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百度發布了“輕應用”平臺,又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名詞出現了。究竟什么是輕應用呢?百度給出了解釋,輕應用是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全功能的應用,既有媲美甚至超越本地應用的用戶體驗,又具備網頁應用的可被檢索與智能分發的特性,將有效解決優質應用和服務與移動用戶需求對接的問題。
其實說白了,輕應用就是介于網址鏈接與應用之間的一種存在。舉個例子,我們用手機上新浪微博,無非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登陸新浪微博的客戶端,這就是手機應用;另外一種就是在瀏覽器里上新浪微博的網頁。有沒有第三種形式呢?百度給出了答案,輕應用。
具體到百度輕應用,就是我進入百度的網頁搜索新浪微博,百度不僅給出了新浪微博的網頁,未來還會給出新浪微博的應用。無需下載客戶端,通過網頁直接能使用新浪微博的應用。這個應用就是新浪微博在百度上的輕應用。
聽起來稍顯復雜,不過用起來會很方便。試想,我們以后在百度上搜索什么信息直接會出現應用,使用起來還是很酷的。當然,輕應用不止是酷。
我們的手機經常要下載很多的應用,即使存儲空間再大,總有用完的時候,而且滿屏幕紛繁的應用,不僅讓人看得頭暈眼花無處下手,還會影響手機的速度。如果一切應用體驗都能在網頁上實現,是不是省時省力得多呢?
當我們在沒有無線網絡的環境下,突然想使用某一未下載的應用,是不是既心疼流量、網費,又對速率感到無奈。如果直接上網頁就能使用,是不是要省心得多?
因為輕應用的端口就在網頁,有了網頁就有了智能手機的一切功能。
在2013百度世界大會上,輕應用的演示更讓人一目了然。輕應用被集成在新版的百度應用中,一方面,在主頁面的功能欄內,用戶可以點擊功能鍵查看已經被集成的輕應用并添加一些已有的輕應用,直接點擊調用這些功能;另一方面,百度會根據用戶的搜索意圖來為他們直接調用合適的輕應用,例如,我在百度應用中搜索“從中科院到中關村”后,頁面中會先顯示百度地圖的路徑規劃方案,如果我選擇的是“打車”作為出行選擇,那么它會直接調用嘀嘀打車的輕應用;或是我搜索“找工作”,那么搜索頁面上就直接調用智聯招聘的輕應用來幫我解決這一問題。
其實這些體驗的改變,對于消費者而言,有點“小恩小惠”的意思。能夠讓輕應用帶來更多實惠的是開發者。我們知道,智能手機的新時代,是由APP打造的。它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用戶體驗,但同時APP因其商店售賣的模式,也在形成一道應用圍墻。雖然商店里各種各樣的應用越來越多,但是因為商店排行榜的模式,導致很多有價值的應用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正如百度掌門人李彥宏所說的,在應用商店里,排行靠前的應用占據了70%的流量,而剩下99.9%的應用下載量僅占總下載量的30%。這就導致應用沒有被準確高效地分發。
如果像輕應用這樣,一切APP選擇來源于用戶的搜索以及對用戶的意識判斷,那么就給了絕大多數應用公平的競爭環境,打破了傳統手機應用商店排行榜的局限性。而且如此一來,應用之間比拼的就是自身真正的實力,而不是賣鏈接和付廣告費。比起靠廣告賺錢,輕應用更能體現IT的實力。不僅如此,輕應用還將開發者和消費者的距離又拉近了,無需進商店下載,二者就可以面對面,更有利于消費者和商家交易的達成,特別是電商。
當然,輕應用所帶來的最大贏家會是百度。據我了解,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在系統的做輕應用。有些公司會稍有涉及,但都不像百度這樣成體系。這既是百度自主創新的商業模式,同時也是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逆境求生的手段。因為百度在移動互聯領域面對最大的困境就是移動App筑建的圍墻。如果一切都是應用的形式,百度流量將急劇下降,它們無法被搜索引擎觸及。百度終于找到了一種辦法,去連接這些信息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