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物修復技術具有很多優點,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來轉基因植物修復環境發展很快,獲得的植物在吸收、積累和降解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轉基因技術在植物修復環境的方面前景廣闊。該文就以上問題一一作了闡述。
關鍵詞:轉基因技術;植物修復;應用
中圖分類號 X1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6-14-03
1 轉基因修復技術的發展
隨著城市工業迅速發展,城市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嚴重的水土和空氣污染已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超積累植物的研究引起重視,美國科學家Chaney首次提出了植物修復技術的概念,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重金屬污染,將植物修復技術應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當中。植物修復技術具有投資少,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以及美化環境等優點,在治理環境方面具有優勢,很快成為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美國、法國、丹麥、瑞典等國家在植物修復方面均加大了資金投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植物修復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泛。
目前已發現有500多種超積累植物,世界上研究最多的超積累植物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上,主要有蕓苔屬及遏藍菜屬植物。超富集植物具有的高效輸導系統使其具有高于普通植物的脫毒能力,富集能力是普通植物的50~500倍。但是超積累植物生物量小,生長速率慢,只對某種污染物具備積累效果,實際上環境污染的場地多為復合污染,有很多超積累植物僅在實驗室效果明顯,還是達不到應用的水平 (Hannink等,2001)。這使得植物修復技術一度陷入困境,發展緩慢。
近年來,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為植物修復技術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國內外運用轉基因技術獲得了轉基因植物(Kondo et al.,2002;Erkin et al.,2003; Wangelineet al.,2004),研究者將轉基因技術用于改良超積累植物,識別出富集量高的生物,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出相關基因,將基因與表達載體連接,通過農桿菌浸染法、基因槍轉化法等方法轉移到生物量高和生長快的植物細胞中,使受體獲得新的遺傳特性,改善植物的修復潛能,獲得具備修復能力強、生長量大的轉基因植物,以開發出高效的轉基因修復植物,凈化環境。
一般情況下,轉基因植物在污染物的吸收、累積、降解等方面均能夠表現出較強的生物修復能力。植物能夠通過轉化作用將所吸收的有機污染物轉化成無毒的物質,也能將其分解為無毒的小分子化合物。通過轉入外源基因可以使植物對于有毒物質的轉化和分解能力增強。Wang等(2004)將棉花分泌型漆酶基因轉入擬南芥之后,擬南芥的根在含有酚酸類物質培養基上伸長快。Tian等(2002)將細菌中的merB基因轉入植物,轉基因植株對有機汞的抗性增強。Hannink等(2001)將微生物硝基還原酶基因轉入煙草,結果轉化煙草對有機污染物TNT的吸收持久性增加。Doty等(2000)研究轉基因煙草對TCE的吸收和轉化作用,結果表明轉基因煙草根中相比于對照植株,明顯含有TCE轉化產物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醇。Rasmussen(2004)的研究結果表明鴨茅能加速除去二甲(苯)酚和三甲(苯)酚等。大米草能夠將有機汞轉化為無機汞(田吉林等,2004)。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酶類也能夠應用于轉基因的研究中,如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過氧化物酶等。把人體細胞色素P450的轉錄基因轉移到煙草中可以提高煙草對鹵素有機物的氧化能力。
Yamada等(2002b)將老鼠的CYP1A1基因轉入馬鈴薯,結果轉化植株對除草劑的降解能力相對于野生型增強。Kawahigashi等(2002)將人CYP2B6基因轉入水稻后,對除草劑呋草黃的降解作用增強。
植物體內污染物濃度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形態上表現為受傷害的癥狀。植物對于污染物的耐受能力是判斷其修復價值的關鍵因素。通過轉基因方法能提高植物對有機污染物的耐受能力,能提高植物的環境修復價值。農業活動使得除草劑殘留在土壤中,是修復土壤污染的難題。研究者用轉基因技術提高植物對污染物的耐受能力,使土壤中除草劑的抗性增強。
基因工程研究近年來在植物重金屬的富集方面也取得了進展,識別和克隆了大量相關基因,并轉入植物中,用于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修復研究。許多實驗表明,將動植物本身與重金屬脫毒相關的基因轉入植物,轉基因植物耐受和高積累重金屬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觀賞性植物相比其他植物,在環境修復方面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利用花卉植物修復環境,不僅能改善環境,而且還能夠美化環境。但是由于植物修復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在花卉植物的環境方面基本上沒有報道,目前僅僅是通過盆栽、水培、沙培等試驗來驗證和篩選花卉植物。因此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空白,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在植物的轉化技術中,選擇合適的載體和啟動子可以使基因在特定部位表達量最高(Dinant等,2004)。通過不同特性啟動子的特異性表達,可以促使污染物被吸收并且運輸到植物地上部分。污染地區一般都是多種污染物引起的復合污染。因此修復植物需要能夠修復多種污染物。多基因轉化技術將多個基因逐個轉移到受體植物中,用以去除復合污染物。目前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進展,獲取方法是通過構建多基因表達載體,將外源基因通過多次轉化獲得修復植物。使多個基因同時表達而互不影響(Wu等,2002;Campbell等,2000)。Siminszky等(2003)將大豆CYP71A10和P450還原酶基因轉入煙草中,提高了煙草的降解能力。由此可見,通過多基因轉化方式能夠獲得降解多種有機污染物的轉基因植物。
2 轉基因技術存在的問題
在轉基因植物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問題。在轉基因植物應用于環境凈化時,為了防止變成生物入侵種,必須評估生態效應。其次,轉基因植物體內在富積了污染物之后,如何避免二次污染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最后,植物修復研究都是在實驗室里針對某一特定污染物進行研究的。實驗室條件與污染場地的環境存在差距,可能會影響修復效果。
3 轉基因植物在污染環境修復上的應用前景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為植物修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應用轉基因技術在提高植物修復能力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是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克隆功能基因,研究其表達和功能,采用超強啟動子,提高轉基因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富集程度,以定向培育轉基因植物。(2)引進轉基因超積累植物和修復技術,儲備超積累植物,進行組織培養,建立高效再生和遺傳轉化體系。(3)加強轉基因植物修復技術與轉基因生物修復效率的綜合技術研究。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修復植物機理的深入研究,能夠高效修復環境的轉基因植物將會出現。美國Viridian環境公司用植物修復技術每年從金屬鎳的回收中獲利甚豐,我國植物資源豐富,篩選和培育重金屬超積累植物品種條件極為有利。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為植物修復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轉基因植物將在生物修復中展示巨大作用,市場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Campbell BT,Baenziger PS,Mitra A,Sato S,Clemente T.Inheritance of multiple transgenes in wheat[J]. Crop Sci,2000,40(4):1 133-1 141.
[2]Dinant S,Ripoll C,Pieper M,David C. Phloem-specific expression driven by wheat dwarf geminivirus V-sense promoter in transgenic dicotyledonous species[J]. Physiol Plant,2004,121(1):108-116.
[3]Doty SL,Shang TQ,Wilson AM,Tangen J,Westergreen AD,Newman LA,Strand SE,Gordon MP. Enhanced metabolism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in transgenic plants containing mammalian cytochrome P450 2E1[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6 287-6 291.
[4]Erkin O C,Takahashi M,Morikawa H. Development of a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Raphiolepis umbellateL,/Sharinbai0plants by using particle bombardment[J]. Plant Biotechnol,2003,20:145-152.
[5]Hannink N,Rosser SJ,French CE,Basran A,Murray JA,Nicklin S,Bruce NC. Phytodetoxification of TNT by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a bacterial nitroreductase[J]. Nat Biotechnol,2001,19(12):1 168-1 172.
[6]Kawahigashi H,Hirose S,Hayashi E,Ohkawa H,Ohkawa Y. Phytotoxicity and metabolism of ethofumesate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expressing the human CYP2B6 gene[J].Pestic Biochem Physiol,2002,74(3):139-147.
[7]Kondo K,Takahashi M,Morikawa H.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roadside tree pittosporum tobira A[J]. Plant Biotechnol,2002,19(2):135-139.
[8]Rasmussen G,Olsen RA. Sorption and biological removal of creosote-contaminants from groundwater in soil/sand vegetated with orchard grass (Dactylis glomerata)[J]. AdvEnviron Res,2004,8(3-4):313-327.
[9]Siminszky B,Freytag AM,Sheldon BS,Dewey RE. Co-expression of a NADPH:P450 reductase enhances CYP71A10-dependent phenylurea metabolism in tobacco[J].Pestic Biochem Physiol,2003,77(2):35-43.
[10]Tian JL,Zhu HT,Yang YA,et al. Organic mercury tolerance,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y Spartina plants[J]. J Plant Physiol Mol Biol,2004,30(5):577-582 (in Chinese).
[11]Tian JL,Shen RJ,He YK. Sequence modification of MerB gene and high organomercurial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J]. Chin Sci Bull,2002,47(24):2 084-2 088.
[12]Wang GD,Li QJ,Luo B,et al. Ex planta phytore-mediation of trichlorophenol and phenolic allelochemicals via an engineered secretory laccase[J]. Nat Biotechnol,2004,22(7):893-897.
[13]Wangeline AL,Burkhead J L,Hale K L,et al. Overpression of ATP sulfurylase in Indian mustard:effects o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twelve metals[J]. Jour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4,33(1):54-57.
[14]Wu L,Nandi S,Chen L,et al.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nine transgenes in rice[J].Transgenic Res,2002,11:533-541.
[15]Yamada T,Ohashi Y,Ohshima M,et al. Inducible cross-tolerance to herbicides in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with the rat CYP1A1 gene[J]. Theor Appl Genet,2002,104:308-31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