因為它提供不了這么多流量,所以就得高價,讓你少用。到了3G的時候,能夠提供的流量更多了,價格不是降下來了嗎?同樣,到了4G,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使用,流量費一樣會降下來。
當前,全世界已經建了100多個4G網絡,發展4G網絡已經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最近舉行的2013北京國際通信展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態,4G牌照將于今年年底前正式發放,那么剩下的就是運營商建設網絡,手機廠商生產4G手機,用戶則等待著“網絡高速公路”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