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新鄉市3萬余戶農戶小麥施肥情況進行連續3a跟蹤調查,找出小麥施肥存在的問題,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和評價,提出科學施肥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鄉市;小麥;施肥現狀;調查;評價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6-69-02
新鄉市是全國優質小麥的重要生產基地,常年小麥種植面積在33萬hm2以上。在生產中,農民常常為追求高產,存在施用氮肥過多,磷、鉀肥用量不足現象。為準確評估小麥施肥的合理性,改進施肥技術,使農民合理施肥,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對3萬余個農戶小麥施肥情況進行連續3a跟蹤調查,掌握新鄉市小麥施肥現狀,并提出科學施肥對策建議,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對新鄉市33 622戶農戶2009-2011年小麥施肥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施肥相關情況、推薦施肥情況、實際施肥總體情況及明細等方面,填寫調查表,調查表經編碼后錄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
2 調查結果
2.1 小麥施肥現狀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后,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民傳統的施肥觀念。從盲目施肥改為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方施肥和施配方肥、復混肥的比例增加,改善了施肥結構和施肥量;秸稈還田面積顯著提高;化肥施用量有所下降,氮、磷、鉀比例趨于合理,利用率提高,降低了農業投入成本,提高了種植收益。據調查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小麥667m2平均減不合理施肥2.5kg,節本增效48~76.8元,平均投產比為1.0︰7.9,顯示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強大的增產增收優勢;施肥方式也明顯改進,追肥多為機械條施,追肥次數也趨于合理至少2次以上。
2.2 產量分布 通過對33 622戶農戶施肥情況調查,小麥產量400kg/667㎡以下的4 859戶,占調查農戶的14.45%;產量400~500kg/667m2的23 665戶,占70.39%;產量500kg/667m2的5 098戶,占15.16%。
2.3 肥料品種及數量 小麥施用的有機肥品種主要有作物秸稈、堆漚肥和少量圈肥、沼渣沼液肥;化肥品種主要有尿素、二銨、復混肥及碳銨。底肥主要有有機肥和化肥,前茬為玉米的95%以上的秸稈能實現還田,前薦為花生的部分田塊施用堆漚有機肥,有機肥平均用量1 750kg/667m2;化肥品種主要為尿素、二銨、復混肥,平均施用量分別為35.1kg/667m2、45.6kg/667m2、51.2kg/667m2。追肥品種主要為尿素、碳銨,平均施用量分別為21.9kg/667m2、43.4kg/667m2(見表1)。
3 施肥情況評價
項目實施后,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農戶施肥水平有明顯提高,但在生產中仍有約20%的農戶施肥超量,有約25%的農戶施肥結構不合理,主要是氮素肥料用量過大,也有一部分農戶是二銨用量過大,致使磷肥用量高;鉀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仍然偏低;有約10%的農戶施肥不足;尚有部分農戶對各種作物的需肥規律仍不太清楚,施肥有些盲目。因此,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任重道遠。
4 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的對策建議
4.1 政府和領導重視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是事關資源、環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發展低碳農業生產的一件大事,涉及到政府及社會的諸多機構和方面,不要只當成一項普通的農業技術,要引起各級政府和領導重視。
4.2 建立長效機制 加大項目資金的扶持力度,擴大補貼的數量和范圍,重點放在技術推廣服務和示范上,讓農民能切實感受到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效果,探索建立一套長效機制。
4.3 常抓不懈 借助項目實施的契機,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宣傳推廣工作。如利用媒體、編印技術明白紙和施肥建議卡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面宣傳普及到廣大農民中去,使科學技術真正變成直接的生產力。
參考文獻
[1]白建忠,蔣萬兵,丁永峰,等.青銅峽市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與評價[J].寧夏農林科技,2010(1):72-74.
[2]李曉宏,曹文元,劉琦.城固縣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與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3(5):31-37.
[3]李旭,董縣中,鄭明范.南召縣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與分析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11(18):155-156.
[4]劉艷,劉家軍.潢川縣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與評價[J].河南農業,2012(23):18-19.
[5]王圣瑞,馬文奇,徐文華,等.陜西省小麥施肥現狀與評價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3(3):31-3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