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是首都的核心城區之一,優勢得天獨厚,區域內科技教育發達,科普資源豐富,科技科普人才薈萃。北京西城科協組織如何凝聚、整合、調動區域科普資源發揮示范作用,在為生活、工作、學習在西城區人群服務的同時,發揮科協組織優勢,有的放矢地開展“科普富民興邊”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援科普資源匱乏地區,是西城區科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中國科協、北京市科協工作的深入指導,西城區科協為響應中科協“科普富民興邊”工作號召,結合西城區對口援助地區的實際情況,圍繞優質科普資源輻射匱乏地區工作進行了初步探索。西城區作為1999年首批獲得“全國科普示范區”稱號的城區之一,積極發揮自身的科普資源優勢,將“科普富民興邊”工作深入到了新疆、內蒙古、云南、遼寧等省區的匱乏地區,使西城區優秀科普資源、專家資源發揮了更突出的作用,惠及民生,受到了地方政府及老百姓的歡迎。
在“科普富民興邊”工作實踐中,西城區不斷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就科普而言,搞科學宣傳、組織活動并不難,但要讓絕大多數受眾都感覺到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很不容易,這需要所有參與其中的科普工作者共同努力。尤其是對西部邊疆和民族地區開展科普工作,既不能一廂情愿,又不能超出科協能力范圍之外,也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發點宣傳材料;活動的內容設計和組織形式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需提前和對方政府部門對接,清楚對方需要什么,科學統籌,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普,從而使活動發揮出應有的最大化科普效果。
科普機構及工作者、志愿者開展“科普富民興邊”工作,形式可以多元化。比如對于青少年的科普,可以采取幫助當地培訓科技教師、建設科普網絡學校、與北京市的優質科普資源實現共享和對接、組織當地的學生到北京參加科普體驗活動、簽訂科普合作協議等等都行。
在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孩子難以和一些科學實驗和科普體驗活動零距離接觸,我們科普工作者應盡力多提供條件。另外,科普工作者還應該意識到,對孩子們進行科普最為重要的不是告訴他們是什么,而在于對科學精神的傳播。我們發現,每次科普活動時,總有孩子在探索、觀察、詢問和質疑,這是科學精神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們必須保護并正確引導他們的這種思維模式。
當然,在“科普富民興邊”工作中,青少年只是其中的一個群體,其他人群也都需要在科學素養方面予以提升,科普的內容也有更廣闊的空間留給大家去摸索探究。當前的重點是如何建立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平臺,能夠讓西城區,乃至北京市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及其他高素質的人才投身到科普的事業中來。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探索更加靈活多樣、更富有成效的科普形式。
這幾年,也有一些人對開展“科普富民興邊”工作不是很理解,認為在西城區搞好科普也就足夠了,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添負擔。我認為這主要是部分人對這項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和理解沒有完全到位。
其實,“科普富民興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其讓優質科普資源輻射到匱乏地區,使當地群眾享受到了先進科學技術,身心受益,得到實惠,在兩地百姓之間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同時也是接地氣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第二是發揮科協組織人才薈萃、學科齊全、智力密集和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幫助和推進匱乏地區科技、科普事業創新發展,加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有助于提升科協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其三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對自我價值的再認識,享受到志愿服務帶來的快樂,自身得到了精神層面的升華。
另外,通過組織活動的全過程,對科協的工作人員、科普專業隊伍和科普志愿者隊伍也是一種自發的教育和促動,既鍛煉了隊伍,又在工作機制適應現代環境模式上進行了新的嘗試,它也讓科協組織提升了科普傳播能力,使其組織運行更加完善,更具有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