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以色列是個農業資源匱乏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僅僅與北京市相當,在狹小的國土面積上,近一半的土地是沙漠。或許正是因為自然條件的惡劣,以色列人才更專注于節省土地和水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的農業之路,并將農業中的高科技“玩”得神乎其神。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農業高科技只適用于以色列這樣土地貧瘠、淡水緊缺的國家。其實,隨著世界工業化帶來的耕地減少、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以色列開發的農業技術正好可以為世界上面臨同樣難題的國家提供幫助,比如中國。
近日,以色列高技術企業孵化和種子期投資公司Trendlines Group 集團(以下簡稱Trendlines )的聯席執行官Todd Dollinger先生、Steve Rhodes先生來到中國,與中國農業專家一起尋找經濟高效的食品生產和作物保護解決方案,同時也帶來了多項令人驚喜的農業高科技應用。盡管這些項目大多是近兩年內研究出來的,尚未在以色列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但是有不少正在推廣進行中,必將在未來大放異彩。
“氣味讓害蟲找不到我”
農作物與害蟲似乎是永遠相伴而生的。不過,奇跡總會發生。幾年前,科學家在以色列沙漠中發現了一些植物,它們就完全不受害蟲的干擾。通過取樣分析,科學家發現,這類沙漠植物可以天然釋放出一種氣味,這種氣味能屏蔽掉自身作為綠色植物所散發的特有氣味,使害蟲找不到自己,從而得以保全。
到此為止,這還只是一項植物學發現。然而,以色列科學家很快將其延伸到農業領域,研制出了這種神奇的氣味,并將其應用到農作物身上。如此一來,這些被特殊氣體包圍的農作物就再也不怕被害蟲發現了。與傳統抗病蟲害的方法不同,這一“氣味大法”完全不需要殺蟲劑等化學藥劑,不僅實用,而且有利環保,是“從自然中來再應用到自然中去”的完美體現。
持久性農藥“大變身”
利用氣味制成的生物殺蟲劑雖然高效環保,但是很多時候化學殺蟲劑還是不可避免。為此,以色列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使殺蟲劑自動降解、自我摧毀的方法。這一方法原理是:當殺蟲劑在植被、土壤表面發揮作用之后,這些化學藥劑將會慢慢下沉,當它下沉到一定深度和濕度的土壤中時,一種新的名為農藥降解的產品可以將其轉化為快速降解的無害物質,而不會下滲到土壤深層甚至是地下水中,避免了水資源的污染。
“據我了解,中國很大部分的水資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殺蟲劑等化學物質污染的困擾,這個項目的產品很適合中國現有環境和農業情況。”Steve告訴記者。

其實,不只是中國,全球都面臨著如何處理農藥的棘手問題。這項發明無疑有助于解決我們面臨的這一大挑戰。在環保巨作《寂靜的春天》中,筆者痛斥農藥的發明所帶來的環境危害,水資源的污染、其他物種的死亡甚至整個春天不再有鳥叫聲。若農藥降解項目能得到大力推廣,相信我們又會重新擁有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擠牛奶機器人
在以色列的農場里,養奶牛第一大花銷是喂牛的飼料,第二大花銷就是雇傭勞動力人工擠奶。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擠奶的效率,以色列研發了一款擠奶機器人,希望能廣泛運用于奶牛場中。目前,為幾十頭奶牛擠奶一般需要6個擠奶工,而使用了這套經濟高效的自動化擠奶解決方案,這些工作一個人就能完成了。
不止以色列,擠奶工作的人工成本在所有國家的奶牛場都是個大問題。以中國為例,Trendlines正在考慮到中國內蒙古一帶考察,那里地廣人稀,家家戶戶都有大量的奶牛,擠奶機器人可派上用場。當然了,它們的優勢不僅在于降低成本,在安全和衛生方面也絕對優于人工擠奶。
將珊瑚骨頭植入體內
珊瑚與骨頭有什么關系?Trendlines 公司的一個項目告訴我們,珊瑚有可能“變成”骨頭。這種珊瑚與我們常見的、生長在海洋中的珊瑚別無二致,只不過不是野生的,而是在受控環境下人工養殖而成的,這樣珊瑚原料的開采就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了。
這些珊瑚養殖出來后,會被用于牙科或整形外科,這樣農業養殖就與醫學聯系在了一起。采用珊瑚作為人類骨頭的替代品比用金屬或其他材質的人造骨要好得多,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珊瑚骨頭具有生物活性,也就是有生命力的。將珊瑚骨頭植入人體,它將逐漸和人體內部的組織等相互融合,像人體內自身長成的一個部分一樣存活下來,而不是像現在臨床上僅僅安裝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假骨頭那樣。需要強調的是,珊瑚骨頭會逐漸長成人體的一部分,也就不會像現有的一些人造器官那樣受到機體的排斥,這極大地方便了骨頭的使用者,對于那些不幸機體不完整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如何養雞最有效率?
在傳統養雞場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幕:飼養員隨意拋撒飼料,有些雞吃得多,有些雞吃不夠,有些地兒的飼料卻還有剩余,飼料不能得到有效的分配。更有甚者,在喂養過程中產生雞搶食而互相爭斗的情形,雞的損傷會給農場主帶來大量損失。
為此,Trendlines公司推出了一款旨在根據每只雞食量進行飼料合理分配的項目。看起來,這似乎不難做到,實際上卻要求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這個項目通過對雞活動的范圍和每只雞每天的食量等各種各樣的數據的精確測量,利用大數據在不同的地點給每只雞合理分配各自的糧食,從而提高了雞的喂養效率,更高效地利用飼料資源,沒有造成其他的浪費。
讓每一滴水都被利用起來
提起大數據,它在以色列農業中還有很多應用。將一種橡皮大小的產品放進植物體內,比如橘子樹,就能感知植物每時每刻所需要的水分是多少、樹干中水分的運輸情況,由此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庫。當感應器再次感應到植物體內的水沒有達到正常需要量的時候,感應器就會發射信號,此時澆水裝置會針對這一株植物進行澆灌。如此,擁有成千上萬橘子樹的果園就可以在這個大數據下全自動化地進行澆灌,而無需人力的插手。
不僅不會使植物缺水,感應器最大特點還在于通過分析每一個時點植物所需水量給植物及時補充水分,不會造成任何水資源的浪費。在Todd看來,這個發明不僅適用于以色列這種缺水的國家,也適合中國現在水資源浪費嚴重的農業現狀。這項產品無疑會節省大量的水資源,是繼以色列發明全球聞名的滴灌技術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太陽能芯片或許能為手機充電
放入植物感應器的確非常有用,可是怎么對已經安裝在植物枝干內的感應器進行充電呢?一款低功率應用的太陽能芯片就能發揮作用了,這是一款利用太陽能對機器設備進行充電的產品。它能將太陽能合成電能。
談及當初發明這個太陽能芯片的動機,steve表示,當在植物中放入感應器這一設想逐漸成形之后,隨之而來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那就是如何為其充電。最初構想是使用一小塊電池,但是電池是不可以循環利用的,每年都必須更換,對果園里成千上萬的樹木更換感應器的電池無疑是很不可取的,而且更換后的電池對環境也是一大威脅,違背了他們的初衷。于是科學家們就針對需求展開了研究,設計出了這款實用的芯片,裝于感應器等各種小型的產品內,通過太陽能合成能量,可持續循環使用能量,免除了他們關于充電的困擾。
采訪進行中,記者的智能手機沒電了,記者問“為何不把這種太陽能芯片應用如今的智能手機中,這樣每天拿著手機曬曬太陽就能充電、免得智能手機總是用不了一天就沒電”時,Todd說,它聚集的電量還不足夠支持一臺手機的運轉,但是他很認真地表示會繼續研發新技術,這一構想的實現可能在不遠的將來。
記者手記
聽了高科技在以色列農業中應用的介紹,記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和以色列在農業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比如,在中國“種地”似乎不是個很“體面”的工作,很多人認為“有志氣”的農家子弟就是應該通過教育走出農村,從此再不干“種地”這種“粗活”了。而Todd告訴記者,在以色列,“種地”非但不是“粗活”,還是個很高精尖的“活兒”。以色列的農場主們往往接受過很高等的教育,因為他們必須要嫻熟地使用各種高科技來經營偌大的農場,這也是中以兩國很大的區別吧。針對中國的這個現狀,他表示,他有信心,相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農業高科技的普及。
談及農業發展的未來,Steve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50年前殺蟲劑等農藥的發明使全球糧食產量翻了幾番,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農業革命。而在今后的50年內,全球將會經歷一場新的農業革命,高科技應用將成為這場革命的風向標,以色列已經做好了準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