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由于“英語熱”使得英語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專業教育質量也有所下降,導致許多英語專業畢業生陷入了就業困境。以下沙高教園區本科高校為例,面向在校大學生、畢業生及用人單位三方開展調查研究。旨在了解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措施,幫助其有效提升其就業質量,為解決就業問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和建立與市場接軌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283-05
核心競爭力是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能力,是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或素質養成達到一定水平,具備可自主開發、能動挖掘的潛能。它是一種隱性素質或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決定因素[1]。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英語專業學生人數急劇上升。但是人才市場卻出現了外語類人力資源需求與高校人才輸出匹配度不高現象。此外,中國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許多國際人才進入中國市場,人力資源配置體系的變革與其帶來的壓力對英語專業畢業生形成了新的挑戰。這種嚴峻形勢無疑給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另外畢業生就業期望值的非理性化、由英語專業工具性特征導致的就業崗位有限性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因此,了解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現狀非常必要。本文將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因素著手分析影響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情況,最后加以整合分析其戰略整合能力并提出提高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一、調查的核心問題及主要調查結果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本文以下沙高教園區全日制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實證研究方法開展此次調研活動,對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
(一)調查問卷設計及其發放
1.問卷的設計
基于對馬克思主義人的理論、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研究和對英語專業學生初步調查,本問卷設計采取分模塊調查方式,分別對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三方面進行了調研,共包含三份問卷。
對在校生關于英語專業教學滿意度的調查共含24道題。其中1-12題為課程設置滿意度調查,13-17題為師資及教學環境滿意度調查。18-21題為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調查。22-23題是關于考核與評價體系合理性調查。最后第24題用以反映英語專業在校生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或其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是開放性的問題。
下沙高教園區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調查問卷共含18道問題。其中1-3題是對畢業生工作經驗及對口性的調查。4-8題圍繞畢業生具備核心競爭力要素展開調查。9-14題從職業規劃情況、個人定位及就業期望方面展開個人因素對英語專業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影響調查。15-17題著力調研學校因素對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影響。第18題開放性設置,希望畢業生從自身角度提出一些詳盡的提升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在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求職畢業生素質要求調查問卷中共含15道問題。問卷1-2題用以調查用人單位的類型。3-7題旨在對用人單位對求職大學生素質要求進行調查。8-12是圍繞用人單位對目前英語專業畢業生素質評價展開的調查。13-14題為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評析。第15題為開放性問題用以征詢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教育建議。
2.問卷的發放及回收
本次調研主要面向下沙高教園區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在校生、2009屆—2011屆畢業生,杭州具有代表性的25家用人單位,共設置了三份問卷,主要通過E-mail或實地發放問卷進行調查。表1為在校生問卷發放情況統計表。鑒于大二及大三學生對教學情況較為了解且態度明確,所以調查對象集中為大二及大三學生。為提高數據的科學性,我們把問卷發放范圍擴大為下沙高教園區的六所本科院校。
■
針對畢業生的調查主要面向下沙高教園區本科院校英語專業2009屆—2011屆畢業生,實際發放問卷195份,回收有效問卷186份,問卷回收比例約為95.4%。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中,共有23家杭州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和2個政府部門參與。(見表2)
■
此外,我們對杭州市交通局及江干區下沙白楊社區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以了解政府部門對英語專業畢業生的素質需求狀況。
(二)訪談
此次在校生調研共選取訪談對象50個,其中涵蓋下沙高教園區6所本科院校,在每所高校中隨機抽查6-7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具體的訪談問題主要涉及課程設置,師資及教學環境,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考核與評價體系四個方面。
在畢業生調研訪談中,我們隨機抽取了30名訪談對象。訪談范圍涵蓋下沙高教園區6所本科院校,每個學校隨機選取4-6名對象。分別從畢業生具備核心競爭力要素、職業規劃情況、個人定位、就業期望、學校因素方面展開不同因素對英語專業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影響調查。
在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中,我們選取了不同行業并具有代表性的5家企業進行訪談。他們分別是杭州新東方教育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杭州阿里巴巴-支付寶有限公司、騰龍廣告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訪談主要從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學生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要求、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評估等方面深入展開。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有效問卷的處理與分析,加上深入的訪談,我們整合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三方面的因素,得出以下調查結果及反映的問題。
1.內因方面
(1)職業規劃因素。職業規劃因素對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影響較大。在實地和電話訪談中顯示,較早制定職業規劃并且一直堅持完善和執行的人對職位滿意度和薪資水平滿意度遠遠高于同比被調查者水平。相反,那些從未制定過職業規劃或制定后從未執行的人對職位和薪資水平滿意度普遍遠遠低于同比被調查者的水平。然而,表3中的調查數據不容樂觀。此外,在制定過職業規劃后,僅有16%的人在實踐中完善規劃并一直堅持貫徹執行。61%的人時斷時續堅持規劃,19%的人只能堅持較短時間,還有4%的人回答“制定后沒有執行過”。
■
(2)個人定位因素。表4、表5中數據顯示,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多數畢業生的定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一般,其所處院校整體競爭力也一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包括學生個人專業基礎不扎實、拓展能力不足、對自身認識不足和規劃不足,也包括學校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對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視度不夠等因素。
■
■
(3)就業動機因素。圖1為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目的調研數據。在對畢業生進行的電話和實地訪談中我們了解到,為實現自己職業理想而工作的人有著強烈的動機,他們往往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充滿熱情,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并且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最為強烈。結合對用人單位的調查情況看,這類的畢業生也最受用人單位青睞。然而,在圖1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人并沒有強烈的實現職業理想的動機。
■
(4)自體就業個性傾向因素。圖2顯示,多數畢業生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單純追求好的工作環境和高薪金。甚至一部分畢業生沒有就業期望,只求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問卷反映出下沙高教園區英語專業畢業生的這種擇業觀念較為狹隘,而觀念的正誤將直接對行為造成影響,因此對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
(5)核心專業素質能力方面。圖3顯示,英語專業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然而,畢業生凸顯出的英語文化知識的運用能力欠缺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英語是一種應用性工具,最終是為了可以與人溝通和在不同情境中實際應用,但是這兩項能力的欠缺使得英語實際交流應用只能紙上談兵。
■
表6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畢業生專業素質就是口語表達能力,因而英語專業畢業生口語能力的欠缺將對其就業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
圖4顯示,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畢業生英語專業素質的實用能力滿意度較低,英語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問題嚴重。
■
(6)非英語專業素質層面分析
圖5顯示,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計劃實施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心理承受良莠不齊,在這些能力方面具有優勢的畢業生占據了很大比例,而處于劣勢的畢業生同樣占據了很大比例。
■
■
圖6顯示,25家參與調查的用人單位中有10家最看重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一能力在非英語專業素質中最受重視。其次受重視的是學習能力、計劃實施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從圖7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用人單位認為英語專業學生最缺乏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其次為心理承受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
■
對比圖5-7發現,英語專業學生非專業素質方面的能力存在兩極分化問題。此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剛剛步入社會時感到迷茫,遇到失意、困難、失敗時心理往往處于亞健康狀態,嚴重的則出現心理障礙甚至精神障礙。此外,英語專業學生還存在創新意識不足或者有靈感卻缺乏付諸行動的勇氣和毅力,知識積累和技能水平有限等問題。
2.外因方面
外因層面包括英語專業學生所處的微觀教育環境、中觀就業市場環境和宏觀社會文化環境。根據調研的實際情況,本文首先從微觀教育環境即高校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系統研究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及教學、實踐與創新環境及考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本文將中觀就業市場環境即用人單位調查問卷結果與微觀教育環境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存在的問題。
(1)高校課程設置因素
第一,對課程的了解程度。在對“在剛入大學時,您是否對本專業課程有所了解”的調查中顯示34%英語專業學生在剛入大學時,對本專業課程不是很了解;56%的人了解一點;僅有10%的人表示很清楚。
第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在對英語專業學生對于大體課程設置的態度調查中,57%的人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僅43%的人認為合理。原因主要是課程開設過場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對于大學期間所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合理性調研中,認為合理與不合理的人數比例分別為15%和85%。(見圖8)
■
第三,專業方向設置合理性。各個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針對英語專業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但僅37%的人認為現設的專業方向能夠滿足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需求,63%的人對此感到不滿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開設專業方向的有限。二是部分專業方向由于選的人太少開不起來。
第四,課時安排合理性。對于“您覺得每周安排的課時數是否合理”一題,回答“否”的人占53%,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對課時安排情況感到不滿意。
第五,課程設置的集中程度。41%的人認為課程設置的集中程度合理,其余59%的人認為不合理。學校希望針對英語專業學生過級和提升就業能力等的需求開設課程,并期望能夠切實幫助到學生。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所開設的課程不合理,收益不大,甚至給學生造成了困擾。
第六,課程設置中應改進的方面。學校課程設置還存在很多問題,在以人為本、合理設置課程等方面都需要有所改進。(見表7)
■
(2)師資及教學環境方面
第一,師資力量方面。師資力量及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教學的滿意度。就調查結果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于教師團隊是持否定態度的。究其原因,對教學方法不滿意的人數高居榜首占52%,其次是教學內容34%,教學態度14%。
第二,教學環境方面。表8表明,部分高校的語音設備和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備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較好的利用這些教學硬件。
■
此外,在對“當前校園的學習氛圍是否濃厚”的調查中,44%的學生認為濃厚,而56%則持相反意見。濃厚的學習氛圍無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校園學風建設也是一個重大課題。
(3)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
第一,參加實踐創新類活動及比賽的實際情況。表9和10顯示,實際參與實踐創新類活動或比賽的英語專業學生僅占小部分,目前還停留在小部分人參與的階段。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主觀上還是有意愿參與實踐創新類活動的,但因為信息不暢通,自我能力不夠或缺乏指導而未能參加。
■
■
第二,實踐與實習情況。在對在校生“實踐與實習是否有實際效果”的調查中,63%的人認為有實際效果,37%的人則認為大部分實踐與實習過于形式化,沒有得到實際效果。
在對用人單位的調查問卷中,60%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更重視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18%的用人單位表示他們以證書為硬性條件,8%的用人單位表示他們會看重平時成績。參與調查的用人單位認為目前大學生最缺乏的非專業素質是實踐能力。在就業難問題看法調研中,實踐能力的缺失也成為了所占比例最大的選項。由此可見,實踐能力一直被多數用人單位視為最重要的能力。
(4)考核與評價體系合理性方面
在對所在高校考核與評價體系是否合理的調查中,42%的人認為合理,58%的人則認為不合理。學校需要建立更加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以確保其培養高質量人才目標的實現。針對應構建怎樣的考評體系一題,40%的學生認為完善的考評體系應多元化,33%認為應更注重綜合素質的考核,分別為14%和13%的人認為應更注重平時成績和結合專業特點增加主觀題目的比例。由此推斷,學生對于目前采用較多的較多注重期末成績的考評體系感到非常不滿意。因此,完善各個課程的考評方案也迫在眉睫。
二、分析與評價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存在核心競爭力缺乏,環境競爭力影響加大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理念陳舊;高校未能建立系統的學生發展指導體系,對學業指導不足,就業指導趨于形式化,忽視學生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指導;課程結構有待優化,專業課所占比例過高,實踐內容不足,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較少,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比較單一,評價體系不健全;校園文化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活動多但層次不夠高;大學生自身發展意識不強,發展動力不足,自身能力結構不均衡。針對以上問題學校以及大學生本身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提高英語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
(一)從高校角度分析英語專業學生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措施
第一,高校應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重視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嚴格處理實踐課程走過場現象。第二,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入學起全程跟蹤,將職業規劃工作貫徹始終。第三,強化就業指導工作。引入專業指導隊伍;組織建立專業校園就業信息平臺;建立就業跟蹤和反饋機制,給予初次選擇工作失敗者再次選擇機會。第四,重視心理輔導和素質拓展。建立系統化心理輔導體系,分設校級心理輔導機構——院級心理輔導機構——班級設置以寢室為單位的輔導機構,由寢室長落實輔導;設立網絡、電話、郵件及實地輔導等多種輔導方式并做好預防工作。第五,優化課程設置。適當增加綜合課程,強化綜合素質。第六,改革考核及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除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外還應注重對道德水平、身體素質、實踐及創新能力的考察評定;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由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自身綜合評定;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重,細化課程考核標準;試卷設計上,注重考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開放題型、主觀試題所占的比重,充分考察其創造性及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從學生角度分析英語專業畢業生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措施
學生首先要明確目標,及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其次,應及時了解專業發展趨勢,合理定位自我,樹立正確就業觀。要學會腳踏實地,切勿在剛剛步入職場就好高騖遠,一味追求高額薪金和優越的工作環境。此外,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淡薄制約著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英語專業學生不僅應了解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理念,還應將其納入未來自體發展的培養藍本。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不被淘汰,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施煒.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結構分析[J].江蘇高教,2010,(2).
[2]莫再樹,劉正光.成于專業中,強于專業外[J].中國外語,2011,(1).
[3]王瓊.提升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