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膽揣測,這部戲是和日本合作大約會詮釋武士精神,如果和韓國合作一定會使用泡菜這種道具,再換作印度會不會就成了歌舞劇呢?
這樣想來,好萊塢看中國就是一個功夫夢,不過老李做得再細致一點于是延伸到更有噱頭的太極上面了。不像中國人看自己,同樣是演員轉導演,大陸人就喜歡講青春,好做也好賣;香港人喜歡講些敏感話題,以口味挑戰觀眾視覺。
相比之下,老李平平穩穩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打斗戲在中國不算吃香,但是這符合好萊塢大片的走向,也正是他擅長的玩意。在宣傳的時候,老李反復說“這個項目是為陳虎而做”。
陳虎是誰?恐怕之前沒幾個人聽說過。作為《黑客帝國》中老李的私人武術教練,他的功夫是真的,在《太極俠》的拍攝過程中可以全程真拳實腳無替身,用自身最真實的動作展現太極武學極具攻擊性的另一面,顛覆以往觀眾對“太極”的印象。
電影中主角的武術精神也是這個,在武術比賽上,陳林虎就表示,太極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飽含了無窮的力量。憑借這樣的力量,他一路打斗到底,在“拳手”和“斗士”之間徘徊。假如放在國產武俠片中,大概就是“正道”和“魔道”的意思了。
老李不同,西方人做功夫片,更多的是將中國功夫融入到世界性的范疇。說到底,武術也是眾多格斗技巧中的一種。不過是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就變得更有可塑性。
當然,與好萊塢眾多“俠”片不同,太極俠在描述一個平凡、庸俗的小人物,他沒有超能力也沒有拯救誰。只是在一場場格斗競賽中,迷失自己又找回了自己。
比起一般的英雄式電影,老李對“俠”的詮釋倒是更“接地氣”,好像咱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哪怕走錯方向也不怕,如同太極必須陰陽協調,有時候毀滅就是重生。
老李說有的電影是爆米花,有的電影讓你思考,他希望借這部片子來平衡二者。于是他把故事的高度拉扯到“命運”上。陳林虎被設定的命運激發出了內心“惡”的一面,既是對人性的考驗。然而導演不在人性上多做文章,將視角放在“觀眾”上——作為這場游戲的“觀眾”,他們關心的不是功夫,也不是格斗的勝負,而是一個普通人的命運如何被誘惑和欲望毀滅的過程;作為電影的“觀眾”,老李讓我們看到的卻是普通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爆發出來的能量,多少有些戲劇性的絕地重生。
電影魅力在于不需要用太多旁白和過于明顯的臺詞來表述內涵,在巧妙的影像轉化和細節揣摩上就能把握一切。但是,作為基努李維斯執導的首部影片,看得出他對中國文化的偏愛,以及自己的理解,也算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