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別介紹或評價了條形茶葉加工機械茶葉滾筒殺青機、茶葉揉捻機、茶葉理條機、茶葉烘干機、茶葉炒干機的性能和主要作業質量指標,為茶葉加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條形茶葉;加工機械;作業質量指標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108-02
茶是當今世界天然綠色飲品之一,全球有20多億人熱衷于飲茶。我國是茶的故鄉,是全球茶葉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安徽是產茶大省,徽茶知名度高,以皖南地區為例,就有著名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名優茶。品質良好的茶葉,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工而使茶香成分逐步優化,成為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的成品茶,既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也為制茶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實用的制茶機械層出不窮,各類茶葉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勢頭也日益迅猛,為茶葉加工升值創造了更為良好的條件。
隨著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以黃山毛峰為代表的條形茶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產茶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建立,形成了大量的代加工的小型茶廠,其使用的主要茶葉加工機械為茶葉殺青機、茶葉揉捻機、茶葉理條機、茶葉烘干機、茶葉炒干機。了解和掌握這些茶葉加工機械的性能和作業質量指標,正確使用和操作加工機械,以確保茶葉加工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1 茶葉滾筒殺青機
茶葉殺青是綠茶加工的首道工序,也是綠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是采用高溫對鮮葉進行短時間連續的翻炒,殺滅鮮葉中各種氧化酶,制止酶促氧化反應,從而使制出的茶保持翠綠。
茶葉殺青機標準規定的指標為殺青葉的劣變率和適度率,其試驗方法為:分別取樣500g,攤涼后,從中再取50g,分別找出紅梗、焦變葉、碎片、偏老葉、偏嫩葉、黃變葉和適度葉稱重,與50g樣品的比值即為劣變率與適度率,技術要求分別為≤2.0%和≥90%。
2 茶葉揉捻機
我國生產的茶葉揉捻機是茶機工業中較為成熟的機械種類之一。除少數名優綠茶的揉捻是結合做形和干燥工序進行外,一般都是加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所謂茶葉揉捻機是由揉桶與揉盤作相對回轉運動,運用搓揉的方法破壞茶葉的組織細胞,將茶葉揉搓成條,擠出茶汁的制茶機械。機具主要由揉盤、機架、揉桶、加壓裝置和傳動機構等組成。
根據茶葉揉捻機揉桶外徑、投葉量的不同,以及制茶種類的不同,機具的性能指標也不同。茶葉揉捻機標準規定的主要性能指標見表1。
3 茶葉理條機
20世紀90年代,由我省宣城市研制開發出的茶葉理條機經過多年的市場檢驗與改進,受到了廣大茶農與茶葉生產企業的青睞。茶葉理條機主要由槽鍋、減速傳動機構、槽鍋支承滑槽、機架、熱源裝置、電動機等部件組成,其結構簡單、適應性強,制出的茶葉條直色綠,香味純正,廣泛應用于綠茶的加工制作工序中。
茶葉理條機的生產,我省執行DB/T 1134-2010《茶葉理條機》標準,其主要性能指標為成條率和碎茶率,其試驗方法如下:理條機要求碎茶率≤3%,方法:可從理條后的茶葉中取樣1 000g,挑出焦末碎片,稱其質量與樣品的比值。成條率要求≥85%,方法:可以從理條后的茶葉中取50g樣品,除去碎茶,雜質,老梗老葉等即為成條葉,然后用成條葉的質量與取樣的質量相比所得的值即為成條率。
4 茶葉烘干機
茶葉烘干機的特點是在烘干過程中采用高溫措施,從而使茶葉水分充分揮發體積縮小,不僅保存了茶葉內各種營養成分,同時還可以延長茶葉的保存期。干燥是綠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茶葉烘干機標準規定的主要性能指標見表2。
5 茶葉炒干機
茶葉炒干機進行炒干作業時,應使用三級或三級以上綠茶鮮葉的揉捻葉為原料,含水率為57%~58%,方法:可分別稱取揉捻葉、二青葉、三青葉和干毛茶樣品,進行烘干,參照GB/T 8304-2002《茶 水分測定》。碎茶率的測定方法:可分別取冷卻5min后的揉捻葉、二青葉、三青葉炒干樣和干毛茶100g,用直徑50cm的16目圓篩平面回轉5次,分別稱其篩下的碎茶重。炒干機應能滿足制茶工藝要求,保證炒干茶葉品質符合茶葉標準的要求。茶葉炒干機標準規定的主要性能指標見表3。
以上作業質量指標可作為茶葉初制加工作業質量標準的參考,但實際操作時,可能受作業條件限制,如茶葉的品質、含水率、人員的操作、投葉量的多少、溫度的掌握等,可能達不到產品標準規定的性能指標,因此,有必要制定地方和行業標準。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