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來越短。給人們帶來便捷和快樂的同時,被我們淘汰的電器也越來越多。有環保機構表示,一臺電腦的平均使用期限已由6年降為2年,而一部手機的使用期限甚至不到2年。
眾多廢棄的電子產品該如何處理,同時不污染環境,這已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遍尋“垃圾 ”的網站
近期,北京市發改委重點扶持項目“香蕉皮廢品回收網站”上線三個月來,網上訂單回收廢品已近萬件。這使得電子廢舊垃圾不必隨意扔掉,登錄網站填寫訂單,就有人上門回收。
隨后,香蕉皮把從市民手里回收的電子廢品送到綠色無害化處理源頭——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華新綠源”)。經過處理后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電腦等廢品,會被分解為不同的塑料以及金屬原料,下游的廠商可對這些原料進行重復再利用,減少由于電子垃圾的不當處理對土壤、水源、大氣以及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網站創立幾個月以來,一些熱情的北京市民將自己的報廢家電交給了“香蕉皮”,同時根據不同型號家電減少的碳排放量,市民可憑積分兌換“酸奶機”“電磁爐”“電飯煲”等小家電。比如一臺報廢空調1P-2P掛機的積分是2200,分值足夠兌換電餅鐺和電燉鍋。
“從我們網站兌換物品,比賣給小商販要劃算,”華新綠源公司市場部副總監苑杰告訴記者,“這是為了尋找新的來料渠道所做的嘗試。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把電子廢品變廢為寶。”
電子垃圾如何被“綠色回收”?
經了解,華新綠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目前北京市唯一一家正規處理電子垃圾的公司,并且是首批北京市“環境教育基地”之一。
走在廠區外圍,記者看到,通過網站收回的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整齊地擺放在車間外一個個立體的“倉儲籠”里,這些廢棄家電即將進入車間進行拆解。
苑杰告訴記者,“別看這籠子造型普通,但它可空載折疊,承載折疊可高達3層。它所占空間面積小、整體結構強度高、重量輕。不僅便于機械化作業,節省物流搬運能耗,還可以根據家電外形特點設計,存放方便,空間利用率高,且側面網目可涵蓋所有家電產品尺寸。”
隨后記者來到車間,在這里能夠近距離了解電子垃圾正規拆解的流程。公司自主研發了電視電腦處理線、冰箱空調處理線、洗衣機等處理線和自動化線路板加工處理線,并從德國引進單機設備,如顯像管屏錐分離設備等。在“一號車間”里,可以看到三個大的區域,“電視機處理區”“洗衣機處理區”“冰箱處理區”。苑杰介紹,“三個處理區根據不同家電的特點,自主研發了拆解流水線。”
拆解工人們正在進行廢舊電視、電腦的拆解處理,采用方便式拆解物的物流循環方式,拆解流程看上去井井有條。苑杰介紹,“這條拆解處理線,技術含量很高。比如采用雙層結構合理設計,可以解決以往廢電視機堆放臟亂差的問題。而且報廢的電視機和電腦往往灰塵較多,我們設置了獨特的除塵處理工藝,‘一級除塵’‘二級除塵’流水線。”
同時,一些零部件被傳送到標注有“CRT屏錐分離室”的密閉區域。為了防止拆解過程造成二次污染,CRT電視機的熒光粉和鎘元素,都通過封閉的儀器和機身進行分離。“淘汰的老式電視機屏幕是CRT玻璃,里面含鉛,要在密閉空間處理。拆下來的CRT玻璃將作為危險廢物送到有資質的危廢處理廠。不含鉛的玻璃,只要去掉上面附著的熒光粉,便可再利用。”苑杰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冰箱處理區采用了一體化整裝機型,封板采用方便式的暗扣連接,冰箱的拆解和分解過程非常細致,拆分機器通過破碎、分選能分辨不同質量的塑料、玻璃、金屬。因為冰箱的隔熱層里有氟利昂,設備還有專門收集氟利昂的抽取機,減少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
最后,被拆解的同類原料變成“小顆粒”或“小塊狀”隨著傳送帶運行,進行回收再加工。
不僅如此,廢舊電子垃圾還可以產生一種新型生態環保木材,被稱為“塑木”。苑杰介紹,“它是以拆解后的廢舊塑料為主要原料,配混一定比例的木粉等等。它的使用壽命是木頭的10倍。”
網上回收率過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發表題為《回收化電子垃圾為資源》的報告指出,中國一年的電子垃圾產量約230萬噸,并且增長迅速,中國正在進入電器報廢的高峰期。
華新綠源從建廠以來,十分之一的廢棄電子產品來自行政事業單位每年報廢更換的產品。按北京市發改委以及財政局的要求,全市行政單位進行電子產品報廢時,均需免費轉入該公司進行綠色無害化處理。
2009年,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保證了80%以上的報廢電器能夠流向正規的處理企業。而2011年底,持續兩年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正式退出。沒有了補貼,消費者更愿意把電子垃圾賣給出價更高的黑作坊,后來導致正規的回收企業反而買不到足夠的原料。
回收電子商品的物流成本太高,雖然回收量看起來很大,但對于每天可處理3000件電子廢品的工廠來說,這些貨源并不算多。創建“香蕉皮”,就是為了從源頭上保證回收量。但僅靠網站幾個月的訂單量,力量還是很薄弱。
記者看到,工廠里的有些機器都沒有開動,苑杰說,“只有原材料到一定量了,機器才能開動,否則成本太高。”
“這種網上回收方式很好,但是回收率少也是令人擔憂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教授宋國君表示。
為了能讓大眾認可這項環保產業,華新綠源公司準備網上及網下宣傳相結合,啟動社區內的大篷車計劃,“就是幾十輛大篷車走進居民社區、學校醫院,通過現場宣傳電子垃圾相關環保知識,同時對電子廢棄產品進行收集。”苑杰說。
電子垃圾其實是座“礦山”
如果科學環保地進行電子垃圾分解回收,它就是一座“礦山”。廢舊電器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屬、塑料、玻璃以及可再利用的零部件等。相關調查顯示,1噸隨意搜集的電子板卡中,可以分離出145千克銅、0.5克黃金、40.8千克鐵、29.5千克鉛、2千克錫、18.1千克鎳……
“政府對電子垃圾的管理措施跟不上,所以電子垃圾管理的總體狀況不夠好。”宋國君也表示,非正規的黑作坊會把舊電器粗暴拆解,將能夠正常利用的零部件二次流通到市場,為翻新手機提供造假的原材料。
媒體中經常提到的廣東汕頭的貴嶼鎮垃圾疾患,就是我國非正規拆解電子垃圾的典型。在非正規拆解過程中,可能發生隨意放空氟利昂,傾倒壓縮機油,砸碎含鉛電視機顯像管、焚燒塑料等行為,而且他們從電子垃圾中提煉出貴金屬后,便把剩余部分全部用濃硫酸中和,最后將這些廢液直接排放。而電子垃圾中的有毒重金屬,如電視機顯像管、電腦元器件中所含的汞、鉛、鉻等,拆解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工人的身體,特別是對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和腎臟都有危害,而且會對土壤和河流造成長期甚至不可逆的污染。
“電子垃圾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流向混亂,有的被隨意丟棄,有的被掩埋、焚燒,有的被個體戶收購,造成電子垃圾這座豐富的寶藏被白白地浪費掉,形成資源流失、嚴重的環境污染。”北京環境衛生協會理事王自新表示。
但商務部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中指出,經營者銷售舊電器電子產品時,應當向購買者明示產品質量性能狀況、主要部件維修、翻新等有關情況,嚴禁經營者以翻新產品冒充新產品出售;經營者應當向購買者出具銷售憑證或發票,并應當提供不少于3個月的免費包修服務。
如此一來,黑作坊回收翻新和二次售賣的成本將逐步提高,其“獨家優勢”將不復存在。不僅如此,堵住黑作坊巨大利潤空間的入口,還需要大眾環保意識的提高。苑杰表示,“我國的資源有限,對電子產品的誕生到廢棄而言,我們希望不再是‘從搖籃到地獄’,不把電子垃圾看成是廢料,讓它依然是‘從搖籃到搖籃’。遏制了侵害人體、污染環境的禍根,它就是一座有價值的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