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關鍵能力已成為判斷一名勞動者是否優秀的基本素質,與此同時,如何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關鍵能力已經成為每所職業學校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更新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采用以培養、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為目標的現代教學方法。
【關鍵詞】關鍵能力;特征;培養方法;培養模式
所謂“關鍵能力”,它指的是具體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如學習任務的組織實施能力、運用學習方法的能力、人際交流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一個人的獨立性、責任心等等。這些能力在當今社會對于勞動者的生存與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稱為“關鍵能力”,亦稱“綜合職業能力”。
一、關鍵能力的內涵及特征
關鍵能力指的是具體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外的能力。它強調的是,當職業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由于這一能力,從而讓勞動者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因此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可攜帶的能力”。
盡管有時對“關鍵能力”的稱謂不盡相同,但它們都表現出了某種共同的特征,如:①關鍵能力所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在社會中交往的能力,它是對傳統的職業能力觀的補充和發展。②關鍵能力所包含的內容并不僅僅是個體的一般智能結構,如認識能力、記憶力、理解能力等,它還包括了個體的組織管理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非智力因素的個性品質,它反映了現代社會對個體全面發展的要求,豐富了職業教育教育的內涵。
二、培養中職學生關鍵能力的方法
1.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意識
對此,我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活動課、自習課等時間,圍繞關鍵能力組織一些活動,如講座、輔導、座談會等方式給學生講什么是關鍵能力,為什么要培養關鍵能力,及怎樣培養等問題;在相關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制定活動項目、安排活動程序,到活動組織實施,完全教由學生承辦,這樣通過具體的活動達到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團結合作、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從而就培養了學生關鍵能力的意識。
2.灌輸于整個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需要貫穿于整個學生管理中,學校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每所職業學校均要有嚴格日常管理,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管理者通過舉行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事理,養成學生勤勉、敬業、守紀、守時、團結合作等良好素質。
3.堅持人文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人文教育一直是職業教育的薄弱環節,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作為一個現代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人文知識,克服片面強調專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養的狹隘能力觀。
4.堅持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特別是作為一個現代職業人,要有廣泛的知識面,要具有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和發展創新等能力,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難以完成,只有與課外活動如第二課堂、實習實踐、社會實踐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強化課程改革
關鍵能力是一種整合所有職業能力的概念,它包括了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多個方面。它與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有著緊密聯系,因此職業教育必須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學科課程,并實施以能力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或整合課程。
6.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并以重視角色扮演、案例教學、項目設計教學等以職業行為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方法。
7.構建終身職業教育體系
終身教育體系是一種開放的教育體系,一個全面的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應幫助學習者在這個體系中縱橫移動,并擴大他們可能得到的選擇范圍。這就需要我們摒棄狹隘的教育思想,沖破不同專業、課程、教育等級之間的一切障礙,讓各種教育元素自由融合,構建學生的終身教育體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學生能力遠比獲取知識更重要。職校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應超越和突破知識本位觀,實現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建立以人為本的能力觀,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