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和實效性。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卻有諸多的因素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建設,如對輔導員工作重視不到位、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職業認同度較低、發展空間受限等。要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構建科學化的制度體系、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與發展方向等手段,逐步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科學化水平;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0-0348-02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和實效性。因此,輔導員要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職責,取得良好的績效,就必須要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一、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
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是指在輔導員工作理論和實踐中貫穿和體現的真理性、科學性[1]。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規律,不斷改進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促進工作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屬性。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科學的工作理念
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以學生為本”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就是要立足于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立足于保障學生的切身利益,立足于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科學構建輔導員工作內容,使輔導員工作規范化、科學化[2]。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發展和特殊需求,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養成教育和責任意識教育,將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以實踐為基礎,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應通過觀察、走訪、調查、談心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尋找特點,總結規律,從而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輔導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大學生思想活動和思想發展的規律、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規律,保證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3]。同時,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注新形勢下大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采取分類指導的方法,促進其自主、和諧、健康地發展。
(三)以制度為保障,促進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發展
制度科學與否直接決定行為結果是否科學。輔導員工作制度包括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準入機制、運行模式、績效考核、學習培訓、獎懲與晉升、轉崗與發展等各個方面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在新形勢下建立完整而科學的輔導員管理制度,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科學化的重要方面。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與實施,不僅能使輔導員個體獲得較強的專業素質,形成明確的專業發展方向,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輔導員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榮譽感,從而為更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普遍重教學科研,對輔導員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以顯性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員工作,相比較于教學和科研,其周期性長,短期內效果不明顯。許多高校只注重眼前,即學生在校就讀期間不出事即可,而沒能認識到輔導員工作對于學生長遠發展所具有的深層次影響,這就使得許多高校在輔導員工作問題上不重視,認為輔導員工作誰都能干,輔導員只不過是學生在校期間的“保姆”和“勤雜工”,嚴重削弱了輔導員在大學生做人、德育、修身、成才等方面的價值。認識不到位,輔導員的發展得不到保障,使得許多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找不到自身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從而對工作產生了極大的迷茫和困惑。一般在工作2~4年后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從而進入事業發展的瓶頸期[4]。
(二)專業結構不一,輔導員隊伍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以來,各高校為適應學生人數的變化,也相應地擴大了輔導員的隊伍規模。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了輔導員選聘的標準,其中一條是“具有相關的學科專業背景,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但在實際情況中,“具有相關學科專業背景”的人在輔導員隊伍中只占一小部分,相當一部分輔導員原來所學專業和輔導員工作并不相關甚至是毫不相關。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這就導致了一部分輔導員在參加工作之初的熱情漸漸褪去之后,開始面臨由于專業背景與工作內容不符而產生的后繼乏力的尷尬處境。尤其是近幾年來,各高校招聘輔導員的標準都提高到了研究生學歷,面對與學歷和學科專業不匹配的事務性工作,那些非相關學科專業背景的輔導員更容易對自己的工作現狀和發展規劃產生困惑,難以建立起專業認同和職業認同,使輔導員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一些輔導員紛紛通過深造或競聘轉往教學和行政崗謀求其他出路,無形中增加了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因素。
(三)工作內容煩瑣,實踐有余而理論提升不足
《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6條明確指出“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本、專科生一線專職輔導員的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崗位有限等多種原因,許多學校達不到這一比例甚至比例嚴重失衡。輔導員不得不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督導、就業指導、貧困生幫扶、心理輔導等多項工作內容,有的輔導員還要兼顧學院里的一些事務性工作,結果導致輔導員們對于自身的業務工作“樣樣都通”,卻“樣樣稀松”。有人曾笑言輔導員的工作就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回頭一看,啥也沒干”。雖是戲言,卻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當前輔導員的工作現狀。繁雜的工作內容不僅使輔導員難以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更使輔導員常年被繁雜的事務纏身,難以抽出時間或靜下心來進行經驗總結與理論提升,往往根據經驗辦事,大大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水平。
(四)職業認同度低,缺乏發展內驅力
輔導員工作發展內驅力是指輔導員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獲取職業成就感而不斷自我激勵、自我提升的一種內在自我驅動力。內驅力產生的前提是有機體的需要,具體到輔導員工作來說,發展內驅力的前提就是高度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成就感,而這恰恰是目前輔導員隊伍所欠缺的。重視程度不夠、工作內容煩瑣、發展方向不明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輔導員很難對自己的工作形成職業認同。同時,大部分高校輔導員的出路比較窄,只能通過競聘轉到管理崗或行政崗,而這些崗位往往數量有限,不能滿足輔導員隊伍發展和更新的需要。在晉升職稱上,輔導員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平時由于輔導員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花費在處理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上,因而很難靜下心來撰寫論文或者申報課題,職稱晉升往往成了難題。看不到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許多輔導員因而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激發自我提升和發展的內驅力就更加無從談起。
三、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途徑
(一)加強理論研究和學習,以科學的理論引領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
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把握工作規律,是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由之路[5]。只有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深入開展規律性問題研究,不斷提高運用規律的本領,才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注重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力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知識,圍繞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發揮學科交叉優勢,從跨學科的視角形成一批重大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為輔導員工作實踐奠定良好的理論支撐和思想基礎,從而真正實現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科學化。
(二)構建科學化的制度體系,形成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提升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需要構建科學化的制度體系。高校要從輔導員最關心、同輔導員利益聯系最密切的問題入手,充分協調校內各個部門的資源,制定政策措施,形成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同時,還要嚴格輔導員隊伍的“準入”機制和評估激勵機制,通過制度進一步規范輔導員的準入職責、崗位職責和認證程序;制定輔導員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定性與定量結合,為輔導員的獎懲激勵提供科學化的前提。此外,最好嘗試輔導員分級制,即根據輔導員的個人業績和現實工作表現,將他們分為直接與工資待遇掛鉤的不同級別,從而有意識地為輔導員的發展創造可上升的空間,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保證輔導員隊伍發展的穩定性和長期性。
(三)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開展多形式、多層面培訓,增強輔導員的榮譽感和職業理想
要始終明確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角色定位,既結合工作實際,又結合輔導員自身的學科背景、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進一步明確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領域,如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發展規劃、就業創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時,要針對輔導員主攻的專業化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門化的教育培訓,只有如此,才能使輔導員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樹立職業理想,爭做本領域中的專家化輔導員,從而增強輔導員的職業榮譽感,真正實現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
參考文獻:
[1]林天飛.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及路徑[J].輔導員新論,2011,(16).
[2]計永利,田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J].沈陽干部學刊,2010,12(3).
[3]郭漢軍.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探析[J].高校輔導員,2011,(4).
[4]童玉玲.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象透視:成因及干預措施[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6).
[5]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現場會上的講話[Z].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