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研究高州市香蕉施肥狀況,分析當地香蕉生產中施肥狀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指導高州市的香蕉施肥、提高香蕉產量、改善香蕉品質提供參考依據。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高州地區香蕉平均產量約為2 134.6kg/667m2,當地蕉農施用有機肥的比例約為91.3%,主要以干雞糞為主,但是有機肥的施用量相對較低,有機肥氮、磷、鉀的投入量為0.254、0.226、0.205kg/(株·a) ,化肥施用比例為100%,其中當地蕉農重施氮肥和磷肥,約2/3的農戶鉀肥施用量不足,個體之間施肥量及產量均存在較大差異,化肥氮、磷、鉀的平均投入量為0.433、0.224、0.508kg/(株·a)。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視化肥施用,有機肥的施用量不足,且肥料養分比例欠合理,建議增施鉀肥,將氮、鉀比例調整至1∶(1.2~1.3),同時注重有機肥與化肥的配合施用,發揮當地有機肥資源優勢建立綠色香蕉生產基地。
關鍵詞:香蕉;施肥狀況;調查問卷;高州
中圖分類號 S1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46-03
高州市位于粵西地區南部,毗鄰南海,屬于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目前全市的水果種植總面積為13萬hm2,以荔枝、龍眼、香蕉、橄欖為主要的水果生產品種,被譽為“全國水果第一市”[1]。高州市的香蕉種植已經有超過400a的歷史,目前全市的香蕉產量約60萬t,在當地的水果種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但當地香蕉施肥狀況缺乏科學的指導,通過本次的調查和分析,了解當地的施肥情況,結合調查數據,分析尋求適合當地的肥料施用方法,為充分發揮當地香蕉的種植優勢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方法 采用農戶抽樣調查的方式對高州市的香蕉種植戶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了高州市的相關鎮和村,包括謝雞鎮、謝雞云腳村、甘元村、青村、保華村,長坡鎮、長坡設教村等地。每鎮(村)隨機抽取3~5戶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3份,被調查的農戶在地理位置、產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調查內容 調查的內容包括:(1)種植的香蕉產量和栽培的方式;(2)施用有機肥、無機肥料的種類、施用時間、施肥用量以及施用的方法;(3)其他與施肥相關的問題。
1.3 化肥和有機肥養分的計算 農戶使用的無機肥料中N、P2O5、K2O養分含量的計算:肥料包裝袋上標識的量。有機肥料養分含量采用《中國有機肥料養分志》提供的相關數值進行計算。
1.4 調查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03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繪圖,DP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料施用狀況的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地香蕉種植戶施用的肥料以有機肥和復合肥為主。其中有機肥以干雞糞為主,化肥主要包括芬蘭、挪威等品牌復合肥和氯化鉀。根據香蕉的需肥特征調整施用不同養分含量的復合肥料。
在接受調查的23戶蕉農中,有21戶在種植過程中施用了有機肥料,占有效問卷的91.3%,這可能是與當地興旺的養殖業為其提供充足的有機肥料資源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農民對平衡施肥和用地、養地的重視。當地施用的有機肥料主要是干雞糞,部分蕉農在種植過程中也會施用花生餅肥和鮮雞糞等。有機肥氮、磷、鉀的投入量為0.254、0.226、0.205kg/(株·a),但不同的種植戶之間的有機肥用量存在較大的差異,氮、磷、鉀的變異系數分別為48.8%、49.6%和49.3%,變異系數偏高(表1)。
接受調查的蕉農在種植過程中施用的化肥主要以芬蘭及挪威等進口品牌復合肥料為主,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的34.8%和30.4%,以高氮型和高鉀型的肥料為主。化肥氮、磷、鉀的平均投入量為0.433、0.224、0.508kg/(株·a),個體用量的差異較有機肥更大,氮磷鉀變異系數為53.8%~63.2%,說明香蕉施肥量的隨意性較大,缺乏相對統一的指導標準(表1)。
調查數據顯示,高州市蕉農偏重施用無機化肥,施入有機態氮、磷、鉀與無機態養分的比值分別為0.587、1.009和0.404,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程要求,A級綠色產品生產中有機態養分與無機態的比值為1:1[3]。建議高州市蕉農按A級綠色產品要求,加大有機肥尤其是優質有機肥的投入,適量降低化肥的施用。適當增加有機肥料的施用量,不僅能夠提高香蕉的品質,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供肥供水能力。
2.2 肥料施用期的分析 香蕉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氮、磷、鉀養分需求的比例并不相同。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香蕉施肥的重要時期為花芽分化期及抽蕾前期,這個時期施肥的質量決定了香蕉的產量和品質[4]。高州地區香蕉生產多采用反季節種植模式,調查結果表明當地蕉農主要憑經驗來確定施肥時期,缺乏相應的科學依據。蕉農判斷施肥時期的標準主要有2種:一種是根據香蕉的生長狀況,主要以株高為依據,平均每年施肥次數超過10次;另一種是根據香蕉的種植時間來確定施肥的用量和肥料的品種,施肥頻率相對較低。調查中超過73.9%的蕉農采用的是以農歷月份為施肥依據,這種施肥方式雖然減少了施肥次數,但是香蕉生長發育受溫度和季節的影響更為明顯,遭遇異常天氣時施肥效果大打折扣,單憑經驗施用肥料無法充分滿足香蕉在不同生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從而導致香蕉產量、品質和上市時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5]。
2.3 香蕉產量與施肥量的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地香蕉單位面積產量的差異較大,產量為1 200~3 375kg/667m2,平均產量為2 134.6kg/667m2,接受調查的蕉農中產量達3 000kg/667m2以上只有2戶,變異系數為22.4%,產量仍有較大上升空間。高州地區每667m2土地氮、磷、鉀的施用量(純量)分別約為83.1kg、54.2kg和86.4kg,三者的比值為1:0.66:1.04。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當香蕉的氮、磷、鉀肥的667m2施用量達到70kg、14kg和90kg水平時即可達到優質高產的效果[6]。調查結果顯示,高州地區分別有69.6%的蕉農每667m2土地氮肥施用量高于70kg,95.7%的蕉農每667m2磷肥用量高于14kg,34.8%鉀肥用量高于90kg。高州地區香蕉的氮磷量水平過高,尤其是磷用量嚴重超標,鉀肥施用水平偏低。高州地區土壤pH為5.0~6.5,屬于較典型的酸性土壤,施入到土壤中的磷較容易被土壤固定[7],由于較長時間施用15-15-15均衡型的復合肥導致土壤中磷含量較高,而且過度地施用磷肥會降低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的活性,進而影響到香蕉的品質。香蕉是典型的喜鉀作物,鉀肥的施入量不足會影響香蕉中淀粉等物質的合成,直接影響香蕉的產量和品質[8]。綜上所述,施用肥料中氮、磷、鉀3種營養元素的比例失衡是香蕉難以高產的主要原因,改善氮磷鉀三要素的施用配比,科學合理施肥,是使香蕉增產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結論與討論
合理配合施用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能有效提高香蕉的產量和品質。高州市蕉農在香蕉種植過程中偏重化肥的施用,有機肥的施用量較少,氮磷過量,鉀肥施用不足,多憑經驗施肥,施肥用量及氮磷鉀比例的隨意性較大,香蕉產量浮動范圍較大,產業優勢表現并不明顯。
當地有豐富的有機肥資源,可以考慮按綠色食品生產要求建立綠色香蕉生產基地,這樣更有利于提高香蕉品質及效益。由于受認識水平所限,蕉農往往難以自行對肥料中氮磷鉀用量及比例進行合理調配,需要政府職能和技術部門建立規范的施用技術規程,并對蕉農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的生產管理水平,建議調整氮鉀比例為1:(1.2~1.3),適量減少氮肥用量,可通過減少15-15-15復合肥施用量并增施鉀肥來調整氮鉀比例。由于鉀肥成本相對較高,可以加大有機肥尤其是優質有機肥的投入,根據土壤鉀肥狀況適當調整其基肥、追肥的時間和分配比例。根據香蕉長勢(葉片數和假莖高度)施肥,常規肥料施肥頻率以15~30d施一次肥為宜;此外,根據當地土壤中微量肥力水平補充中微量元素,特別是鎂、硼等。
參考文獻
[1]逄玉萬,張政勤,羅文賤,等.高州市種植業發展狀況探討[J].廣東農業科學,2008(8): 216-218.
[2]逄玉萬,張政勤,羅文賤,等.高州市近年用肥習慣調查與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9(7): 109-111.
[3]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NY/T750-2003,綠色食品標準[S].1995.
[4]周修沖,梁孝衍.香蕉的氮磷鉀營養特性及其平衡施肥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1993(6): 25-28.
[5]鄭文法.香蕉N、P、K養分需求規律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1): 82-84.
[6]周志華.香蕉優質高產種植技術及發展對策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14): 40-41.
[7]張新明,王建武,樊小林,等.民眾鎮香蕉園土壤肥力及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J].福建果樹,2004(4): 13-15.
[8]楊苞梅,李進權,姚麗賢,等.鉀鈣鎂營養對香蕉產量、品質及貯藏性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2): 290-294.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