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部名為《國家的敵人》的好萊塢影片全球大賣。影片中,威爾·史密斯扮演的主人公被卷進一場驚天陰謀,面臨著一個龐然大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追殺。逃亡路上,在高科技手段的實時監控之下,威爾·史密斯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的眼前,讓人不寒而栗。
2013年6月,一部真實版《國家的敵人》在全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上演。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NSA技術承包者的員工向媒體披露,這家情報機構自2007年開始實施一項名為“棱鏡”的監聽計劃,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絡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其監聽范圍之廣令人震驚,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國在線、Skype、YouTube、蘋果這9家IT巨頭均是NSA的合作者,泄露用戶數據,為情報機構提供信息。這是“棱鏡”計劃首次在公眾面前曝光。
牽涉到“棱鏡”計劃中的IT巨頭紛紛撇清,Facebook稱:“我們不向任何政府機構提供對Facebook服務器的直接訪問數據?!碧O果公司稱:“我們從未聽說過棱鏡計劃?!蔽④浡暶鳎骸拔覀冎挥性谑盏骄哂蟹尚ЯΦ拿罨騻髌睍r才會提供客戶數據?!毖呕⒈硎荆骸拔覀兪终J真地對待用戶隱私?!薄蹩雌饋?,斯諾登披露的絕密文檔,像是一個失意者為了引起關注炮制的聳人聽聞的假新聞,只是,美國當局的反應很快出賣了這些“隊友”。斯諾登很快被控以間諜罪,遭到美國政府通緝,被迫飛往俄羅斯,至今仍不知路在何方。
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相比,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國際上的名聲并不顯赫,但實際上,它是美國保密等級最高、經費開支最大、雇員總數最多、情報權限最大的超級情報機構,也是美國所有情報部門的“大腦”,擁有16萬雇員的它,每小時用于竊取情報的開支就達上百萬美元,就連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高級官員都在它的監控范圍之內。有美國記者發現,不包括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僅NSA總部每年的用電費用就超過兩千萬美元,其總部大樓門前的停車場有1.8萬個停車位。由于該機構過于神秘,它的縮寫NSA經常被戲稱為“No Such Agency”(沒這個機構)。
根據斯諾登披露的資料,9家網絡巨頭定期向美國國家安全局提供用戶數據,其中最為確鑿的證據,是一份要求通信巨頭威訊公司向國家安全局提供電話號碼使用地點、頻率、通話時長等記錄的法庭判令。要知道,威訊公司并非無名小卒,它是美國最大的無線通訊運營商,和美國最大的本地和長途電話公司ATT一樣,脫胎于電話發明人貝爾于1877年創建的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美國道瓊斯工業股平均指數采自30家工業巨頭的股票,威訊與波音、IBM、微軟、輝瑞、沃爾瑪、可口可樂等大型跨國集團一樣并列其中。這意味著美國國家安全局幾乎可以掌握每一個使用手機的美國人的個人隱私。
對白宮而言,“棱鏡”計劃顯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情報來源。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情報機構每天向白宮提供一份絕密情報文件《每日總統簡報》,中情局局長每天上午8時送到總統辦公室,包括美國總統在內,有權看到這份簡報復印件的不超過10個人。而僅僅在2012年,這份《總統每日簡報》就1477次使用了來自“棱鏡”計劃的資料,平均每天三次之多。
“棱鏡”計劃曝光之后,美國情報機構聲稱,該計劃只針對外國人,絕不監聽美國公民,但很多美國民眾依然沒有安全感。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上,就此事件登載了一幅漫畫——得知“美國監控數百萬民眾電話數據”的消息后,一名老太太非常高興:“太好了!政府知道我生活里的每個小細節……問問他們,我眼鏡忘在哪里了?”
無孔不入的美國國家安全局連歐洲盟友也不放過,斯諾登披露的2010年9月的一份絕密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在歐盟位于華盛頓和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辦公室內安裝了竊聽器,監聽電話通話,侵入內部網絡竊取電子郵件。這種竊取情報的行為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
而德國媒體援引斯諾登提供的機密文件顯示,NSA的情報人員平均每天監視德國境內2000萬個電話通信和1000萬個互聯網數據包,這份文件顯示,NSA把德國列為“第三等級”合作伙伴,監視程度與伊拉克、沙特等國一致,在歐洲國家中,是受監視程度最高的。
對NSA把觸手伸向盟友的行為,在歐洲各國激起公憤。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發表聲明表示“深感震驚和憂慮”。法國外長表示,美國的行為完全不能接受,并要求美國當局對此作出解釋?!白钍苤匾暋钡牡聡鴦t最為憤怒,該國司法部長指出“我們的朋友美國把歐洲國家看成是敵人”,這一行徑令人難以想象。
在好萊塢影片《國家的敵人》中,威爾·史密斯扮演的主人公最終在與國家安全局的斗爭中成了勝利者。小人物斗倒了大陰謀家,這是好萊塢影片的習慣性套路。但在現實中,斯諾登的戰爭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在流亡路上,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作為一個無名之輩,他所掀起的軒然大波,實在是比好萊塢電影還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