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延平區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現狀、分布及保護對策進行分析,茫蕩山周圍和金鳳山周圍應作為延平區國家保護珍稀植物保護工作的重點區域,并以加強原地保護為重點工作。
關鍵詞:國家保護珍稀植物;保護對策;重點區域;延平區
中圖分類號 S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72-03
延平區地處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自然環境類型復雜,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區有維管束植物185科713屬1 575種(含77變種,6亞種,2栽培變種,1變種),是福建省生物多樣性較豐富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受到較為嚴重威脅的地區之一。根據1995年延平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和2001年延平區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2010年極小種群調查,分布于延平區境內有國家Ⅰ級野生植物4種,國家Ⅱ級野生植物17種。根據已有的調查資料分析,珍稀植物的群落日漸萎縮,因此,珍稀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延平區天然林保護的重點。通過對延平區國家保護的野生植物進行現狀、分布及保護對策分析,對延平區天然林保護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 延平區珍稀瀕危植物的現狀
1.1 珍稀植物現狀分析 根據調查資料,延平區境內有國家Ⅰ級野生植物4種: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樂樹、四川蘇鐵;國家Ⅱ級野生植物17種:金毛狗、粗齒桫欏、黑桫欏、剌桫欏、福建柏、香榧、半楓荷、香樟、閩楠、浙江楠、花櫚木、毛紅椿、喜樹、香果樹、傘花木、長序榆。
1.1.1 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Lemee et Levl)L.K FU et N Li) 紅豆杉科常綠喬木,是我國特有的瀕危種,是新生代第三紀殘存的孑遺裸子植物。南方紅豆杉是珍貴的用材樹種,木材紋理直,結構細,耐水濕,顏色美觀,是水利工程、高級家具和工藝品的優良用材。邊材淡黃褐色,心材桔紅色,浸泡后可提取紅色染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潤滑油。成熟時,假種皮紅色如珍珠,樹形優美,四季常綠,是優良的庭園觀賞樹種。莖皮、嫩枝和針葉含有雙萜類化合物—紫杉醇,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特效抗癌新藥,這使得南方紅豆杉更是身價百倍,此外,對研究植物地理也有一定價值。南方紅豆杉在延平區各鄉鎮均有少量分布,散生于延平區溝谷、鄉村水尾、毛竹林中。
1.1.2 銀杏(Ginkgo biloba Linn) 裸子植物銀杏科銀杏屬植物,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深縱裂,大枝近輪生,葉扇形,頂端寬,邊緣波狀,在萌芽枝及幼樹之葉的中央淺裂為二,基部楔形。銀杏樹干通直,樹形優美,春葉嫩綠,秋季鮮黃,常作為庭園和“四旁”綠化樹種。其木材輕軟,富彈性,易加工,有光澤,不易開裂反撓,可供建筑、雕刻、繪圖板及室內裝飾等用。種子俗稱“白果”,可供食用,亦可入藥,有潤肺益氣、定喘咳、利尿等功效,但多食易中毒。葉及外種皮可作藥用及農藥。銀杏在延平區各鄉鎮均有少量分布,但僅見于鄉村水尾。
1.1.3 鐘萼木(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鐘萼木科落葉大喬木,稀有種,為我國亞熱帶地區所特有,僅零散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的毛竹林中。鐘萼木是我國古老的單種屬植物,對闡明被子植物的起源、進化以及我國古地理的變遷等具有科學價值。
1.1.4 四川蘇鐵(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 蘇鐵科常綠植物,呈棕櫚狀。樹干高達1~2m,圓柱形。分布于原東坑(現劃為4個辦事處)、保護區,生于山谷溪澗邊。
1.1.5 金毛狗(Cibotium baro metz (L)J Sm) 蚌殼蕨科大型陸生蕨類。根狀莖含淀粉30%左右,可釀酒,又可供藥用,有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利尿通淋等功效。根狀莖和葉柄基部的金黃色長柔毛可用于外傷止血和織地毯。另有見根狀莖制成工藝品出售。在全區各鄉鎮均有分布,多見于延平區海拔850m以下的天然林中。
1.1.6 粗齒桫欏(Gynnosphaera hancockii (Copl)Ching) 桫欏科樹形蕨類。主干高0.6~1.5m,葉簇生于主干頂部。葉柄褐色。漸危種。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的天然林。
1.1.7 黑桫欏(Gymnosp haera podophylla (Hook)copel) 桫欏科樹形蕨類。主干直立,高達1~3m,漸危種,分布茫蕩鎮、保護區的天然林中。
1.1.8 剌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HooktTryon) 桫欏科樹形蕨類。主干直立,高達1~4m,葉簇生于主干頂部。漸危種,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內,只見小溪邊。
1.1.9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Henry etTthomas) 柏科常綠喬木,是主產我國的單種屬植物,稀有種,優良用材樹種,邊材淡紅褐色,心材深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致輕軟,堅韌有彈性,花紋美觀,耐腐力強,有香氣,是建筑、橋梁、家具、裝飾的良材。樹干通直,生長快,已廣泛選作亞熱帶低山至中山的造林樹種。樹姿優美,鱗葉寬扁濃綠,是南方理想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在研究柏科植物系統發育方面有科學意義。分布于塔前鎮、茫蕩鎮、南山鎮、洋后鎮、樟湖鎮、保護區。延平區內以毛竹林和天然闊葉樹中有少量分布。
1.1.10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 紅豆杉科常綠喬木,高10~20m,分布于塔前鎮、茫蕩鎮、保護區。零星分布于林緣、毛竹林、溪邊或路邊。是優良的用材樹種,邊材白色,心材黃色,紋理直,結構細,硬度適中,有香氣,不開裂,耐水濕,是建筑、造船、橋梁、家具良材。種子炒熟可食,為著名的干果,也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假種皮和葉可提取香榧油。
1.1.11 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 var fulkienensis chang) 金縷梅科常綠喬木,高15~20m,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零散分布于溝谷林緣、溪邊密林中。稀有種,為中國特有,有楓香樹屬和蕈樹屬兩屬間的綜合特征,對于研究金縷梅科的系統發育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其木材材質優良,旋刨性能良好,可制作旋刨制品。根、莖及枝入藥,有祛濕、舒筋活血之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1.1.12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 樟科常綠喬木,屬于漸危種。木材黃褐色,芳香,有光澤,紋理細致美麗,耐腐防蛀,耐水濕,是造船、建筑、家具、雕刻、樂器、工藝品等的高級用材。全體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是醫藥、化工、香料和國防化學工業等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此外,還常見作為造林樹種、行道樹和園林觀賞樹栽培。由于用途廣泛,經濟價值大,破壞嚴重,目前野生大樹、母樹已極其稀少。分布于延平區各鄉鎮,區內見于鄉村水尾、天然林中。
1.1.13 閩楠(Phoebe boumei (Hemsl)Yang) 樟科常綠喬木,屬于漸危種,是名貴的用材樹種,木材黃褐色,材質堅韌細致,紋理美觀,有光澤,有香氣,防潮抗腐,久不變質變形,是上等建筑高級家具、雕刻等良材。樹干通直,枝葉雅致清秀,適于庭園種植。因材質優良,野生資源遭人為過度采伐。延平區各鄉鎮均有分布,見于鄉村水尾、天然林中。
1.1.14 浙江楠(Phoeben chekiangensis C.B. Shang) 樟科常綠喬木,屬于漸危種,高達20m,分布于茫蕩鎮、來舟鎮、保護區,生于常綠闊葉林中。
1.1.15 花櫚木(Onnosia henryi prain) 豆科(蝶形花亞科)常綠小喬木,屬于漸危種。邊材黃白色,心材桔紅色,干后深栗褐色,花紋美麗,材質堅韌細致,木紋絢麗,耐腐耐磨耐用,是上等家具、工藝、雕刻、特種裝飾和鑲嵌等的名貴用材。種子艷紅光亮,久藏如故,可作贈品和裝飾品。樹姿優美,是良好的庭院觀賞樹種。分布于塔前鎮、茫蕩鎮、保護區。
1.1.16 毛紅椿(Toona ciliata Roetm var pubeacens (Franch) Hand-Mazz) 楝科大喬木,產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福建。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
1.1.17 喜樹(Camtotheca acuminata Decne) 藍果樹科(珙桐科)落葉喬木,是我國特產單種屬植物。材質輕軟,可供板料、造紙和家具用。根皮和果有毒,含喜樹堿,有抗癌作用,對淋巴性白血病、胃癌有療效。樹姿優美,常栽為行道樹。分布于茫蕩鎮、保護區。
1.1.18 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茜草科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m,稀有種。香果樹是我國亞熱帶中山或低山地帶所特有;分布于茫蕩鎮、來舟鎮、保護區,多系零散生長。香果樹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對研究茜草科的系統發育和我國南部、西南部的植物區系均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晒┯^賞,栽植于大草坪、風景林地或作行道樹,是優良的城市綠化樹種。
1.1.19 傘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Levl)Rehd et Hand-Mazz) 無患子科單種屬植物,為我國特有。喬木,高達20m,分布于塔前、東坑、來舟、保護區等地,生于密林中。
1.1.20 長序榆(Ulmus elmgata L、K、 Fu,et C 、S、Ding) 榆科,落葉喬木,產于南平,分布于來舟鎮、保護區。
1.2 珍稀植物組成統計 延平區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初步統計有21種(表1),隸屬于15科18屬,其中蕨類植物2科3屬4種,裸子植物4科5屬5種,被子植物9科10屬12種。
在表1中,在同一科中含2種以上珍稀植物的有4個科,占延平區國家保護珍稀植物總科數的26.7%,即桫欏科3種、紅豆杉科2種、樟科3種、豆科2種。單種的科有11科,占73.3%,由此可以看出延平區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單種科比例高的特點。
1.3 珍稀植物分布狀況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延平區國家保護珍稀植物主要集中地為茫蕩山自然保護區,21種珍稀植物均有分布,珍稀植物分布18種的有茫蕩鎮,分布11個有塔前,分布7個的有來舟、東坑2個鎮,分布6種的有大橫、南山、洋后、樟湖4個鄉鎮。其余8個鄉鎮僅有5種分布(王臺、峽陽、西芹、夏道、爐下、太平、赤門、巨口)。
2 珍稀植物的保護對策
植物出現瀕危的原因是多樣的、綜合的,既有外來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又有自身適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珍稀植物的保護和管理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影響植物生長繁衍的因素。根據筆者對延平區野生植物資源的分析結合本區特點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上述分析結果表明,延平區主要珍稀植物分布在茫蕩山自然保護區及境內的金鳳山和茫蕩山脈周圍,為此應加大這兩處珍稀植物主要分布地的保護力度,結合生物多樣性工程和生態公益林工程實施保護,為珍稀植物提供廣泛的繁衍空間。將珍稀植物的零散分布地盡可能劃入生態公益林予以保護,孤立木應實施掛牌保護。
(2)每年森林資源建檔時,珍稀植物資源的消長變化也應列入管理。同時定期進行系統普查,及時掌握影響珍稀植物生存的因素。加強對盜伐、濫伐野生植物和破壞野生植物棲息地的打擊力度。廣泛宣傳保護野生植物及其棲息地的重要性。
(3)對技術成熟經濟前景好的珍稀野生植物,積極提供技術支持,鼓勵廣大群眾引種栽植,以減輕野生植物保護的壓力。同時建立珍稀野生植物栽培檔案,以防不法分子把野生植物作為栽培植物蒙混過關。
(4)應加大珍稀瀕危植物的原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研究,對珍稀植物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應盡快建立嚴格的防護和監測、監護措施,必要時設立入區報批制度,為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加大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擴繁馴化研究,為珍稀瀕危植物的繁衍、異地遷入、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3 結語
珍稀野生植物由于自身的原因普遍對棲息地要求嚴格,加上由于歷史、地理原因分布比較分散,這樣就給珍稀植物的保護帶來困難。加上珍稀植物經濟價值普遍較高,人為破壞嚴重,廣大基層林業人員要切實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人們自覺保護意識,讓全社會都來關心、保護野生植物。
參考文獻
[1]林鵬.福建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R].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2]林來官.福建的珍稀植物[J].武夷科學,1982,2(2).
[3]國家環??偩郑袊茖W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4]福建林業廳.林業執法手冊[M].200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