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大構成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它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門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縱觀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三大構成對學生的專業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下,在我國的藝術專業院校中,三大構成課程已經作為授課的基礎,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在最初三大構成課程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深化研究,逐步向實踐課程過渡。
【關鍵詞】三大構成課程;教學改革;藝術設計
一、三大構成課程
提起三大構成課程,從事藝術專業的師生都不陌生,因為整個藝術設計都承載著這三個部分。簡潔的概括就是由平面、色彩、立體三個部分的設計組合而成的。
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通過平面、色彩和立體的相結合,形成一種對于造型的新概念。在這其中,藝術設計既可以由以上元素共同組成一個新的形態,也可以由不同形態的物質來構成一個輪廓清晰的形態。總而言之,現代藝術設計的構成關鍵在于三大構成元素的相互結合,以及透過元素形態的變化,來組成一件新的藝術設計作品。
(一)平面構成
在二度空間當中,通過對于線條輪廓和圖紙之間界限的情境描繪,是平面空間構成的最主要特征。平面構成也可以是圖紙上的三度空間,沒有實際存在感和立體感,但是通過對于圖形的描繪來形成一種視覺上的空間感。
(二)色彩構成
在三大構成課程當中,學習色彩構成是學生逐步深化的基礎,只有學會了對于基本顏色的認識和應用,才可以保證在今后創作過程中靈活運用,從而保證一個較好的構成能力的培養。顏色應用除了能在二度空間上加深立體感之外,還可以在立體構成上促使作品更加形象化,從而突出創作者的根本意圖。
(三)立體構成
現代藝術設計,更多的應用在實踐當中。隨著人們對于個性化生活和品質生活追求的不斷深化,立體構成在今后的藝術設計中,必然是蓬勃發展的。因此,掌握立體構成是藝術設計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通過對于點線面這些空間因素的把握之外還要考慮外觀的比例、飽和度等,通過協調設計來營造出藝術設計的美感。
二、我國三大構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三大構成課程在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當中,是課程的基礎。雖然該思路和課程引入我國多年,但是由于不是我國土生專業,在實際推廣過程難免存在一系列問題,加上其他的原因,我國三大構成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簡單介紹如下:
(一)教學內容單一
在我國的設計類專業當中,由于一些教師在認識上存在偏差,加上一些教師對于基礎知識的忽略,使教學內容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從而導致學生在設計專業基礎中沒有學到更多的知識,導致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這個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三大課程在我國推廣過程中,也曾經受到一些傳統設計類專家學者的阻撓,推廣道路并不算順利。
(二)教學方式古板
縱觀當下我國對于三大構成課程的教學不難發現,教學方式仍然沿用當代教師所學的那一套教學模式。藝術對于學生而言,更多的是注重靈感、創新,但是古板的教學方式勢必會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當下我國三大構成的基礎課程只在學生學習初期進行學習,對于后續鞏固和深入學習并沒有較深的聯系。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系統銜接出現問題,由于教學漠視,過分重視形式化,沒有充分站在學生立場來考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三、三大構成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通過對于當下三大構成課程存在問題的分析,在順應藝術設計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必須通過革新來實現對于三大構成課程教學的優化。
(一)正確認識和設計三大構成基礎課
對于三大構成基礎課而言,可以說是藝術設計的基礎,也可以說是精髓。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通過對于學生正確的帶入,來實現課程互動的基礎。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運用一些幽默詼諧的設計語言,來加強對于學生的代入感,由于藝術設計本身就是對于美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利用語言美的特性,使它在設計課程中的指導性作用更加凸顯,從而更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入命題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增強能動性,從而活躍課堂。例如讓學生利用學習的點、線、面知識設計名片、手提袋、一次性紙杯上面的圖形等等,既可以提高他們對于課程的興趣,也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藝術設計能力。這樣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點線面、色彩、材質的認識和運用,同時也要注重整體的協調性,保證相互之間的練習,這樣才可以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寬設計思維的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二)加強師生互動,調動課堂氛圍
互動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更靈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下的課程已經不是當年教師“一言堂”的時代了。課程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現在需要的是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我們也可以說,教師能否在課堂中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成功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出示大量的實例圖片,來更加協調的和同學互動,在采用教師與學生交替分析圖片構成組織的方式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這樣才可以保證在增強了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后的作業設計來增強學生課后對于課程的復習,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下搜集相關圖片資料的作業。在作業觀摩的過程中,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設計思路,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動手設計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做到有的放矢的實現藝術課堂改革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
(三)積極選材,全面轉化授課方式
藝術設計課程可以說是思維創意碰撞的課程。課程獨特性決定了它可以用更加多樣化的材料,從而使課程變得更加生動。因此,教師可以選取多樣的媒介和載體,可以是圖形、可觸摸的立體物質材料等等,這樣既生動,也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生也可以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增強對于世間萬物形態美的認識和審美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材料,選擇采用合適的表現技能,感受各種不同材料的肌理傳達出來的美感,自由、感性去創造美,理性的組織美,這樣才可以全面實現教師對于學生積極性的引導,從而保證他們能有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事物。這樣對于他們日后的自主藝術設計,提供許多有益因素。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觀察管理,從而提升他們對于藝術設計的新認識,保證他們在個性化的基礎上,實現和諧的發展,讓他們在探尋材料中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從而達到培養良好的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岑雪靜.論綜合性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課程的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0)
[2]應琦.關于構成設計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7(07)
[3]呂煥琴.藝術設計專業中三大構成課程的教學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0)
[4]吳麗..淺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構成課程的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2(17)
[5]范靜靜.淺析三大構成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創新與改革[J].美與時代(中).2012(09)
[6]馬利廣.三大構成教學存在問題及教改建議——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1(02)
[7]郝琦.高震.“三大構成”在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廣西輕工業.2010(06)
[8]胡林.論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課程改革[J].懷化學院學報.2005(03)
作者簡介:
遲靜,山東商務職業學院信息與藝術設計系,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師,助教,文學碩士。
劉楠楠,山東商務職業學院信息與藝術設計系,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師,助教,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