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腫病是大白菜種植常見的一種病害,是蕓苔根腫菌通過水土傳播危害植株根部所致。由于此病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如果不及時防控,不僅會影響植株的生長,還會造成大面積死亡,使種植者經濟受損。該文對大白菜根腫病發生特點和癥狀表現進行闡述分析,介紹了實行輪作、進行土墑整理與消毒殺菌、種苗選擇與處理、田園管理與病株清理等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大白菜;根腫??;發生特點;癥狀表現;綜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6.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2-75-02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葉用蔬菜,產量大,管理技術容易掌握,是我國廣大農民重要的種植作物和經濟來源。根腫病作為大白菜種植常見的病害,是蕓苔根腫菌通過水土傳播感染危害植株根部所致,特別是在潮濕、板結、顯酸性的土壤中容易發生,可在土壤中存活10a以上。由于此病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長,不僅會導致白菜生長速度緩慢、矮縮枯黃,還會造成植株大面積死亡,嚴重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種植者應了解此病菌的表現特征和發病特點,并從耕作方式、土壤地力、水文環境、品種類型、氣候因素、肥水管理、病菌處理、病害防治、田園管理、病株清理等方面做好農業、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防治工作,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以下筆者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對大白菜根腫病的發生特點以及防控措施進行介紹。
1 根腫病發生特點
1.1 病原菌與傳播 根腫病的病原菌屬鞭毛菌亞門、根腫菌目、根腫菌屬、蕓苔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孢子囊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性較強。病原菌通過遺留在土壤中的根系、葉片、肥料、水份以及種植時使用的農用工具、運輸工具等進行傳播,從病菌潛伏于植株到發病大約需要10d左右,主要危害大白菜、青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1.2 發病規律 大白菜根腫病菌在溫度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pH值越顯酸性,病菌滋生和傳播的速度就越快,適宜發病的濕度為60%~90%,溫度為19~25℃,土壤pH值為5.4~6.5,夏秋季的發病率比春冬季較為嚴重。同時根腫病的發生還與田間地勢及排灌水狀況有密切的關系,低洼水田、連作地、水改旱地等都容易引發根腫病。
2 癥狀表現
此病主要表現為根部出現大小不同、紡錘球狀或手指狀的腫瘤,主根上的腫瘤體積較大、數量少,側根上的腫瘤體積較小而數量多,有的時候一個須根上可生長20余個腫瘤。在發病初期腫瘤表面光滑,地上部分會出現缺水狀的枯萎,特別是在中午時分,而在早晚又恢復正常,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后期則粗糙開裂,地上部分植株出現矮縮、葉片發黃、發育緩慢萎蔫,嚴重的會出現死亡,發出惡臭味。
3 綜防措施
3.1 實行輪作方式 由于根腫病菌只侵染十字花科植物而且存活時間長、生命力強,傳播速度快,因此種植大白菜的地塊連續種植3~4a就應進行調換輪作,選擇種植非十字花科蔬菜或玉米、水稻、小麥、菜豆、大豆等,以避免長期遺留病菌的積累對作物造成的影響。
3.2 土墑整理與消毒殺菌
3.2.1 土墑整理 在種植大白菜之前要對土墑進行整理,首先應進行30~40cm的深翻并對土壤進行晾曬,將表土中遺留的植株根系、殘葉進行清理,細化土質,可使用糞肥、鈣鎂磷肥、有機肥等作底肥,同時根據土質情況用石灰進行酸堿度調節,對重病田塊可適當施用草木灰、氯化鉀等堿性肥料進行調和,以避免在酸性土壤上種植大白菜形成病菌生長的適宜環境。注意排灌設施的設置,減少積水、漬澇的產生,可通過挖深溝做高畦栽培來避免積水或排灌不暢的問題。還要施用好底肥,以糞肥為主,氮、磷、鉀和有機肥配合使用,以增強植株的抵抗能力。適當增加有機肥比例,可減輕病害發生。
3.2.2 土壤殺菌消毒 土墑整理完畢后,為了消滅遺存在土壤中的根腫病病菌,應使用熟石灰75~100kg/667m2或敵磺鈉可溶性粉劑拌入細土撒入種植大田;或每667m2使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懸浮液2~3L拌土40~50kg施于土壤內;或75%五氯硝基苯每667m21.5~3kg施于畦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堆悶發酵,充分腐熟以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補充營養、凈化土質。然后將土壤耙平,使其疏松透氣,避免出現坑洼積水。如果根腫病已經發生或在土壤中有存留病菌,可使用谷殼灰水溶液澆灌土壤并結合使用75%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700~1 000倍液,進行每穴澆灌,一般每穴0.25~0.45kg,可進行土壤殺菌。
3.3 種苗選擇與處理 購買大白菜種苗時,應加強種苗檢疫,確定優質的大白菜品種,以防治大白菜根腫病的發生??蛇x擇無菌苗種植,嚴格進行種子或種苗檢疫,確保種苗來源正規,避免用帶菌種苗進行種植。同時還要挑選具有抗病性能的大白菜品種,查看品種抗性鑒定級別,以降低根腫病的發病率。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消毒處理,使用適樂時懸浮種衣劑稀釋后浸泡種子或使用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拌種;幼苗可使用氰霜唑懸浮劑浸泡苗根,然后再移入大田。移栽過程中,如果具備條件的可使用無病土營養袋培育健苗移栽。在種子消毒和種苗浸泡時,要對種苗進行篩選,去弱留強、去病留健等處理。如果在種苗發育初期發現植株患有此病,應及早拔除并在栽種坑穴附近灑石灰進行消毒處理,凈化土壤以防止擴散,同時要對其他幼苗進行病菌防御處理,避免傳染。
3.4 田園管理與病株清理
3.4.1 田園管理 在肥水運籌方面,可采用小水勤澆的方式控制土壤濕度,切忌大水漫灌,避免田間過于潮濕悶熱,以減輕病害發生。可在播種后7~10d使用達科寧澆灌植株或在播種后馬上使用百菌清澆灌。幼苗生長初期噴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并使用腐熟農家肥改善土壤物理結構,為植株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可用15%石灰乳灌根,平均每株0.3~0.5L或96%天達惡霉靈粉劑3 000倍液或天達2116 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劑1 000倍液灌根,根據病情發展情況一般每株使用0.4~0.5L進行防治。還應對運輸工具、農用工具進行消毒清洗,避免二次傳播。遇到高溫多雨天氣時應及時排澇,降低土壤水份。
3.4.2 病株清理 大白菜收獲后,應及時對土壤中的根系、落葉、殘留物進行清除,但不要隨意丟棄,應收集起來撒上生石灰一起填埋在離種植區域較遠的地方,以減少土壤中的病菌量,避免腐爛后隨雨水進行二次傳播。對于存在病菌的疫區應加強控制和封鎖,防治病菌擴散,減少對無病區的污染。
參考文獻
[1]周燚,楊廷憲,趙毓潮,等.大白菜根腫病綜合防治新技術研究[J].中國蔬菜,2012:(1).
[2]鄢洪海.大白菜根腫病發生特點及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09:(8).
[3]楊明英,李向東,孫道旺,等.白菜根腫病菌致病性因素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1:(4).
[4]范成明.土壤生物消毒對大白菜根腫病的防效評估及防治機理研究[D].云南農業大學,2007:(5).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