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冬小麥播種的相關配套措施是其獲得高產、穩產的重要環節。該文介紹了玉米秸稈還田的作用及相關使用技術和冬小麥播種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深耕土壤、施足有機底肥、精選優質種子、精量播種、保墑齊苗等,以期對當前的冬小麥生產提供指導,促進冬小麥獲得高產。
關鍵詞:冬小麥播種;秸稈還田;配套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2-40-02
玉米秸稈還田不僅避免了長期以來農民大量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為冬小麥種植提供必要的有機底肥。實行玉米秸稈還田種植冬小麥,播種育苗期的田間管理十分重要,是保證翌年冬小麥產量的必備條件。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冬小麥播種育苗期的田間管理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冬小麥生產提供借鑒和參考。
1 玉米秸稈還田作用與技術
1.1 玉米秸稈還田作用 玉米秸稈含有效磷、速效鉀等營養素。玉米秸稈還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顆粒的質地,增加土壤松軟性和空隙度,提高保持水分和肥力的能力;玉米秸稈和化肥同時施用,可更好發揮化肥的效力,提高小麥產量,降低成本。氮、磷的利用率可分別提高10%~12%、15%~20%,提高小麥產量20%~30%,并且改善小麥的品質。玉米秸稈還田是發展可持續農業的有效措施。
1.2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
1.2.1 注意秸稈壓埋深度 玉米秸稈還田壓埋的深度要在25cm以上。需要壓埋的玉米秸稈用農機粉碎均勻撒入田間后,將秸稈全部深埋覆蓋,決不能使其長期暴露于地面,以免水分過多的被蒸發掉,降低其還田做底肥的效果。
1.2.2 適時鎮壓澆水 根據土壤墑情和未來天氣降水的情況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度。適時鎮壓澆水,促進秸稈腐爛,要防止秸稈在腐爛過程中消耗水分和小麥生長過程中消耗水分相沖突;應適當補充土壤養分,防止腐爛微生物與幼苗生長搶奪營養。
1.2.3 增施氮肥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如果氮素不夠,易出現與冬小麥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現象。因此應按每100kg秸稈加10kg碳酸氫銨的比例進行補施,以加快秸稈腐爛。補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未還田的耕地里要高,可以避免苗期缺氮發黃。
1.2.4 數量適宜 一般情況下,玉米秸稈粉碎后的長度5cm左右,粉碎秸稈用量500~700kg/667m2為宜。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粉碎秸稈數量過少達不到所需要的養分量;秸稈過量造成大量秸稈堆積,降低腐爛、分解的速度,并且在腐爛、分解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多種有機酸,對冬小麥的根系發育有損害作用。
1.2.5 防病蟲害傳播 秸稈還田時要選用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玉米秸稈,不要把有病蟲害的秸稈還田,以盡量控制翌年田間蟲害基數和病害初次侵染源。
2 冬小麥播種配套措施
2.1 播前深耕、施足底肥
2.1.1 播前深翻 播種前進行深耕,結合玉米秸稈粉碎進行秸稈還田,并增加適量的有機底肥,深耕掩埋于地下,肥效保持持久,為冬小麥的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深耕具有疏松土壤,加厚土壤層,改善土壤水分、氣熱狀況;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營養條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消除雜草,防除病蟲害等作用。深耕要注意熟土在上、生土在下。深耕要掌握適宜深度并且在犁鏵下帶松土鏟,以達到上翻下松、不亂土層的要求。
2.1.2 施足底肥 小麥播種前,為提高麥田土壤肥力,達到小麥增產的目的,應施足小麥底肥。以玉米秸稈還田作為基肥,不能補充小麥生長需要的全部營養,還必須施用其他有機肥和無機肥。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和氮肥,一般667m2施氮肥30~35kg,磷肥40~45kg,鉀肥10~15kg,底肥應占施用肥料總量的60%~70%。農家肥大約1 000~1 500kg/667m2。
2.2 精選優質種子 小麥播種前用精選機選種或風選篩種,清除癟粒、破爛、病粒及雜質,對選好的麥種進行包衣處理或藥劑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要根據氣候特征、產量水平以及品種本身的特點,依據栽培條件和多種生態環境因地制宜選用優質高產品種。豫中北部地區以矮稈抗倒、抗寒、耐病的高產、優質半冬性品種為主導;豫東、豫東南麥區以選用抗倒春寒能力較強、抗倒性較好、抗白粉病和銹病、感紋枯病輕的半冬性品種為主;豫西南麥區以抗耐病、抗穗發芽的早熟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種為主,豫南稻茬麥區宜選用早熟、耐濕、耐赤霉病、感紋枯病輕的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種;豫西和豫北丘陵旱地以選用耐旱性好,抗寒、抗病的半冬性品種為主。
2.3 精量播種 冬小麥精量播種是當前小麥生產上重點推廣的一項增產技術。它是在比較好的肥水條件下,通過降低播種量,減少基本苗數,協調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防止群體過大,促進個體發育,使冬小麥穗大、穗足、粒飽、產量高。實行精量播種一般667m2可節省小麥良種4~5kg,增產小麥50~100kg。
播量準確是保證冬小麥計劃基本苗數,打好合理群體結構的基礎。精播麥田播量一般4~6kg/667m2,基本苗8~12萬株;半精播麥田播量6~8kg/667m2,基本苗13~16萬株。精量播種麥田全部實行條播,平均行距18~22cm,播深4~5cm。要求小麥用精播機播種,以求播量準確、下種均勻、播深一致,保證播種質量。
2.4 保墑齊苗 小麥播種之后,種子出芽率的高低受土壤墑情的影響很大。因此,保持土壤較高的含水量是保證田間出苗量大的先決條件,土壤保墑才能齊苗。為保證土壤水分較少蒸發,主要可采取播種前深耕、細耙,播種后壓實土壤,減少孔隙等措施。
參考文獻
[1]韓賓,李增嘉,王蕓,等. 土壤耕作及秸稈還田對冬小麥生長狀況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2):48-53.
[2]張建平,趙艷霞,王春乙,等. 氣候變化對我國華北地區冬小麥發育和產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7):1179-1184.
[3]趙廣才,常旭虹,楊玉雙,等. 基本苗和氮肥運籌對不同小麥品種產量和品質的調節效應[J].華北農學報,2010,25(5):182-186.
[4]董志橋. 冬小麥田間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98,10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