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
人口:3.14億
營養不良發生率:5%
食物匱乏度:1千卡/人/天
人類發展指數:0.94
在“經濟學人智庫”進行分析計算的27個定性及定量指標中,美國有26個位于全球平均水平之上,且多項達到滿分,這確保了其在排名中的霸主地位。該國唯一不足之處是城市再生能力(GDP增速減去城市增速),評分僅有60.3,中國則為81.6。
2 印度
人口:12.2億
營養不良發生率:17.5%
食物匱乏度:125千卡/人/天
人類發展指數:0.55
印度的排名之所以如此靠后,原因主要有四:一,農業的研究開發在政府公共支出中占比過小,僅有1%,美國為8%,總排名第二的挪威為9%;二,人均GDP過低;三,蛋白質品質差強人意;四,除了較完備的營養標準外,該國再無任何加分項。
3 俄羅斯
人口:1.42億
營養不良發生率:5%
食物匱乏度:12千卡/人/天
人類發展指數:0.79
俄羅斯的優勢在于,較低的食物匱乏度、營養不良發生率,及較好的營養標準。此外,該國生活在國際貧困線(2美元/人/天)之下的赤貧人口比例也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僅為0.1%。而對該國食品安全形成最大掣肘的,則是其政治腐敗問題。
4 巴西
人口:1.95億
營養不良發生率:6.9%
食物匱乏度:55千卡/人/天
人類發展指數:0.73
巴西的總排名在“金磚四國”中居于首位,主要原因有二:一,相對完備具體的食品監督法案及嚴格的懲處措施;二,自2005年起開始強制執行的“食品營養成分標簽規定”。但該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小:較低的人均GDP卻承受了較高的食品價格。
5 中國
人口:13.3億
營養不良發生率:11.5%
食物匱乏度:76千卡/人/天
人類發展指數:0.7
在被調查的107個國家中,中國排名42。備受民眾關注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得分為65.7,排名43位,此一項的全球平均得分為57.5。而在“經濟學人智庫”看來,制約中國食品安全的核心因素有人均GDP低、公共財政在農業研究開發上的支出少等。
6 民主剛果
人口總量:6960萬
營養不良發生率:0
食物匱乏度:0
人類發展指數:0.3
與2012年一樣,民主剛果在今年的全球食品安全排名中依然墊底。剛果武裝部隊與反政府軍“M23”之間爆發的戰爭沖突,造成近75%的民眾衣食無著。唯一的好消息是,外界對難民的援助使得該國食物供應度略有提升,但這顯然并非長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