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際教學法產生的背景及特點
交際教學法,又稱“意念法”,提倡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要以交際為中心,為交際目的服務,體現交際功能,繼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該教學法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創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有英國的亞歷山大、威多森以及荷蘭的范???。
交際教學法認為,培養交際能力應該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為語言交際服務。交際教學法原則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主要體現在四點:第一,語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學單位是在一定語境下的話語(discourse),脫離了語境,話語就不具備交際功能。如Thank you不一定就是表示感謝之意,在某種情景中它可能用來表示拒絕幫助。因此,教學活動應以話語在語境中能實現的功能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以便學習內容盡可能符合學生的需要,真正培養使用語言的能力。第二,語言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整個外語教學過程要在真實的情景下使用真實的語言進行交際活動,這意味著語言課堂教學應盡量創造較為自然的言語交際條件,按情景題材組織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中進行操練, 大量使用真實情景模擬、競賽游戲、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動形式。第三,在交際化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 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第四,在課堂教學中創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對學生的言語錯誤采取容忍態度,不以頻繁的糾錯打斷學生連貫的語言表達。
二、充分運用多種手段,使英語教學交際化
(一)理解和感知教材
新教材是新大綱規定的交際教學的具體體現,不再單純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來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 而是根據交際目的需要, 既考慮語言的功能、意念和話題, 也考慮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等因素, 并使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 教師應該吃透教材, 深刻理解體會不同語言教材所具有的不同內在特點, 這樣才能依據教材內容有效地組織好教學, 在課堂上創造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
(二)直觀教學
近幾年許多中學添置了完整的多媒體設備,這也為外語直觀教學提供了必需的物質條件。直觀教學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情景和真實的交際場合,有助于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同時,英語語言是語音和意義的結合體,是真實情境的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選用與中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圍繞真實生活中所提出的實際任務來進行教學,根據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利用實物、簡筆畫、面部表情、身體動作、音樂等真實情境進行教學,不僅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規律,而且能夠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適合中學生的特點,便于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所學語言材料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教師可利用或設計一些游戲進行語言教學,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掌握所學內容。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出緊扣所授教材同時又為學生所喜愛的游戲。根據孩子們的好奇心,靈活多變地設計一些猜物、模擬動作和捉迷藏的游戲。如學習現在進行時的句型,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用已學過的動詞在一些卡片上寫些“指令”,一個同學表演動作,另一個同學猜測他正在干什么,“He is watching TV.”or“He is eating.”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掌握所學內容。
(四)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為英語教學服務
英語課外活動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緊密相連。學生課上學了英語,不僅課上用,課下也要用,這樣才能養成運用英語的習慣。學生在掌握了一定語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成立“英語角”,給學生提供一個練習英語的平臺。在學習完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2 Keeping Healthy后,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個關于健康的話題,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中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邊動腦想,邊動口說,盡量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上,也能有助于訓練學生聽和說的能力。
三、交際教學法在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時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正常的,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如果每個錯誤必究,不但會打斷學生的思路,也會影響學生流利的英語表達,還可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中學生的好奇心理和積極獲取信息的需要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興趣和動力,使他們在信息交流和傳遞過程中達到發展語用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