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教師所接納。然而種種熱熱鬧鬧的“合作學習”,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中并不少見,卻也只是有虛假繁榮、貌似好看的場面,沒有實質的效果。現就合作學習有效性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其本質是對人的關注,而非是對知識的關注。新時期的教育有新的特點,新課改倡導教師的新角色,我們不能還抱著所謂“師道尊嚴”、“傳道、授業、解惑”的思想.實施單向的給予或所謂垂直合作。我們面對的是有著自己生活經驗、知識基礎、獨立思維、具有個性的主體,因此在學習目標的把握上,就需要教師實現關注知識到關注人的轉化。我們只是他們學習中的引導者、伴奏者。
二、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的關鍵在分組。我認為:①合作小組的成員以4~6人為宜。②組員搭配可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為了體現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每個組的總體實力應該盡量保持一致。③小組成員的“角色互補”,小組內的角色分配要明晰,并要對合作組內的主持人,記錄員、檢查員等角色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這樣,才能確保每組每人在一個平臺上展開合作,以利于學習的順利開展,也才能將新課程追求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理念成為現實。
三、要掌握必要的機巧
學生良好的合作技巧的運用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保證。我認為:①學會收集。一般來說,合作學習的課題有一定難度,有時需要收集一些資料。要讓學生學會用什么工具.并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什么樣的資料等技能,認真做好課前準備。②學會傾聽。在開始合作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要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③學會表達。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及時指點。④學會討論。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不輕易放棄一個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權威。教師在關鍵處予以指導,讓學生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四、要學生積極的參與
展示交流是合作探究學習的主要環節,是形成正確認知、發展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而這往往成為優等生的“一枝獨秀”。在小組活動中,優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現,他們承擔的任務更多,相應的發言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也更多,弱勢學生則剛好相反,他們在小組中易受到忽略。合作學習要讓全體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得到發展,弱勢學生絕不能成為教師的忽略對象,而應受到特別關注。教師給學生的任務應該是有層次性的,使弱勢學生能夠找到他們能勝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務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增強信心。在合作學習進行時,教師要強調整體的進步,讓小組內形成主動扶持較差學生的氛圍。在評價時,教師要強調小組的整體評價,也要對弱勢學生所取得的進步給予表揚。只有全體同學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才能使合作學習具有生命力。
五、要給學生足夠的時空
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不要受我們自己預設的時間影響,以教師為中心,有的小組合作學習三五分鐘還沒有成功就草草收場。這樣的合作就只是走走過場沒有多少實效。教學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出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他不僅僅是幾個人表述一下就行了,還要通過猜想、驗證等途徑來解決。這些,不是幾分鐘所能解決的問題。因而,我們應放手讓學生去合作,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哪怕是這節課內容沒上完.也不要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縮短。因此在合作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時間在恰當的情境中實踐、思考、討淪、交流,感悟。
六、要適時的導控
教師不僅應是合作探究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還應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和親密伙伴。因此,學生合作時,教師必須給予充分的信任,大膽放權.但這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要較好地把握這個度,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教學機智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資源”的發揮,要注意激活“冷場”,控制“過熱場面”.使全體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使人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引導探究不斷向縱深發展。
總之,竭力挖掘小組合作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在新的課程環境下,教師必須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時刻變換自己的身份,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真正的從形式走向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