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也是種奢侈
《雙腿生風》
導演:卡瑞納·塔迪厄
編劇:卡瑞納·塔迪厄
主演:阿涅絲·夏薇依、德尼·波
達利德斯、伊莎貝爾·卡雷
法語/喜劇/劇情
推薦指數:★★★★☆
多年后再憶起攜手無忌孩童時代的好友,你是那個令人羨慕的人,還有個讓人羨慕的對象。
她/他比你勇敢、叛逆、灑脫、淘氣又招人煩,可忍不住模仿對方的舉手投足,能成為朋友更好,什么時候起這樣的人就消失了,像從未存在過一樣。
瑞吉爾九歲,嗜好背著書包睡覺,母親是位嚴厲的牙醫,父親沒有情趣,和中風過的外婆睡在一屋,羨慕班上喪母的美女同學。她有位精神摯友,心理醫生泰貝拉女士,因為只有她理解自己的古怪行為不代表焦慮。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被“神奇”的同桌瓦萊麗打破,愛旱冰、敢作弊、會去辦公室偷換試卷、跟蹤偷情老師的膽大女孩,瑞吉爾由此突破循規蹈矩。再牛逼的歲月也抵不過一起犯二的時光,于是一場場用孩童的眼,詮釋成人世界的生活小品陸續上演,沒有慘烈的結尾,你不會意識到它的真面目贈予自以為淡薄情誼者的童話。
偏愛法國電影很多年,被肆意濾鏡化的鏡頭色彩和幽默的小細節設置打動,《天使愛美麗》、《小淘氣尼古拉》、《蝴蝶》與此片屬同類,區別在它并非治愈系摒棄天馬行空般想象,兩個閨蜜小蘿莉也不是空想家,穿插著雙方父母的三角曖昧戀情、班主任情欲事件直到早熟好友的忽然離世,影片堅持清新、活潑的節奏實屬難得。當所有的調皮可愛、懵懂幼稚泄露大人的隱秘關系,彼此化解矛盾與隔閡的過程,又被孩子牽引,原來我們以為“無聊”的事、“無聊”的話都是曾忽略的情趣,那些理解對方所耗費的時間,還真奢侈。
寫給泰貝拉女士的信:“我有一件比我從小到大遇到的所有悲傷的事,都要來得更悲傷的事情。瓦萊麗死了,就像從未存在過,周圍的生活沒有發生變化,可就算是小腿有風吹過,也會有感覺啊。”一句話解析全片,所有出現的人,不過陪伴你走段路,往來無蹤影是真理。
要更珍惜現在的光陰才是,快把冷面收起。最愛瑞吉爾母親在翻新廚房里搖擺的橋段,拍攝手法和畫面剪輯很有90年代華語歌曲MV的味道,閃閃亮特寫和夢幻虛景相當詼諧。當離別后的傷感,打腫臉充胖子令人心疼的偽裝,在《Dreams Are My Reality》配樂響起時,瞬間化為莞爾一笑:總比從未擁有過好,它才是勝過無聊的奢侈。
《前進吧,達瓦里希》
導演:王一琳
編劇:王一琳
主演:韓洛妃、劉海燕
動畫,短片
推薦指數:★★★★
切莫上綱上線
對于這部短片的評價兩極分化嚴重,紅色年代堅持的集體主義理想,在美帝資本入侵后被背叛,想必多數人不能茍同主題。小姑娘生活在蘇聯影響時期的中國,每天熱衷與積木、家禽、寵物做游戲,給每樣物種取俄語名,大家都是革命的“達瓦里希”(譯為:同志)。忽然有天平房拆遷,母親帶她搬進樓房,有了米奇、芭比新玩具,聽大人之間聊起美國化妝品,眼見被顛覆世界觀,傷懷不已。
拋開上升至意識形態和信仰的高度,不去追究三觀是否正確,感慨導演雞善于造沖突和話題的同時,從過往熟悉的場景里,每個人都能緬懷童年。誰都單純質樸的有過信仰、堅持某些不容侵犯的立場,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馬小軍,固執又偏激。幼小不代表精神世界的貧乏,當未被強迫接受現實改造時,那些沉迷和堅持值得“大人”們尊重。
《隱墻》
導演:朱利安·鮑斯勒
編劇:朱利安·鮑斯勒
主演:馬蒂娜·戈黛特、沃
夫岡·M·鮑爾
奇幻/劇情
推薦指數:★★★★
神叨小說體
女貝爺(片中女人無姓名)與朋友進山游玩,睡覺醒來朋友失蹤,她帶著狗一路搜尋卻被無形的墻體阻隔,自殺或者獨自生活于此,雙面選擇逼瘋她與自身對話。
奧地利影片素來令“糾結癥候群”欲罷不能,為了讓自己好過,不過是少抵抗點。女主角意識流到應該是個伍爾芙式的作家,在三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背后,她堅持思考如何保持作為人的心性,感受孤獨但不被它吞噬。
文藝青年必收錄影片,大篇幅喃喃自語般的獨白,手邊該配紙筆隨時抄錄它吧。
《吾等何處去》
導演:納迪·拉巴基
編劇:納迪·拉巴基
主演:克勞德·巴茲·奠薩巴、納迪·拉巴基、凱文·阿波德
喜劇/劇情
推薦指數:★★★★
以柔克剛
中東地區的電影最擅長在你心上用力的開一槍,比如這部黎巴嫩喜劇片并不歡樂,無論是反戰還是信仰,切入點總歸沉重。
戰爭背景,女人們為亡夫送行,信仰穆斯林和基督兩派在墓地口發生分歧,最后明事理和大局為重讓現實得以維持,最后女人們團結在一起,靠著自身的努力,讓信仰和諧共生。以愛出發、包容的犧牲,絕對是理解和尊重的開始。
影片開頭的黑衣儀式驚艷,夜里偷埋槍支的戲份很棒,作為女導演的納迪,有些橋段表達略顯矯情,不過也頗有大師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