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肥東縣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的經驗和做法,以及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為進一步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企合作;配方肥;做法;成效
中圖分類號 S1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61-02
肥東居皖中腹地,地處江淮之間,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全縣總面積2 206km2,轄18個鄉鎮、331個村(居、社區),現有肥東經濟開發區、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安徽合肥商貿物流開發區。全縣耕地面積7.99萬hm2,人口108.7萬,其中農業人口94萬,縣內交通便捷,物產豐富,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和優質油菜生產基地縣。2005年被列為農業部第一批測土配方肥施肥資金補貼試點縣,已連續2a被確定為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示范縣。
1 主要工作和方法
為切實解決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整建制入戶到田,擴大配方肥推廣應用面積,全面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縣創建工作,著力在強化政府主導,樹立典型示范,加強培訓指導,推進企業參與,創新推廣機制等方面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1.1 強化宣傳培訓,普及測土施肥技術 緊緊抓住春耕備耕和秋冬種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現代傳媒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測土配方施肥宣傳活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立體宣傳態勢。結合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糧油高產創建等組織農技人員深入鄉村,整鄉、整村開展進村入戶培訓和指導服務,直接培訓農民約12 000人次,印制宣傳臺歷2萬份、宣傳圍裙7 000條,在縣域主干道沿線布置測土配方施肥宣傳標語、墻體廣告150條幅,建立宣傳漫畫展板100幅,在村民集中活動的場所,建立村級測土配方施肥宣傳欄331個,將配方信息、施肥指導意見、村域土壤養分豐缺狀況及時上墻公布,引導農民正確選肥、合理用肥、科學施肥。測土配方施肥在村級基本實現了“五個一”覆蓋,即建立一塊村級宣傳欄、培育一名村級技術指導員、指導一個科技示范戶、創建一個村級示范方、每年舉辦一期技術培訓班。
1.2 注重示范引導,助推配方肥下田 遵循“集中成片、注重實效、示范帶動”的原則,將在建的農業項目打捆實施,集中力量抓大片,培育典型示范大戶,在交通干道沿線,廣泛建立試驗田、展示片和示范方,展示配方施肥的增產效果。發揮農業部門職能作用,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生產主體與配方肥合作企業直接對接,為200多個承包面積在6.67hm2以上的種糧大戶,開展個性化測土供肥服務,實施面積約0.67萬hm2。實行政府主導,高產創建示范區域實行統配統測統供統施,在石塘闞東、店埠群力、包公王集等10個高產創建核心區域開展配方肥補貼。農企聯動,組織不同企業開展配方肥同田對比展示,檢驗和展示各個企業配方肥的質量和增產效果。通過示范引導和技術指導,全面展示測土配方施肥增產效果,帶動農民大面積施用配方肥料。
1.3 發布施肥配方,開展送肥下鄉活動 圍繞主導農作物研制13區域配方和施肥指導意見,利用不同的平臺進行發布,引導更多的肥料企業參與生產、銷售。遴選認定了6家企業為我縣配方肥推廣農企合作企業,積極推進農企合作、促進配方肥產銷對接。制定《肥東縣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實施方案》,召開了全縣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啟動會。在春、秋農業生產用肥關鍵季節,以幾個村民組和整個行政村為單位,確定配方肥供肥企業,開展送肥下鄉活動,形成幾個村整建制覆蓋,如石塘鎮聯建村、闞東村,梁園鎮的新河村等一次性就供肥80多t。通過政府牽線搭橋,企業訂單生產,技術部門跟蹤指導服務,進一步提高企業供肥和農民用肥的積極性,全縣整建制推廣配方肥用量占基施化肥比例70%以上。
1.4 構建產銷體系,提升技術服務水平 配方肥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物化載體,我們充分發揮肥料企業在推廣配方肥的市場主體作用,著重在構建配方肥產銷網絡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在全縣各集鎮、重點村居和農民用肥的集中地帶建立配方肥銷售網點250家,占全縣肥料銷售網點65%以上。網點布局合理,并統一進行掛牌、配建測土配方施肥宣傳欄。縣土肥部門負責制定發布區域配方,肥料生產企業負責按方組織生產,連鎖配送到各肥料銷售網點,最大限度方便農民直接選肥購肥。開發建立縣域測土配方施肥觸摸屏查詢系統,并優先安置在配方肥銷售量大、經銷商服務好、信譽高的鄉村配方肥經銷網點。同時還在肥東縣政府門戶網站上開通了測土配方施肥WebGis網絡查詢系統,大大方便基層技術人員和經銷商幫助農民查詢土壤養分、地力等級、區域施肥、精準施肥等信息,暢通了技術成果應用渠道。
1.5 夯實基礎工作,增強項目實施后勁 通過大量的田間試驗示范,進一步修正和優化肥料配方,完善大宗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逐步建立經濟作物施肥指標體系。2012年秋季以來先后實施了各類作物“2+X”田間肥效試驗、配方驗證試驗、微肥效果試驗和控釋肥試驗20個,采集并分析土壤樣品1 100個,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表2 000余份,分析檢測約15 200項次。2012年縣土壤肥料化驗室順利通過計量認證和資質認證,并獲得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驗室”榮譽稱號。
2 主要措施
2.1 強化組織領導,為測土配方施肥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 自項目實施以來,各級領導非常重視配方肥推廣工作,縣委楊宏星書記多次親自過問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縣政府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的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領導組,不定期對項目實施工作進行督查、調度和指導,并把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納入鄉鎮農業工作年終目標考核任務范圍。縣財政納入財政預算,每年都撥付一定的配套資金專門用于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2 強化教推研協作,為測土配方施肥提供技術支撐 在配方研制、專家施肥系統研發,成果集成利用和工作模式探索等方面積極依托安徽農業大學、省土肥總站、省農科院土肥所等教學、科研、推廣等單位技術優勢,上下聯動、協作攻關,為整建制推進提供技術支撐。
2.3 強化配方肥質量監管,為配方肥推廣凈化市場環境 通過建立產品生產流通檔案,做好各個環節的記錄,保障了配方肥質量。在用肥高峰時期重點對本轄區內生產、銷售和使用的配方肥進行監督檢查和質量抽查。對農企合作企業生產銷售的配方肥抽檢不合格的,取消農企合作企業資格,并依法進行查處。加強配方肥標識管理,配方肥包裝上要求統一標識“配方肥料”字樣,嚴禁跨區域、跨作物銷售配方肥。
2.4 強化績效獎懲,為配方肥推廣建立考核機制 縣農委專門制定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工作績效考核辦法,開展配方肥推廣績效管理。每年底對石塘、店埠等7個區域中心站和18個鄉鎮等25個實施單位配方肥推廣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根據考評結果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對農企合作企業配方肥生產、供應、服務情況等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確定縣級農企合作企業資格的參考依據。
3 工作成效
3.1 社會效益 通過大力推進配方施肥技術到戶、配方肥施用到田,提升了農民科學施肥技術水平。項目實施以來,農民科學施肥意識明顯增強,施肥方式有了明顯改進,全縣肥料結構不斷優化,配方肥市場占有率逐年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3.2 生態效益 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6萬hm2,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整縣推進。推廣配方肥4.8萬t,應用面積10萬hm2次,減少不合理施肥0.55萬t(折純),化肥利用率明顯提高,氮、磷、鉀肥料施用結構更加合理,實現了控氮、穩磷、增鉀的施肥目標,有效地減緩了因施肥造成的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
3.3 經濟效益 調查顯示,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民習慣施肥相比,主要農作物小麥平均每667m2增產28kg,減少氮肥1.1kg(折純),增加磷肥0.5kg,增加鉀肥1.2kg;油菜平均每667m2增產15kg,減少氮肥1.1kg,減少磷肥0.4kg,增加鉀肥0.5kg;水稻平均每667m2增產25kg,667m2減少氮肥0.9kg,減少磷肥0.7kg/667m2,增加鉀肥0.6kg/667m2。667m2均節本增收約46.5元,累計節本增效11 160萬元。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