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器的普及和升級換代,民眾在使用電器設施方面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普及安全教育有助于營造安全氛圍,建設安全志愿者隊伍有助于安全服務,健全安全檢查機制有助于安全監管。實用的安全措施有助于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提升民眾安全生活質量。
關鍵詞:電器設施;安全隱患;安全意識;實用措施
中圖分類a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0-0121-02
引言
黨的十八大指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1]。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城鄉化、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民眾對現代化的追求逐步升級換代。20世紀70年代,民眾追求擁有手表、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等初級現代化生活設施,家用電器以少量的手電筒、收音機等為主;20世紀八九十年代,民眾追求擁有電冰箱、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電器的種類和數量逐步增加;現代的民眾追求擁有汽車、電腦、iPhone5等高檔電器設施,電器設備無所不在,無所不見。
在不同時代背景和不同的自然環境中,民眾對電器設備的依賴程度各不相同。改革開放初期,民眾不完全依賴電器設備,他們把電器作為奢侈品。在現代社會中,民眾越來越依賴電器設施,他們把電器視為生活、學習、工作的必需品。在家庭、學校、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如果缺乏電器設施,人們就似乎一籌莫展、一事無成。
隨著電器時代的發展,一些電器處于老化或升級換代狀態。由于缺乏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民眾在使用電器時不時出現一些安全隱患。例如,有人在使用正在充電的iPhone5時,觸電身亡;有些年代久遠的汽車發生自燃自爆現象;因電線老化,個別家庭發生火災現象等等。
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已經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任務,它是黨和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高標準現代化的時代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升民生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一些現存的安全隱患,探索一些實用的舉措,是提高電器設施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是確保民眾充分享受改革開放豐碩成果正當權利的重要途徑。
一、存在的部分安全隱患
隱患就是問題,出現安全隱患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分析安全隱患問題。我國人口眾多,分布廣泛,受教育的差異情況比較明顯、比較嚴重。在一些地方,由于歷史原因、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人缺乏教育經歷和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看不懂電器設施上的操作說明書,購買時雖有演示,但使用時仍然存在某些誤解。少數人盲目使用電器設施,容易引起操作上的安全隱患問題。
其次,我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對民眾安全使用電器設施也有隱性的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講,健康的傳統文化能推動民族的創新和興旺發展,不健康的傳統文化容易制約社會的進步。中華民族是勤勞、節儉的民族,提倡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普遍受到“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再三年。”等傳統理念的影響,片面地認為,商品的使用時間越長越好、越耐用越好。一些民眾過分貪圖低廉的價格,經常到小商品市場購買便宜的電器商品,包括電熱棒、電熱毯等家用電器。這種勤儉節約的思想直接影響著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行為。只要價格便宜,只要能省錢,有人就忽視電器的質量標準。只要電器設施能用或修理后能用,有人就不愿意拋棄或報廢這種設施。他們對電器設施的保質期、使用期限視而不見,完全不考慮在使用期限過后必須報廢電器設施的處理方式,導致部分超期工作的電器設施出現安全隱患問題。
再則,一些電器設施的生產廠商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劣質原料,偷工減料,非法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他們不按照行業的規范標準進行生產,標準要求過低。有的電器設備廠商將零部件生產權非法轉包給不達標的家庭式作坊。這些家庭作坊的從業人員缺乏專門的技術訓練,專業素質不高。他們生產的設備缺乏正規的質量檢測工序,偷偷帖上正規廠家的商標,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不能保證電器設施的質量,存在電器質量安全隱患問題。
二、普及安全教育有助于營造安全氛圍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2]。安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一切均為零。安全教育旨在培養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安全意識,引導民眾善于發現、尋找、消除不安全的隱患因素,懂得采用有效的措施,營造安全可靠的生活、學習、工作環境。
安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學校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企業安全教育、社區安全教育組成綜合性的社會安全教育網絡體系。各級各類學校應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形成安全學習、安全生活、安全工作的行為方式,積極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電器生產、維修專業人員。家庭安全教育是社會安全教育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家庭成員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的生活態度,養成購買和使用正規電器設備,正確使用電器設施,經常檢查、隨手關好電器設施的良好習慣。設法引導民眾自覺報廢過期的、不安全的電器設施,消除貪圖低廉的、不規范電器設施的陋習。企業和社區教育是社會安全教育網絡的重點,應把安全教育融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在電器說明書上增加醒目易懂的安全使用符號,方便缺乏教育經歷的電器用戶。通過組織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生產自檢、安全生產互檢等活動,克服僥幸、大意的心理,營造安全生產的文化氛圍,為公眾提供高質量、高安全系數的電器設施。
三、建設安全志愿者隊伍有助于安全服務
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一方面應依靠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應依靠安全志愿者隊伍建設。在某種程度上講,安全的理念要靠專業化的技術人員和社會化的工作人員共同合作,共同實施。光有安全使用電器設施的意識、理念,沒有全社會的參與行動,那就是不全面的安全行為。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必須加強安全志愿者隊伍建設,必須倡導為大眾服務的奉獻意識和良好行為。
廣義上講,志愿者就是不圖回報、不圖私利地為他人、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人員,包括為他人、為社會提供義務勞動的人員,即“義工”。狹義上講,與電器設施相關的安全志愿者,主要是指不計報酬、不圖私利地為他人、為社會成員能安全使用電器設施提供檢測、維修等義務服務的人員。
由于傳統文化的一些負面影響,有些家庭、有些部門的電器設施時常會出現操作故障,發現問題后,不能正確、有效地處理問題。有些人為了省錢,讓電器設施帶病工作,或超期限使用,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電器專業人員應經常聯合設計有關電器設施安全檢查、檢測、維修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務項目,組織多種形式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如“郭明義安全志愿者工作組”、“徐虎安全志愿者工作組”、“雷鋒安全志愿者工作組”、“大學生安全志愿者工作組”等,組織技術人員免費為民眾提供專業化的安全服務,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消除安全隱患,在全社會倡導義務安全服務的工作理念。
四、健全安全檢查機制有助于安全監管
健全安全檢查機制,加強安全監管,是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安全意識的組織保障。各級政府、工商行政、市場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聯、公安等部門應協調探索多元化監管的方式,探索一些實用措施,共享監管資源,對生產、銷售電器設施的廠商實行誠信積分制考核,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杜絕生產、銷售不合格電器設施的行為。
政府部門應積極承擔安全教育、安全檢查的協調功能,總體部署安全工作,采取各種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宣傳和推廣先進、安全的電器安全技術,提高電器安全水平;制定、貫徹現代安全技術標準和安全技術規程,完善各種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使用電器意識和電器安全知識的教育工作,分析典型事故實例,找出事故原因,舉一反三,消除事故隱患。工商部門應積極發揮行政執法的功能,杜絕電器設備廠商將零部件生產權非法轉包給不達標家庭作坊生產的現象,杜絕不合格電器產品的生產源頭。工商聯、市場管理、公安部門應引導廠商誠實經營、安全經營,杜絕不規范、不達標電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渠道。質量監督部門應督促和檢查生產廠商保質保量、規范生產、規范標準,例如:電氣絕緣;安全距離;安全載流量;有明顯、準確、統一安全的標志。科研部門應積極創新,開發研制智能型電器產品,使電器設施出現過熱、過期、超載等情況時能自動停止工作,使民眾免受不規范電器產品的傷害。
五、結束語
安全是人類健康生存的一個關鍵要素,沒有安全,就沒有幸福;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增強民眾使用電器設施的安全意識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關系到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大局,體現了黨和政府實現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
分析民眾在使用電器設施中存在的一些隱患問題,主要目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研究問題必須“研”到點子上、“究”在關鍵處[3]。針對傳統理念、教育水平、生產質量等方面的不足,有必要加大安全使用電器設施的教育力度,把安全教育融入生產、經營、使用的各個環節,通過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自主檢查、相互督查等宣傳教育活動,克服馬虎僥幸、粗心大意的心理,營造安全第一的社會氛圍。同時,必須加強安全志愿者隊伍建設,組織電氣技術人員免費為民眾提供專業化的安全服務,倡導義務安全服務的工作理念。
健全安全檢查機制,加強安全監管體系,有助于增強民眾安全使用電器設施的組織建設。各級政府、工商行政、市場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聯、公安等部門應共享資源、多元監管,對生產、銷售電器設施的廠商試行誠信和質量積分制考核方法,加大監督執法力度。通過科技研發,研制現代智能型電器產品,減少或消除過熱、過期、超載等安全隱患,提升民眾安全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縮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袁貴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J].求是,2012,(12).
[3]陳喜慶.說說“問題”[J].求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