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增強教學吸引力,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關鍵詞】兒童心特點;兒童生理特點;興趣教學;吸引力
在幾年的體育教學中,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堆低年級兒童上體育課時的心理、生理反映、表情特點、行為的規律等方面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摸索。根據觀察分析,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身心處于發育階段,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易興奮,不易長久,無意注意占優勢,易分散,對簡單呆板的動作和過多的重復,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疲勞,而且注意力不易集中,最大的特點是模仿力強,對喜歡的歌謠和舞蹈學的快、記得牢。根據這一特點,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使教學有教、有練、有歌聲、有笑聲,充滿情趣、生動活潑。
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成人不同,為防止低年級兒童成人化教學,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安排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依靠教材的變換和游戲教材的采用引起兒童的求學興趣和求知欲,使兒童在課上始終保持有趣和快樂之中。例如:低年級基本運動,多數都是以游戲性教材為主,利用游戲教學,效果明顯,不但誘發低年級兒童上體育課的情趣,而且能培養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對新課標和教材的學習,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結構的模式做了一些探討,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開始和準備部分
為激發兒童參加活動和引起上課的興趣,在這倆部分中多安排小型多樣的游戲,使一上課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例如:跑單、雙圈的游戲、方法,在場地上畫兩個同心圈,男女生手拉手分別站在兩個同心圓內,教師發令后,內外圓上的學生逆向跑,跑時兒童有節奏的數“一、二”“一、二”當教師鳴笛后學生齊喊“嘿嘿”,同時,兩臂下振,雙腳踏地一次,變新的方向跑,依次進行。這樣的活動有聲有色,在快樂的活動中做好了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多樣化
新課標低年級教材比較單調練習時間長了 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影響教學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我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謎語一出,學生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小學生爭強好勝,如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現象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跑時就不能那么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其個性傾性,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三、結束部分的快樂恢復
歡歡樂樂地結束一節課,使學生能基本恢復到課前狀態,根據學生喜歡表演和模仿的特點,可在課的結束部分安排一些拍手操及動物的形象和自編舞蹈,在音樂的配音下,進行放松,有利于兒童消除恢復,并得到美好的回憶,使心情舒暢。
四、教學新穎多變化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多變化,多變化的教法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1.游戲法
游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沒有快樂的體育課將會扼殺人的天性。游戲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也是體育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各種新奇、有趣的游戲,在活動中思、在活動中學,從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寓教于樂,最終達到發展身心的目的。這種方法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特點,學生非常喜歡。如在體育課開始時,我們一改先慢跑、后做操的老習慣,安排一個趣味性和活動性兼顧的小游戲,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應的,又有講究互相配合的、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的,讓學生通過小游戲,既熱了身,又激發了上課的興趣。再如“投擲”運動游戲化。利用壘球做“炮彈”,設計模擬“敵人”目標。讓學生對準目標,奮勇殲“敵”,訓練結束后比“戰績”。學生在這種“戰斗”情景中,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既寓教于樂,也發展了投擲能力。
2.激勵競爭法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善于運用針對性的激勵性語言,及時地給予鼓勵、支持和幫助。例如:“真可惜!剛才就是腿沒抬好,努力一下,腿抬高一點,動作就完成了!敢不敢再來一次?”“來!別害怕,老師請最好的小朋友和你一塊兒做!”同時讓學生通過規范的動作和圖解來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問題或不足之處,使學生加深對正確動作的印象,逐步找到動作感覺。學生在活動中,當完成動作較好或取得優異成績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及時給予肯定的贊美語言,激發學生不斷地進步。例如:“你的動作好極了!真像個小運動員!”“這么難的動作你都會做,真是了不起!”使學生在獲得心理滿足、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產生更加愿意努力向上的愿望,朝著老師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當學生連續取得較好成績而驕傲自滿時,教師及時用激勵性語言來提示。例如:“別大意!別人正準備超過你們呢!”“勝利不驕傲,失敗不氣餒”以此來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例如,某個訓練項目做的不規范時,要鼓勵他們“別泄氣!還有機會在等著你,下次再爭??!”“別放棄,再試幾次!堅持下去準能行!”“雖然你們失敗了,但已經很努力了,老師還是要表揚你!”只有這樣,才能重新喚起學生的學練熱情,勇敢面對困難,去接受新的挑戰。
3.編兒歌、講故事法
編兒歌就是用精煉易懂的詞匯組織起來的,把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和教材要求編成易懂易記的兒歌,會使兒童學的快、記得牢。例如30米快速跑,編成兩臂屈肘前后擺,前腳掌著地跑得快、擺正腳尖膝蓋向前,蹬地放肩跑直線。除了編兒歌我們還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因為兒童好奇心強,愛聽故事和模仿,通過講故事讓同學們進行表演故事中的人物。例如在教沿地面上30厘米寬的窄道跑時,通過將小戰士沖過“封鎖線”中的獨木橋要跑的快,而且不落到河里,會使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4.“感化”法
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具體表現為向師性和向生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蘇霍姆費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苯處熢诮虒W中,從愛護學生出發才能客觀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愛心和關懷。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只要把全部的愛心獻給他們,對他們給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時刻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就能把問題學生轉變過來。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個劉同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問題學生”,曾在一段時間內經常逃課。班主任到處找他,但他一見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沒辦法。在一次課外活動時,我抓住機會,邀請他加入健美操隊并詳細了解了他的問題所在,給予關心和肯定.經過這次交談,劉同學也愿意上體育課了。又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個人大聲的喊:“趙老師,我最喜歡你,也最喜歡上體育課了?!蔽一剡^頭一看,原來是劉同學。聽了這話,我心里美滋滋的,突然間使我更進一步的體會到做一名人民教師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強了我當好一名人民教師的信念。
總之,要想上好低年級體育課,必須了解掌握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同時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并且要有較強的事業心,才會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