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來完成化學課程的培養目標,即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都得到發展。本文從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制定、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落實以及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策略的思考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理念;三維目標;課堂教學;思考
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認知目標的達成,無疑“知識與技能”是化學課堂教學關注的核心所在,而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否獲得體驗和感受,則往往被教師忽略。這樣單一的培養目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偏離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因此,對傳統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考,使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要使化學教學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并使之成為有機整體,這才是符合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一、課堂數學中“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1.“知識與技能”維度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的載體
學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是化學教育和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又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重要載體。
2.“過程與方法”維度是化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也是化學教學的核心環
此維度既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達成其他目標的媒介。注重“過程與方法”化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強調重視過程教學,強調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取新化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化學知識的體驗,其意義十分重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具有自身獨立的意義,且與其他化學目標有機整合
就化學學科而言,在《化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對情感與態度的要求是: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二、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制定
如何將“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堂課具體的教學目標上呢?現以“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為例,淺談筆者的實踐體會。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的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②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③進一步熟練藥品的取用、天平的使用等實驗基本操作,訓練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學生參與“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總結規律——探究原因”的教學過程,體驗“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并進行初步的探究。②通過小組合作形式的探究過程,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討論,表達觀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③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獲取知識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身邊的化學變化,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的興趣。②通過學習,幫助學生認識永恒運動和變化著的物質不能自行產生、消滅,只能從一種存在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存在形式,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③對問題的提出、探索、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并品嘗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落實
1.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落實
知識與技能是相輔相成的,扎實的知識是形成技能的基礎,而能力的提高又會促進對新知識的掌握。所以,教學中既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又要重視能力的培養,避免將“精講”理解成“少講”,將“能力培養”理解成“多多做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①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②創設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情境。③創設學生積極參與和動手實踐的學習情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①創設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一是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產生學習的愿望和動力。二是在問題面前,不限制學生,及時鼓勵表揚,堅定學習的信心。三是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②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一是利用身邊的化學激趣,二是利用化學實驗的優勢激趣,三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和敦具激趣,四是利用化學史實教育激趣。③創設激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任務的學習情境:一是讓學生設計探究實驗方案,二是讓學生完成探究實驗,三是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
四、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策略的思考
1.注重隱性知識的教學
隱性知識應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體驗。為此,強化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感受、領悟、思考,不但能促進學生列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更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探究成功帶來的快感。
2.注重化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重視化中學化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重視獲取化學知識經歷的體驗,這完全改變了傳統化學“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
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改變課堂上教師表演、學生配合等“頑疾”。教師應精講,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強化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給學生有更多的時空去思考,去討論交流,去實踐探究。