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rry Summers)于9月中旬宣布退出美聯儲主席之爭后,10月9日,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正式提名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為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的繼任者。如果此項決議得到國會批準,這位現年67歲的女性經濟學家將登上權力頂峰,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掌舵者。
但至少在48歲之前,她都不會料到自己會踏上這條道路。自師從耶魯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起,耶倫就矢志開拓學術事業,并在經濟領域頗有建樹。但1994年經克林頓(Clinton)政府勸說后,她又決定到美聯儲任職,將學術工作和服務公眾結合起來。
耶倫嶄新的職業道路堪稱一帆風順,她先后擔任了美聯儲理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以及如今的美聯儲副主席等職。但耶倫更引人注目的,則是其非凡的經濟見解。比如早在2005年,她就警告稱高企的房價是拖垮經濟的泡沫;2008年金融災難爆發后,她又率先宣稱經濟陷入衰退;其后,她更強力支持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QE),以挽救經濟危機。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耶倫都比其他競選者更像是伯南克的“接班人”。不論在刺激經濟、降低失業率,還是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耶倫與伯南克的主張幾乎別無二致。如果硬要區分二者有何不同,那可能是在上述問題上,耶倫的觀點會更為激進,以至于有反對者批評稱,她“只要增長,無視通脹”。但不管怎樣,白宮都已借此釋放信號,即美聯儲的現行政策仍將得到延續,這對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而言無疑仍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