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某種類型的強大爆炸,從而導致地球歷史上出現重大物種滅絕事件。目前,兩位荷蘭天文學家表示“罪魁禍首”是一對恒星彼此碰撞產生強烈伽馬射線暴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宇宙交通事件僅出現于小型矮星系,表明銀河系鄰近區域出現這種災難性爆炸概率較低。這種強烈爆炸是伽馬射線暴——一種高能量輻射,噴射時間可持續幾秒至幾分鐘。科學家主流觀點認為,這是快速旋轉恒星的裸露內核在黑洞中崩潰造成的,由于恒星的異常旋轉,物質流以接近光的速度噴射至太空,釋放出巨大的放射線閃光。不足1分鐘時間,伽馬射線暴便能釋放超過太陽100億年內釋放的熱量,目前,科學家擔憂未來或將出現一次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
雖然迄今為止科學家尚不清楚恒星的內核如何以如此快的速度旋轉,伴隨著年齡增大,恒星旋轉速度逐漸減緩,因此一些神秘的外界影響將使恒星內核旋轉更快。另外,這些旋轉的巨型恒星應當遍布于宇宙,包括銀河系的旋臂,但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伽馬射線暴僅記錄存在于小型矮星系中。□編譯/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