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溫州金改到前海金改,再到如今的上海自貿區,銀行的金融自由夢想從未停息。
早在2012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設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就此拉開了中國金改大幕。溫州金改消息一出,股市輪番熱炒金改概念,眾多銀行、小貸等金融機構向溫州頻頻示好。但如今,金改已實施一年半,溫州在金融開放上并沒有出臺真正意義上的實際利好,溫州金改“已死”的聲音響起。
隨后,就在當年的6月,國家發改委又批復深圳前海金改試點方案。于是,熱盼金融開放的銀行又將橄欖枝拋向前海。各大銀行包括國開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東亞銀行、匯豐銀行、恒生銀行等紛紛與前海簽約。
一年之后的今天,回顧前海金改,其成果僅限于跨境貸上,而眾多銀行期盼的利率市場化等核心金融開放政策,至今尚未落地。
這一幕如今再度在上海自貿區上演,2013年7月3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這一次銀行團的陣容更加豪華,包括中、工、農、建、交五大行在內的八家中資銀行和花旗銀行、星展銀行在掛牌當天同時落地上海自貿 區。
由李克強總理親自力推的上海自貿區已被定義為金融改革試驗臺,市場觀點普遍認為,上海自貿區的最大看點在于金融改革。如能在區內實現利率市場化,尤其是資本項目可兌換上的先行先試,則是眾多銀行夢寐以求的。
但更多的人想問:這一次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是動真格的么?抑或又是一次“畫餅充饑”的游戲?
搶占先機
不管怎樣,對于很多銀行來說,金融開放事關重大,即便踏空,也不能錯失先機。
上海自貿區正式獲批當天,浦發銀行行長朱玉辰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加楓路18號,參加了浦發銀行自貿區分行的揭牌儀式,這本是浦發銀行外高橋支行的所在地,揭牌儀式之后正式升格為分行,與上海分行一起由總部直管。當日,浦發銀行所有副行長和部門主管幾乎全部到場,而為了這一天浦發銀行已經前后忙活了近半年。
作為總行設在上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浦發對自貿區給予了絕對的重視。浦發銀行副行長冀光恒向《環球企業家》表示,今年4月份,在獲悉上海自貿區建設相關信息后,浦發就啟動準備工作。“5月份形成自貿區調研報告;7月份總行成立了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項目領導小組,由行長直接擔任組長,目標就是拿牌照,籌建自貿區分行。”
而總部設在上海灘的外資行們同樣非常積極。不同于中資行將已有支行升級的模式,外資銀行則需在自貿區內建立一個全新的支行。《環球企業家》獲知,匯豐銀行自貿區分行將于2014年初開業,星展銀行則表示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各項工作,爭取在6個月內開 張。
除了設立分支機構,還有銀行謀劃在自貿區內設立新機構。上海銀行副行長胡友聯就透露,已考慮在自貿區內與外資銀行和民營資本合作,設立子銀行。
盡管對于上海自貿區的將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圖景,但各家銀行卻都自有打算。
“我們判斷上海自貿區的核心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浦發銀行副行長冀光恒表示,“即建立在岸、離岸、自貿區金融機構、境外分行等多位一體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中資銀行全面走出去探索一些經驗。”
而對于外資行來說,已公布的自貿區規劃框架里提出的鼓勵區內銀行開展跨境融資、投資業務,包括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離岸船舶融資、跨境并購貸款和項目貸款等多項措施,則是其最為看重的業務內容。
星展銀行一位管理層人士向《環球企業家》記者表示,該行已成立專門項目小組,研究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帶來的新產品和服務。“利率、匯率以及離岸業務的試點創新,將是外資行在自貿區下一步關注的重點業務。”
現實難關
不過,有關金融自由開放的核心問題: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建設離岸金融中心等,真的能在自貿區得以夢想成真?對此,《環球企業家》采訪的各家銀行機構,均認為這將會是一個歷時長期且艱難的任務。
多家銀行人士表示,自貿區仍處于摸索階段,目前僅有規劃框架,細節措施恐怕要在6個月至1年之后才能出臺。
而更多的難題,則卡在銀行的全面金融開放之路面前。
據悉,此前中央力推上海自貿區試點時,就曾遭到金融監管部門的阻力。央行擔心在上海自貿區內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會減緩既定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銀監會也擔心利率市場化可能導致存貸款套利空間,在上海搞金融特區,很難將區內區外業務完全切斷,一旦出現政策洼地和套利空間,監管與風控都是關鍵;另外外資銀行在區內的試點將打破市場準入和業務分類的相關規則等。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梁兆基則對《環球企業家》表示,上海自貿區當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是如何為自貿區劃定一個有效的金融邊界,即設立防火墻。自貿區內須嚴禁為非自貿區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人民幣自由兌換,當局也需要設立一個機制以防區內和區外發生利率套利交易。
“總體而言,自貿區方案中并沒有(金融開放)的新消息。”摩根大通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環球企業家》,“這表明許多(核心)問題仍在討論中,實施細節有待政府進一步澄清。另外如何在自貿區與中國大陸其他地區之間建立防火墻,還非常模糊。”
“目前的討論容易給人的一種錯覺是,上海自貿區已經被看成是一個自由金融試驗區,我認為這一理解過于狹隘,忽略了自貿區內的各個領域配套改革的重要意義。”朱海斌認為對于金融改革的過度關注和其推進速度不切實際的預期,更像是一種“畫餅充饑”式的市場炒作,有可能在短期的興奮之后便陷入失望和困惑,如同溫州金改一樣。
不過即便這樣,各家銀行依然爭先恐后地在自貿區設立機構,對于他們來說金融改革不管能否做成、能做成怎樣,關鍵是不能失去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