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認為一生只有一個配偶對鳥類來說是一種進化優勢,詩人、小說家甚至于科學家也一度認為鳥類對配偶非常忠誠,無論是在肉體還是社交方面。但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所有這些觀點都不準確。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幾年前得出的研究發現,雌鳥也存在偷情行為。不過,這種偷情并不是因為它們品質敗壞,而是為了提高后代的基因多樣性,進而提高它們的抗病能力。
研究中,科學家借助一系列強大的現代遺傳學工具對鳥類進行研究,了解它們的“房事”。他們在世界各地捕鳥,從鳥巢“借蛋”,同時追蹤幼鳥的生活。研究發現,雌鳥在社交時可能只與一只雄鳥互動,但它們時刻保持尋覓狀態,尋找品質更高的異性,經常與“隔壁鄰居”偷情。在一些鳥巢,有多達70%的卵并非是雌鳥與丈夫或者說鳥巢的真正主人、保護者和供應者的結晶,而是與其他雄鳥的偷情產物。
研究表明雌鳥會選擇一只普通的雄鳥作為自己的丈夫,同時還會“勾搭”擁有優秀基因的其他雄鳥,用以豐富基因庫和提高子女的基因水準。引人注目的羽毛以及長長的尾巴都是擁有優秀基因的一種外在體現。□編譯/楊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