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茶是中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被譽為“油中珍品”。近年來,建寧縣油茶產業發展較快,但從整體看,油茶產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力度不夠,存在樹齡老化,單位面積產量低,經營粗放,加工利用率低,產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針對油茶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油茶;產業;現狀;對策;建寧縣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49-02
建寧縣是福建省油茶發展重點縣之一,全縣既有品質優良的油茶品種,又有油茶加工的社會基礎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油茶產業,不但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壯大和農民增收,而且還有利于國土生態安全,對建寧山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油茶產業現狀
1.1 油茶林分布情況 建寧縣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丘陵與低山之間,遍布全縣5鄉4鎮。現有油茶林面積2 910hm2,占全縣經濟林面積的17%。全縣鄉鎮油茶林面積最大的鄉鎮面積超過953hm2,最小的鄉鎮僅24hm2。可見,各鄉鎮油茶林發展不平衡。
1.2 油茶產量與產值情況 建寧縣10a以上生的油茶林面積2 277hm2,占現有油茶林面積的78.2%。2009-2013年新植油茶品種面積633hm2,占現有油茶林面積的21.8%。目前全縣年產油茶籽穩定在1 100t左右,年總產值約4 000萬元。
1.3 油茶加工情況 早期建寧縣油茶加工處于低水平粗加工階段,以農村小作坊式的傳統工藝,粗榨生產毛油為主,多為自產自銷,缺少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資源浪費嚴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茶油保健作用的逐步認識,其深、精加工被重視。創建于1998年的建寧蓮蓉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引進了一條油茶籽物理低溫冷榨生產線,年生產毛油700t、國家一級茶籽油600t,年銷售額5 000多萬元。
1.4 油茶產業化經營情況 建寧縣油茶產業在政策扶持和市場茶油價格的提升下,大部分林農經營油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近些年,建寧縣從外地引進多個油茶優良無性系品種,種植面積達633hm2。改造低產林油茶面積1 067hm2,新建優良無性系采穗圃13hm2,培育油茶芽苗嫁砧嫁接苗240萬株。
2009年建寧縣成立了首家“天一油茶專業合作社”,從事油茶優良新品種的引種試種、苗木銷售、基地建設。建寧蓮蓉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銷售延伸到廣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東等地區,其在全國各地的銷售經銷點發展到20多個,人員達40多人。
2 存在問題
2.1 對發展油茶意義認識不夠,信心不足 由于受市場茶油價格幾經波折起落的影響,一些林農習慣把油茶當作是“低產量、低效益”來認識。認為新植油茶投資大,周期性長,見效慢,經濟價值不高,沒有看到高產油茶的巨大潛力,沒有認識到油茶深加工、綜合利用產品的巨大產業鏈和廣闊市場空間,沒有認識到油茶林的生態防護效益,因而對發展油茶缺乏信心。
2.2 經營管理粗放,產量低 一些地方由于經營管理粗放,在現有的油茶林中,很少墾復、施肥、修剪,大都停留在“人種天養或天種天養”的原始狀態,導致地力衰退,雜草叢生,樹林老化,樹體結構差,林地衛生不良,病蟲害發生率高,油茶“花而不結”或大量落花落果,產量低。
2.3 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力度不夠 油茶種苗、栽培技術、經營管理的科技成果沒有很好地得到推廣應用,一些地方仍然采用常規造林方法來營造油茶林,不少林農不懂油茶整形修剪。高產優質油茶新品種推廣使用力度不夠,較多林農的油茶苗木沒有經過定點采穗、定點育苗、定向供應,甚至把實生苗當作嫁接苗用于造林。
2.4 經營投入資金不足 油茶為經濟油料林樹種,只有高投入才有高產出。新造油茶林及更新改造油茶林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667m2投資在1 500元以上,而對于新造油茶林,在第4年才開始結少量果實,在9a后才進入投資回收。由于投資回收期長,盡管財政每年對發展油茶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對于經濟落后地方,一般林農也難以承受,致使油茶產業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
2.5 油茶綜合加工利用率低,產業鏈延伸不足 建寧縣的油茶加工產品,目前主要集中在一般食用茶油上,在高級保健茶油煉制、化妝品茶油的開發、茶皂素的提取、茶殼的綜合利用等技術工藝上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對茶枯、茶殼的利用基本上停留在菌類栽培、制取有機肥等方面,精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極少。雖然建寧蓮蓉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對茶殼、茶枯的衍生產品進行開發生產,但在產品的品種、質量、市場占有率等與其他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當地尚未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3 發展油茶產業對策
3.1 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林農對發展油茶產業的信心 建寧縣油茶產業發展要以企業、合作社為依托,以示范促帶動作用。在廣大林農中樹立種植油茶高產、高效的典型,提高他們對油茶增產增效的認識,做到“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就是組織鄉村干部、油茶種植大戶、有意向發展油茶的群眾,到周邊油茶產業發展較快較好的省份參觀學習,樹立種植油茶的信心和決心;請進來就是邀請專家、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和技術指導,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
3.2 加強科技支撐力度,提高油茶經營的科技水平 要加強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林科院、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高等院校合作,加快高產、穩產優良品種的選育和引進,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和充實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科技隊伍,發揮林業科技網絡作用,加強科技培訓和科技服務,提高林農油茶種植,經營管理,油茶低產林改造的科學技術水平。建立一支熟練油茶育苗專業技術隊伍,以滿足種植戶的種苗供應。
3.3 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把油茶產業做強做大 油茶產業是一種長效的投資項目,由于前期投資量較大,資金投入問題是油茶發展的主要障礙。為此,政府一是要設立發展油茶產業的專項資金,對油茶優良種苗繁育基地、優良新產品的研發、油茶豐產示范林以及企業辦基地和真抓實干的油茶種植大戶給予補助和獎勵。二是要協調金融系統在油茶農戶的小額貸款方面給予方便,簡化貸款手續,允許使用林權證抵押貸款用于油茶造林。三是要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農業綜合開發,良種繁育基地,優良農產品開發等項目資金。四是要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進社會資金,鼓勵企業家或社會資金投入油茶產業。
3.4 龍頭帶動、市場引導,創新油茶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只有龍頭企業的帶動才能確保油茶產業的持續發展,才能給林農經營油茶吃下定心丸。建寧縣由于油茶加工還比較薄弱,要提升建寧縣油茶產業的發展后勁,政府不僅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還要全力培植和打造油茶龍頭企業,要支持和引導企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油茶基地。要打造油茶知名品牌,特別要打造具有建寧縣優良傳統和特色的品牌,依靠品牌效應,拓展油茶產品市場。
3.5 加強對現有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和病蟲害防治 運用科技成果改造利用好現有油茶林,是迅速提高油茶林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措施。
3.5.1 現有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 一是林地清理。伐除油茶林內雜灌、雜草和混生的喬木、經濟林樹種,挖掉老殘及病弱油茶樹;二是伐密補稀。對林中過密的地方進行疏伐,挖去劣樹種和老殘樹,稀疏的地方補植良種苗木,形成合理密度;三是修枝整形。一般在油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發前修剪。剪密留稀,去弱留強,弱樹重剪,強樹輕剪,大年重剪,小年輕剪;四是深挖墾復。采取冬春深挖,夏季淺鋤,三年一深墾,一年一中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五是合理施肥。在油茶每年抽梢前、幼果生長期和采果后結合中耕除草施肥,施肥以土雜肥、有機肥為主,適當補充化肥。冬季以有機肥為主,春夏以速效肥為主;六是采取套種或更新改造。利用油茶苗期稍能耐陰的生物學特點,對低產劣株采取林下造林進行換種改造;七是高接換冠,改良品種。對林相整齊生長良好的油茶林可采用劣植株高接換優的辦法來改良。利用原有油茶樹的一級主枝為砧枝,在夏季,選擇優良品種接穗,采用切接法,分期分批地進行高接換種。
3.5.2 油茶病蟲害防治 建寧縣油茶林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煙煤病,主要蟲害有蛀莖蟲、茶梢蛾、天牛、象鼻蟲、蟻蟆、茶毛蟲、金龜子葉蜂。油茶病害防治必須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措施上,一是加強撫育管理,改善生態環境。通過修剪整枝,促進林地通風透光、及時除去病枝并燒毀、結合冬季墾復,殺死越冬蛹;二是要保護好瓢蟲、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開展生物防治;三是進行化學藥物防治,以達最佳效果。利用科技力量來提高油茶的產量與質量,使山區林農真正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徐水泉,陳寶發,姚炳文,等.建寧縣油茶發展情況調查[J].紅土地調查研究,2011(9):25-26.
[2]陳進文.云霄縣油茶產業發展對策探討[J].福建林業勘察設計,2009(2):129-130.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