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也應順應各方面形勢的變化,改變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堅持人本主義理念,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主體性和發展權利,理清關系,提高學生管理的實效性。
關鍵詞:人本主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0-0328-02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學校規模越來越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以“工學結合”為主要特點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卻未能跟上各種形勢的變化,固守原有模式。基于人本主義的視角,人本主義理念著眼于“以人為本”,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著借鑒意義,有利于提高當前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缺乏時代性
隨著對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深入,隨著社會經濟需求的不斷變化,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并以其職業性的突出特點滿足了市場的需求,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升格而來,多年管理歷史的沉淀導致學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著中專學校管理的思維方式;同時,高職院校又具有一種高校情結,往往會將普通本科院校的一些做法作為自己工作的標尺,缺乏對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管理的本質認識,未能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
(二)管理目標缺乏一致性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對象是高職學生,其管理目標應該圍繞高職學生的特點來設定,通過學生管理使高職學生的發展達到一個目標水平。而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各個部門的管理者、輔導員常常忙于事務性工作,缺乏對高職學生工作的認真思考,教務處、學生處等各個管理部門都根據部門的需要和工作便利來制定管理目標,沒有從整體上來考慮各項管理措施和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未形成學校教育的合力,使學生不知所措。
(三)管理隊伍缺乏穩定性
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歷史不長,高職的學生管理者對高職學生管理的規律還正處于摸索階段。很多高職院校是近十年才模仿普通高校設置以輔導員為主體的學生工作隊伍,招聘應屆畢業生擔任。年輕的輔導員們由于缺乏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高職教育本質的認識,又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只能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我國高職教育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業務能力強的優秀輔導員往往在短期就被提拔或選派到其他崗位,學生工作隊伍的不穩定性不利于對高職學生工作的系統研究,也不利于形成有序有梯隊的學生工作隊伍。
(四)管理方法缺乏適切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與普通高校大學生不同的特征,存在自律性相對較弱、學習動機相對較弱等問題,無形中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需要學生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了及時完成任務,學生管理者仍然喜歡采用簡單的行政命令手段,通過“管、控、壓”的方式方法對待學生,缺乏民主管理和激勵措施,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個性指導,沒有人去關注工作是否到位、管理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進步、管理目標是否達到。新時期的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依靠簡單粗暴的命令手段已經不再可能達到以前的效果。
二、人本主義理念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啟示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對象是高職學生,學校因學生而設立,學生才是學校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理由。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應該吸取人本主義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這是高職教育的本質要求。
(一)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管理理念的基石
人本主義理念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只有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滿足,進而促進學習,達到目的。一切教育措施及其執行者,都必須為主體著想,必須對學生有利。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得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要尊重和重視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對象,消除“高職生=差生”的心理誤區,不管生源質量如何必須從內心接受學生,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中心思想,了解高職學生不同于普通本??粕奶攸c,針對其獨特性設計適合本校的學生管理模式,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提供服務,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管理的出發點和根本點。相對于普通高教的學生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弱,文明修養相對較差,再加上當前社會環境的迅速變化,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他們的自尊心更易受傷害,因而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更要在“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把尊重學生的人格作為出發點,使學生感到自己能夠被人重視,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自覺配合學校的各種管理措施,減少管理阻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個性化全面發展管理目標的依據
人本主義理念強調學生的個體性,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成長環境、智商、心理承受能力等。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客觀地選擇教育的方式方法。學校管理者的使命在于不斷發現學生的個性特征,并依據學生的個性心理規律促進他們實現社會化的同時,實現其個性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任何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我們強調學生個性發展的全面性,指的是全面發展的獨特個性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兩個方面。我們應立足于充分培養和發揮個性特長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目標的制定應該避免將學校、班級目標凌駕于個體目標之上的做法,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實際出發,依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制定多層次、多方位的發展目標和管理目標,培養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高職學生。
(三)尊重學生的平等權利——平等管理關系的核心
人本主義理念倡導對人格平等的追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近幾年教育界提出“教育要有服務意識”,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要我們教師要平等、公正、真心誠意地對待所有學生,相信每個學生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同樣應樹立平等意識,轉變原有的單向管理理念,學生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應是從屬、服從、壓制的關系,而應當是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管理人員應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合作關系,用心傾聽學生的觀點、見解,重視學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價值觀,能夠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學生管理人員只有擯棄專制的教育環境,創造和諧的環境,以寬容的胸懷對待每個學生,既欣賞他的優點,又容忍他的缺點,形成真誠、接受、理解的良好師生關系才是真正的民主關系的體現。建立共同協商的決策方式,多與學生溝通,建立開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管理關系。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自我管理方式的根本
人本主義理念認為人是復雜而主動的整體,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潛在需求,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實現傾向。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應該看到高職學生思想活躍、適應性較強、更加務實的優點,相信每個學生的成長需要,信任每個學生的成長能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學生創造成功機會。尤其是要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由于歷史、客觀條件等原因,在工作過程中,往往行政命令多于學生自主發揮和自我管理,很大程度限制了學生的自主發揮。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制和機構,如學生會、自律委員會、宿舍委員會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學生管理工作應依據人本主義的視角,明確樹立服務管理理念,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服務于教學中心工作,服務于社會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制定適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分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管理目標;尊重學生的平等權利,滿足學生的合理利益訴求,形成合作——對話——雙贏型的管理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動機,將學校的管理目標內化為學生自我成長的需求,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昱.當代西方人本主義教育思潮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學術交流,2006,(1):189—192.
[2]張桂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143—144.
[3]劉毓.以人為本: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55—56.
[4]謝芬芬.人本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22—26.
[5]靳潤奇,池衛東,王冬梅.論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6,(32):30—31.
[6]陳齊苗.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