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戰爭的關鍵是核武器,而到了本世紀,戰爭關鍵將是網絡武器。在美國,四星上將基思·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建立了一個網絡王國和一支秘密網絡部隊。而如今,能夠發動致命性網絡攻擊的“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 。

建立絕密網絡王國
在美國馬里蘭州,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擁有專屬的郵局、消防部門和警隊;它四周設置電網、武裝部隊、反坦克堡壘、敏捷的移動探測器和攝像頭;它的市內建筑都具有屏蔽作用,窗戶都是單向的,所以電子信號都無法逃出城。毫無疑問,這是一座頂級絕密城市。
在這里,美國四星上將基思·亞歷山大用了8年時間建立了一個網絡王國。這讓他在美國情報界獲得了至高權力,并且覆蓋三大領域:他不僅主管全球最大情報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NSA在美軍的內部機構中央安全署(CSS),還是美軍網絡戰司令。
這些年來,他一直為美國網絡戰奮斗。在他看來,美國在網絡攻擊方面具有先天弱勢,比如發電廠、供水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十分脆弱,軍隊指揮和控制系統極易感染,而經濟又對互聯網過分依賴。這讓他一直在美國國會上大力宣揚,抵御這些威脅的重要性。
在亞歷山大眼中,這些威脅大得難以估量,以至于國家不得不將整個大眾網絡都劃在自己的保護傘下,電子郵件和推特都要經過特有的過濾器。日前,他在安全會議上就表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網絡正在越來越活躍。我很擔心,不久網絡活躍性將打破一個界限,私營企業將無力控制局面,而政府不得不參與進來?!?/p>
然而,亞歷山大幾乎從不提及的一點是:美國軍方的絕密網絡王國不僅擁有保護美國的能量,還能夠攻擊敵人,這些年,他們一直在發展攻擊性能力。這并非單指發起網絡攻擊,現在他和他的軍隊還能夠對敵人展開物理襲擊,甚至有可能是屠殺。
網絡珍珠港攻擊
事實上,亞歷山大的網絡部隊已經成功發動了首次網絡戰。他們使用的武器是美國和以色列情報部門共同打造的Stuxnet蠕蟲病毒,這是全球第一個專門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編寫的破壞性病毒,其目標在于摧毀伊朗位于納坦茲的核武器。
按照計劃,這次攻擊應該不會被伊朗查獲來源。2012年,美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向《紐約時報》確認了這一行動。按照他的話說,Stuxnet蠕蟲病毒自我復制并開始感染伊朗以外其他國家的計算機,因此他國安全人員得以檢測到它,直到2010年夏季,一些蛛絲馬跡開始指向美國,受到攻擊的納坦茲小鎮也漸為人所知。
納坦茲位于伊朗中部,它的山體地下深處隱藏著鈾濃縮工廠。出于安全性考慮,工廠被兩米半厚的混凝土墻包圍,外面還另包了一層混凝土,其頂層位于20多米厚的封土層下,里面是可容納數千臺離心機的防彈大廳。這些離心機要求極端精細:轉速太慢,U-235分子無法分離;轉速太快,離心機有爆炸的危險。這樣的高要求使得控制離心機轉動的電腦不能被連接到互聯網,以防被病毒感染。
2006年,NSA針對這些離心機啟動了先頭計劃。一名參與了該計劃的前中央情報局(CIA)官員表示,他們遠距離穿透了通信系統和網絡,成萬億字節地竊取數據,并搜索千萬臺電腦與服務器,試圖尋找到安全漏洞。獲得這些信息后,網絡開發專家開始開發植入式間諜軟件。當這一軟件工作完成后,NSA就有能力獲取伊朗網絡信息并竊聽電腦麥克風里的對話。而隨著下一步“數字彈頭”的創建成功,好幾年前美國政府就已經擁有發動網絡攻擊所需的基本武器了。
美國網絡戰基本武器就位后,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找到一個方法訪問到伊朗那些與互聯網隔絕的、最安全的電腦。依據后來的一些線索,伊朗的電腦及電子設備批發商阿里·阿斯塔利(Ali Ashtari)可能成為了以色列情報機構的間諜。他的優勢在于伊朗情報機構及鈾濃縮工廠的人員都是他的客戶,一旦想要換電腦或路由器,他們就會找到他。他還成了伊朗情報機構和核開發機構的電子設備代理商,這讓他有能力把Stuxnet蠕蟲病毒植入敏感部門的設備。
當然,伊朗也有自己的反間諜組織,阿斯塔利由于過于頻繁地訪問敏感網站,而被列入了“黑名單”并被判處死刑。不過,無論伊朗在反間諜方面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們在一開始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核設施已經受到了網絡戰的襲擊,這一階段持續了一年半左右。而一旦他們發現了這一點,早晚會做出反擊。果不其然,2012年,中東地區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石油天然氣企業受到了大規模網絡攻擊。這場看不見的網絡戰爭被稱為“網絡珍珠港攻擊”。

瘋長的網絡部隊
也許正是“網絡珍珠港襲擊”的威脅,亞歷山大有了充分的理由來擴張他的網絡王國。2010年5月,奧巴馬政府成立了一個新部門:美國網絡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他被任命為總司令,并表示,“在網絡空間,我們必須要用戰略眼光來控制信息世界?!?/p>
要實現這種能力,網絡王國需要瘋狂擴張。5月,馬里蘭州一座代號為“Site M”的設施開始施工。它占地近1平方公里,包含了150兆瓦特的變電站、14座行政樓和10個停車場,總價值達32億美元。其中服務器大樓擁有近1萬平方米的活動地板,以便放置超級電腦,而5萬平方米的操作中心則能夠容納1300名“網絡士兵。
這樣的擴張意味著Stuxnet蠕蟲病毒才只是個開端。目前,亞歷山大已經招收了上萬電腦專家、黑客和工程師,以增強美國在網絡戰的攻擊能力。雖然CIA和其他情報機構的預算已經被削減了44億美元,但五角大樓還是為網絡空間戰申請了47億美元,其中大量的錢被分配給網絡防御承包商。一句話,更多的網絡攻擊正在醞釀中。
不過,美方網絡王國的擴張也催生了危險且難以管制的網絡軍備競賽。在這個戰場上,公司和個人可以把服務賣給出價最高者,不管買方是黑客組織還是恐怖組織。就連創建了網絡王國的亞歷山大如今也在擔心網絡武器落入“錯誤者”手中的可能性。
也許他的擔心不無道理。今年5月,他發現,某人甚至可能是某個國家早在4個月前就侵入了美國政府數據庫“國家大壩目錄”,它涵蓋了美國大壩的“軟肋”,包括如果某個大壩遭到攻擊可能致死的人數。這一切使他做出了這樣的預測:未來網絡空間被破壞只是時間問題,攻擊發生的時間大約在2-5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