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芝麻產量是由每667m2株數、單株蒴數、每蒴粒數、千粒重構成,該文通過近幾年芝麻試驗產量結果,分析出目前芝麻實際產量與理論產量還有很大差距,提出了宿州市芝麻高產栽培技術措施,以期提高芝麻產量水平。
關鍵詞:芝麻;產量構成;增產潛力;高產栽培;宿州市
中圖分類號 S56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6-52-02
芝麻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80萬hm2左右,其單產水平較小麥、玉米、大豆等較低,一般在60~70㎏/667m2。目前芝麻市場價格在13元/㎏左右,提高芝麻單產水平對增加芝麻種植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芝麻產量是由每667m2株數、單株蒴數、每蒴粒數、千粒重構成,唐雪輝等研究表明:芝麻多數農藝性狀間關系密切,其相關關系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667m2產量與千粒重達極顯著相關,單株蒴數是構成芝麻產量的第一因素〔1〕。筆者通過近幾年宿州點國家芝麻區域試驗產量結果,分析芝麻實際產量與理論產量的差距,提出宿州市芝麻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近4a的宿州點國家芝麻區域參試品系,以每年產量前兩位品系為分析材料,每年2個,4a共計8個。
2 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宿州市農科院芝麻試驗地,土壤類型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小麥,麥收后機械滅茬,6月上旬結合機耕施肥,667m2施尿素5.0~7.5㎏、復合肥(N∶P2O5∶K2O各15%)10~25㎏作基肥,機旋耙平。6月中下旬人工開溝條播,播后苗前乙草胺封閉除草,苗期人工鋤地,間定苗3次,留苗密度1.0萬株/667m2。根據天氣情況灌溉、排水,花期根據苗情追施尿素3.0~5.0㎏/667m2,蟲害防治1~2次,人工鐮刀小區收割、捆扎,裝入網袋,晾曬。
3 試驗結果
3.1 品系性狀 在田間選擇生長整齊的一個重復,每小區連續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進行考種。測量株高、始蒴高度、主莖果軸長、數單株蒴數等,室內考種項目為單蒴粒數和千粒重等,結果如表1。
4 結果與分析
產量結果見表2。由表2中可見,芝麻實際產量近年來最高在90~140㎏/667m2,而理論產量在140~190㎏/667m2(除了2011年由于氣候原因外),表明芝麻實際產量與理論產量還有很大差距,幅度在9.62%~48.01%。可見,芝麻單產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劉紅艷等研究結果表明:對單株產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農藝性狀(株高、果軸長、始蒴部位)和產量構成因子(蒴粒數、千粒重),而且農藝性狀與產量構成因子以正相關為主,因此可以同步改良農藝性狀和產量構成因子以進一步提高產量潛力〔2〕。要提高芝麻單產水平,就要選用優良品種,通過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逐步改良產量構成因子,建立合理的個體和群體關系,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芝麻的增產潛力。從品種選擇、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各環節入手,提高芝麻產量水平。
5 高產栽培技術
5.1 精選良種 因地制宜地選用高產、穩產、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穩產作用。近年來試驗篩選的如:駐0019、駐08J3、輿芝976和皖芝1號等均是高產、穩產品種,也可用豫芝、漯芝等系列芝麻品種,但要保證品種的純度和芽率。播種前可適當曬種,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為一播全苗做好準備。
5.2 精細整地 芝麻品種千粒重低,在3g左右,對整地質量要求較高,因此要做到精耕細作。芝麻不耐重迎茬,應選擇2a內未種植過芝麻的地塊,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芝麻耐滯性較差,因此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塊種植,利于排澇。
5.3 合理施肥 芝麻從萌發到出苗以后需肥量較少,花期以后需肥量較大,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施肥一般可用5.0~7.5㎏/667m2尿素和15~20㎏/667m2復合肥作基肥,在整地前一次性施入;花期追肥可結合田間長勢,667m2施尿素5~7.5㎏或復合肥5~10㎏。
5.4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宿州市小麥一般在6月上旬收獲,麥收后要及時整地。6月上中旬,在土壤墑情允許的條件下芝麻要早播,天旱時要造墑或帶水播種,播種量在0.2~0.5㎏/667m2。趙莉等對播期和密度的試驗研究得出,播期、密度對產量構成因素影響較大,江淮區適宜種植密度為1.0萬~1.5萬株/667m2,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獲得高產〔3〕。近幾年試驗區試要求密度為1.0萬株/667m2,適合宿州市種植密度需要,但隨著播期的推遲,密度可適當加大。
5.5 加強田間管理
5.5.1 及時間、定苗 及時間、定苗尤為關鍵,利于苗期壯苗,為豐產打下堅實基礎。一般間苗2次,第一次間苗在第一對真葉期,即幼苗呈“十字架”時,第二次間苗是在植株長出第二對真葉時。芝麻長出3~4對真葉時定苗,按計劃密度定苗。如田間缺苗較多,應在出苗后及時帶水補種;有少量缺苗,應在陰雨天氣帶土移栽,栽后澆2~3次水。
5.5.2 中耕除草 播種覆土后可用都爾、乙草胺芽前除草,未進行封閉除草的可結合芝麻定苗進行1~2次中耕。芝麻封行以后,停止中耕,若有雜草,拔除即可。
5.5.3 抗旱防澇 芝麻稍耐旱,若出現上午10時后葉片萎蔫,傍晚恢復,應及時在傍晚噴灌。芝麻耐滯性較差,受滯后,若遇晴天高溫,葉片萎蔫,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死亡。因此,在連續多天大雨期,要及時開溝排水,防滯排澇。對受滯害的芝麻,要及時中耕除草,追肥促生長。
5.5.4 病蟲害防治 苗期要注意防治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喜食芝麻心葉或嫩葉,咬斷芝麻莖部,造成田間缺苗斷壟,可用90%敵百蟲800~1 000倍液在傍晚噴藥防治。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灑。防治芝麻天蛾、甜菜夜蛾,可用40%敵百蟲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對芝麻枯萎病、莖點枯病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進行全田噴霧防治。
5.5.5 及時收獲 芝麻適宜的收獲期是在植株終花后15~20d,其成熟的標志有以下兩種情況:(1)植株中下部葉片脫落,莖、葉及蒴果由青綠色轉變成黃或金黃色,下部蒴果微裂;(2)部分品種成熟時外觀沒有明顯變化,莖、葉及蒴果仍呈青綠色,這時要根據種子成熟度和品種固有色澤來進行判斷,即中部和下部蒴果內種子飽滿,種色變為固有顏色為標準。收獲后要及時晾曬,捆扎成束,注意通風,陰雨天氣防雨水,防止霉變。種子收獲后及時晾曬干,妥善保存,提高種子的商品性。
參考文獻
[1]唐雪輝,賀建文,等.芝麻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相關性及通徑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6):14 293-14 294.
[2]劉紅艷,趙應忠.我國芝麻生產·育種現狀及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05,23(12):2 475-2 476.
[3]趙莉,汪強,徐桂珍,等.播種期和種植密度對芝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0(5):118-120.
[4]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芝麻品種區域試驗技術操作規程[S].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