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界最被動挨打的人是誰?答案不言自明。
可是,故事卻未就此結束,一場預埋已久的網劇逆襲經典上演。
7月12日晚,正于上海籌備《中國好聲音》開幕第一集的搜狐視頻主編王皓,在內部群上收到《屌絲男士》第二季末集的播出數據,這一場收官戰,創下單集播放1700萬次的中國網劇收視記錄。
這部中國商界人士很少關注的網劇,正顛覆中國視頻網站的利益鏈。
《屌絲男士》第二季6月起播放,每集16分鐘,每周更新一集,共計6集,由搜狐視頻自制劇團隊打造,單集投入不超過一百萬元,卻創造出總播放量突破1億次的成績。在中國,單個視頻網站月均過億的影視節目只有一兩部,均為衛視平臺播出的影視綜藝節目。
反觀《屌絲男士》單集最高播放量達1700萬次,《屌絲男士》第一季與第二季累積播放量相加總數突破4億次,滲透超過6000萬網民,相當于每十位中國網民中就有一人收看。
登頂視頻劇王座的令人驚訝的瞠目數字,預示一場久違的互聯網自制劇反攻傳統電視臺的終極逆襲正驚悚上演。
數據逆襲
這組驚人的數據顯示互聯網產業又將發生一次徹底的顛覆。
除了搜狐網劇多項指標逆襲傳統電視劇,土豆網自制電視劇《愛啊哎呀我愿意》竟然銷售給深圳電視臺,版權價格每集高達五六十萬元;樂視網自制劇《青春大爆炸》以每晚3集速度在成都電視臺黃金時間熱播;愛奇藝2012年累計向30家各級電臺、電視臺等機構反向輸出自制節目內容,總計時長超過4萬分鐘,輸出的節目形態超過10 種。
過去,網絡自制劇曾被認為是視頻網站面對高昂成本版權費的防御措施。沒想到不過幾年,網劇導演的逆襲正有計劃、有預謀地打響反擊戰。
在巨虧中,視頻網站低成本獲取內容是一條義無反顧的路。以搜狐3000萬元買下《新還珠格格》版權為例,一部劇目版權費用抵得上一整年的搜狐視頻自制劇總預算;2012年第三季度優酷網自制內容成本費用約1.4億元,占同期凈收入28%。在1億多的費用里,用于自制內容的成本預算只有950萬元,比例不足小數點后一位。
《屌絲男士》是互聯網第一部僅憑自身能力便產生規模性盈利的自制劇。由于自制劇與微電影相比,前貼片廣告次數和頻次較多,在廣告收入上占得優勢。屌絲男士第2季CPM(每千次展示廣告費用)廣告規模已達到電視劇級別,前貼片廣告已保證收回成本,再加上廣告植入已保證盈利。
網劇逆襲的第一步,找出互聯網自制劇的盈利模式,正是視頻網站的迫切需求。《屌絲男士》成為一個可持續盈利的成熟產品,秘訣在于實現內容規格標準化。“做出標準,我就能給你做出定價權。”身兼搜狐視頻CEO的張朝陽這么說。
新規則
完美逆襲登場經歷“如何做”、“為誰做”兩個階段后,搜狐視頻正進入一個新階段:建立行業標準。重建網劇“標準化”、“數字化”、“客制化”的三大定義。
其一,標準化。網劇時長被嚴格控制在16分鐘,這16分鐘就像微博140字一樣,標準化規格。
其二,數字化。王皓告訴《環球企業家》,“過去電視臺只接觸收視率一個數字”,而現在其手里掌控的數據是整個互聯網用戶的反饋。
其三,客制化。搜狐視頻定片前,組織互聯網用戶多輪看片,由用戶決定網劇里的內容組成,保留爆笑的片段,刪除不好笑的片子。
登頂王座的《屌絲男士》兩季節目奠定了標準化量產模式。每集16分鐘這是一個全新定義。曾擔任鳳凰衛視《文濤拍案》節目編導、現搜狐視頻主編的王皓對《環球企業家》說,“現在,做的每件事情都以塑造標準為目標。”
5月搜狐視頻短劇《我的極品是前任》同樣以一季六集、每集16分鐘周播形式面市。王說,今年還有3至4部劇出品,預計年底自制內容占網站流量比例達到1/10至1/5。6月搜狐視頻夢工廠揭牌,工廠的含義是標準化,夢是質量,即制定標準后規模化生 產。
優酷出品總經理盧梵溪加入優酷后,同樣如屌絲男士一樣也幾乎每年顛覆一次網絡自制劇行業規則。2009年《嘻哈四重奏》這部“互聯網第一劇”誕生;2010年《老男孩》、《11度青春》系列是互聯網上第一部微電影;《11度青春》又衍生《泡芙小姐》系列動漫劇,視頻網站從業者始終在尋找標準化的產品。
《屌絲男士》前期制作中對內容質量十分看重,組織互聯網用戶多輪看片充分驗證。在選擇素材時只有一個原則:用戶。第二季第一集共有18個搞笑片段,16分鐘幽默爆笑背后是4個月時間超過100個短片拍攝,再讓用戶按照爆笑、好笑、一般、無聊、反感五個等級打分,“無聊”和“反感”級段子直接刪除;“爆笑”段落放在前3分鐘里。經過調查,網絡視頻劇3分鐘內,如果抓不住觀眾,觀眾會馬上流失。
“段子”題材的內容標準化也在數據整理中確定。編導將自己關注的微博賬號及轉發最多的主題歸類,前三位分別為新聞+新聞評論、個人化生活分享以及“段子”。
《屌絲男士》和《我的前任是極品》率先采用商業化網絡營銷平臺,請第三方執行規模化、計劃性的微博話題引導和微信話題創建。通過第三方合作迅速獲取非搜狐渠道的數據。這個好處是短片第一集播出3天內獲取本集內容中,互聯網傳播頻率最高的熱詞,進而于第二集調整內容及演員戲份。
“片子上映前,火爆程度早在意料之中了。”王皓對《環球企業家》說。
新標準
“客制化”是標準化基礎上的重要一環。接地氣的段子+大牌明星是《屌絲男士》客制化兩大法寶。
在確定喜劇的表達方式和屌絲的社會情緒后,王皓和大鵬需要利用“數據”邊做邊調。最大的困難不是說服明星免費友情客串,難點在于讓大牌們放低姿態回歸屌絲。比如大鵬和湯唯咖啡廳的對手戲,就在搜狐辦公室的茶水間,故事講述咖啡店免費續杯的生活場景,“大鵬掏出熱水瓶一只要求免費續杯,女友湯唯索性祭出大礦泉水桶給店員”。再舉例,大鵬飾演的捏腳工一臉苦相地問客人:“哥,你的腳咋這么臭?”對方答:“嗨,我以前是踢球的。”鏡頭一轉,飾演者是前國腳楊璞 。
一部網絡劇居然讓觀眾有了每周追看TVB劇和美劇的感覺,簡直逆天了。網友們驚呼,“這部超級狗血無厘頭巨著顛覆了我不可磨滅的世界觀”。在這些集“猥瑣”與“犯賤”于一體的人物身上沒心沒肺地笑出聲來,《屌絲男士》主演、導演兼編劇大鵬說,“在這個人人有壓力的時代,給十幾分鐘時間不用費腦袋,沒心沒肺地開心一下,就是最大的成就感。”一些傳統電視人也為視頻網站補上第一課,在打光、錄音、剪輯等方面建立一套工業標準體系。
然而, “大量電視人進來,也有大量電視人出走,電視人離開是因為很難適應第二課: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他們需要明白為誰而做,用戶需求藏在數據里。”王皓說。
如今,在北京電視開機率降到30%,視頻成為占用戶時間最長的第一大互聯網應用時,網劇正成為一股內容生力軍,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莫雷特王子,開辟新市場、制定新規則,重新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產業王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