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闡明了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一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以問題為向導,通過類似于科學家探究性活動的方式獲取科學知識,并在此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樹立科學精神的一種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體會。
【關鍵詞】新課標;探究教學;探究設計;探究學習
一、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由于中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出現的一個個物理現象,一個個物理問題,學生都急切的想知道問題的原因和答案。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實施科學探究中,開始可以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新的物理情境與已有知識的沖突所在,從而提出問題,這樣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教師用多媒體演示一個氣功表演:氣功師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壓一大石頭。隨即問學生:氣功師身上受到的壓力多大?如果然后讓他的助手用大鐵錘打擊石板,身上受到的壓力如何變化?會出現什么現象?然后讓學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氣功師安然無恙。這種物理情景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沖突——身上壓一大石頭且被錘打怎么不受傷?學生需要解“疑”,興趣倍增,再問學生:如果讓大鐵錘直接打在身上會怎樣?與剛才打在石板上比較,身上受到的壓力及壓力的受力面積如何變化的?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師繼而讓學生體驗壓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兩手指夾三角板的感覺,進入探究課題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設計
課堂探究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去獲取知識,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帶著興趣需要直接與周圍事物和現象對話,直接與教師對話,提問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問題的設置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問法,不同問題、不同的問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引導探究學習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重點緊密相連;問題明確、集中、有層次、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有效思考;問題間有密切聯系;難易適中,讓學生“跳著能摘到果子”。例如:《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設計電路圖,教師步步引誘深入:測小燈泡的電阻需要測哪些物理量?實驗原理是什么?分別用什么儀器測這些物理量?怎樣把儀器連入電路?什么儀器可達到保護電路、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能逐步設計出電路圖。
三、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科學的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從直觀現象中提出問題,進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對比、控制變量、實驗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要事先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還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取合適的器材),并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得出結論,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檢查是否有錯誤和疏漏,從而對探究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估。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合作與交流”七個要素。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
總之,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點燃孩子們心靈的智慧火花。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創造探究能力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所創見,有所發現。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究科學的愿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大膽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邵狄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能力.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z1期
[2]淺議科學探究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中國教育出版網》
[3]王占軍.淺析初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中國期刊網》
[4]張利春.淺談初中物理教學實踐. 《中國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