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連續13年在好轉”的說法與人們的感受好像有所出入,但確實是事實。
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11年,北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都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北京卻還在快速地發展,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費總量、機動車保有量、人口都在急速上升。
為了控制工業污染,首鋼、焦化廠等200多家高污染企業退出,三產比重超過76%。同時,能源結構不斷改善。在煤爐改造等工作進行中,在能源消費總量增加82%的同時,2010年燃煤消費量基本控制在1998年的水平。而生態建設也不斷加強,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998年的35.6%提高到2010年的45%。

但是,空氣質量在改善,為何人們感覺卻并非如此?
細小顆粒物的濃度增加
“是因為現在顆粒物和前幾年有了顯著的變化,大氣中細小顆粒物的濃度增加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解釋說,公眾感覺大氣能見度下降,主要是大氣中PM2.5的濃度增加了。
在PM2.5中,0.4微米到0.7微米之間的細小顆粒物對能見度的影響最大,因為這個范圍正好是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這個范圍的顆粒物會散射或是吸收可見光,進而在視覺上產生霾的效應。而且這些微小的顆粒物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很久,可以遠距離輸送造成整個區域形成灰霾。
10年來,PM10濃度的顆粒物有所下降,但是PM2.5還沒有顯著降低。而且PM2.5在PM10中的比例仍在上升,在嚴重灰霾天,PM2.5占PM10的比例往往超過70%。
光靠能見度判斷空氣污染的程度其實并不科學。能見度實際還與顆粒物對光的吸收有關,特別是黑炭粒子,比如汽車冒出的黑煙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很強。但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這部分對消光的“貢獻”小于10%,北京近年來灰霾天增加的本質原因,仍然是細粒子濃度上升所致。
而且即便是降雨這個自然因素,也會大大影響能見度。于建華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哭笑不得的案例。有人拿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那天的照片給他看,照片的拍攝角度是在一個高層建筑上,從樓頂向下望,空氣能見度很差,道路上的車都看不清楚。有人用這張照片證明北京的空氣質量很糟糕,但是實際上,這張照片拍攝在大暴雨的天氣,空氣中彌漫的水汽才是能見度降低的元兇。
空氣標準日趨嚴格
空氣質量怎么樣,人說了不算,要靠科學的標準來衡量,而這套標準最近又“緊了緊”。
按照環保部要求,北京市作為第一批執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的城市,從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開展監測。
新標準與老標準相比,變化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增加了臭氧和細顆粒物兩項污染物控制標準;二是嚴格了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限值要求。比如,二氧化氮在老標準(24小時平均值)中的限值是0.120微克/立方米,而在新標準中,提高到了0.080微克/立方米。
而作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污染物,PM2.5自然也增加到了新標準內。通過對污染物特征的研究和觀察,PM2.5全都替代可吸入污染物是不可能的,根據各種天氣狀況下污染類型的不同,PM10仍然會成為首要污染物。另外,新標準對二氧化氮日均值的標準收嚴,可能會導致二氧化氮在某些時間成為首要污染物。此外,臭氧在夏季也可能成為首要污染物,可以說今后北京首要污染物的種類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僅以可吸入顆粒物為主。
可以說,新標準比原來的標準和規定更為嚴格,又增加了污染物的種類,與老標準相比,新標準下,空氣質量“超標”的情況會有所增加。但這并不表示空氣質量變差了,而是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更嚴了。
如今,在這套新標準下,市民想了解北京的空氣質量,在手機上就能查詢。北京市環保局做了一款名為“北京空氣質量發布”的應用軟件,實時公布每小時的首要污染物以及過去24小時首要污染物的小時濃度變化。
三個階段污染疊加
“北京的空氣污染情況十分復雜,治理難度也很大。因為北京的情況是污染的幾個階段疊加存在的。”在于建華看來,大城市空氣污染防治是世界性的難題,伴隨經濟發展,發達國家城市大氣污染防治進行了幾十年,而其中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時間是工業革命到上世紀50年代。這個階段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區和工業重鎮,代表性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但是隨著新能源以及科技能力的提升,西方國家已經轉向更清潔的能源,基本已經走出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以機動車為主的“石油型”污染階段,持續的時間是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這種污染是隨著石油類燃料使用量急劇增長,汽車數量激增而來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引起的石油型污染都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且這種污染不再局限于某個地方,而是大范圍區域性的。
第三階段是區域性復合污染階段,代表性的污染物有酸雨、臭氧空洞、全球氣候變暖、城市霧霾天增多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居高不下等。目前世界主要大城市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細顆粒物污染進行了控制,但對PM2.5等的細微顆粒仍不理想。
“中國的空氣污染治理之難就在于,中國的空氣污染在還沒有解決第一階段困難的時候,又不幸疊加上了第二和第三階段的污染。”于建華說。
所以在研究了如倫敦、巴黎、米蘭等城市的經驗后,將這些成功經驗結合北京的特點,融入進了北京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而且根據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城市特點,制定了以燃煤、燃油、工業和揚塵污染為重點的治理計劃。但是這些任務和目標并不是全部,隨著對臟空氣的“圍堵戰”逐漸開展,未來還會不斷有新的內容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