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隨著暴雨天氣的增多,四川省的汶川地震、蘆山地震重災區,再次迎來異常嚴峻的考驗。由于地震造成山體松動,嚴重泥石流自然災害在多地不斷發生。而震后應對舉措的不完善,也讓災害變得更加嚴重。

泥石流災害襲擊四川
今年入汛以來,四川省已連續遭受多次區域性強降雨襲擊。尤其是7月7日至12日的強降雨,誘發了大量地質災害。其中,7月10日的都江堰市中興鎮特大泥石流災害初步核實已造成40余人死亡、110多人失蹤。
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都江堰市中興鎮大型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是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其另一重要原因就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山體開裂形成了震裂山體。
“被地震震裂的山體,在暴雨天氣中很容易發生大型泥石流災害?!敝袊刭|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林景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四川省阿壩州也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主震區,由于山高谷深,連日來的持續強降雨,誘發了震后山地次生災害,導致岷江上游支流多處發生了流域性泥石流災害。截至14日16時,阿壩州的泥石流災害已造成16人死亡、20人失蹤、34人受傷。
震后泥石流災害,再次觸目驚心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而以前的大型泥石流災害也還沒有走遠。2010年8月上旬,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震后泥石流,造成了幾乎整座縣城被毀、1000多人遇難的悲劇。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時隔3年以后,巨大的震后泥石流悲劇就再次在地震災區發生。
尤為嚴峻的是,目前我國一些地震災區才剛剛進入雨季,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有可能遭受到大級別暴雨的襲擊,因此,積極應對泥石流襲擊,盡量減少泥石流災害中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已經成為重要的事情。
林景星表示,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泥石流發生時,其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僅幾分鐘。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其常常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而對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的嚴重破壞區,由于很多山體發生了松動,在大暴雨的天氣中,泥石流的發生就會更加頻繁,其產生的后果也會更加嚴重。
強震后極易發生泥石流
林景星表示,地震發生在平原和山地等不同的地貌條件下,其產生的震后災害具有很大的不同,在高山峽谷地區,只要大級別的地震將山體震松,就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一些自然災害。
“其實在汶川地震等大型地震發生以后,國內不少氣象和地質方面的專家就已經意識到了震后泥石流對地震嚴重破壞山區的高風險性?!北本┦袣庀缶盅芯繂T吳正華告訴記者,他本人也在多個場合表達過這樣的觀點。遺憾的是,震后泥石流的威脅并沒有被引起充分的重視,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發生了舟曲泥石流的重大損失。
舟曲泥石流讓很多人認識到震后泥石流的巨大危害。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地震災區開始積極應對泥石流災害的襲擊。不過林景星認為,本次四川的多個地震震區發生的泥石流依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表明,有關方面并沒有充分吸取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教訓。
“地震發生以后,在進行災后重建時必須對在建地點進行充分的震后災害評估,對可能發生的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予以規避,才會最大限度地減少震后后續災害對人員和財產造成損失?!绷志靶钦f。
吳正華也表示,這些年來我國多個大型地震發生以后,大家關注的重點都是想著如何防震,對地震的后遺癥關注并不是很多,甚至在一些地方并沒有得到地方政府和民眾的重視。
吳正華告訴記者,本次四川暴雨導致震區大面積的泥石流,并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表明相關方面在震后重建時考慮并不是很周全,一些需要進行專家論證的地方沒有請專家進行相應的論證,導致一些剛剛重建的地方又遭到泥石流的襲擊,另外,一些需要搬遷的民居也沒有搬遷。而這再次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即像四川震區的多山地帶,在震后救災時必須要將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作為重要考慮的方面,否則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總是存僥幸心理,也導致了嚴重悲劇的發生。”吳正華說這也暴露了當前我國的震后救災意識、救災教育和震后災害預警還很不到位,對各地震災區而言,這是當前一個很大的問題。
防范泥石流以監測為主
對于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等大型地震破壞嚴重的區域,除了震后科學重建以外,還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自然災害管理體系,其一是有專門的工程體系,另外一個方面是相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有針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應急舉措,此外還要加強對地震災區居民震后災害的相關科普,并有震后災害的救援隊伍和充分的救災設備。
不過林景星認為,泥石流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它的發生不涉及到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就不構成災害。因此防止這種災害,主要是針對人的活動區,而居民聚居點及重要道路沿線則是預防的重點。
“對于震區的這些地方,必須加強泥石流災害的預防,在重點區域要有相關監測。”林景星說泥石流的發生需要一定的條件,其與可能發生地的坡度、植被情況、含水量、泥石層的厚度等具有很大的關系,也正是這樣的特點,利用激光雷達等一些技術手段,是可以進行預測和預警的,只要出現一些前兆性的變化,相關的儀器就能夠探測到。
另外,重點區域的居民及時關注危險地點,在坡頂或者一個地方的中上部區域在暴雨中或者暴雨后出現裂縫、小幅坍塌等一些現象時,提前報告及躲避就可以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林景星說,在下大雨時要隨時預防泥石流風險,地方相關部門也應該提前予以預警,需要撤離的要及時予以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